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投稿:庞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力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心理健康标准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力这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状态
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一种静止不变的状态,它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心理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之间有一个较长的连续或交叉的过渡阶段,我们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只是程度的差异而已。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70%左右。

第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具有相对性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草率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让消极的心理状态长久地持续下去,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此外,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还受到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年龄以及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尺度除了提供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目的地。”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但是,理想总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绝对并且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心理问题。
第四,心理健康在对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更多地表现出适应倾向
心理健康者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也并不等于没有心理困扰。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烦恼。那么,如何应对却是人的主观性选择。有的人会积极乐观面对现实,将问题或烦恼当作成长的阶梯;而有的人则会封闭自己,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伤感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可见,心理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心理困扰,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智力正常,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意志坚定,能够自制;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8.人格完整和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具体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当我们面对熟悉的环境时有一种安全感,而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能用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因难时,心理一般都不会失调,并且会快速想到方法去抵御不良反应。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今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很少有人的心理是百分百健康。我们用一个衡量标准去判断心理是否正常时,只要在这个准则大范围内,心理都是健康的。且具有下面三点:第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就是在遇到困难时会感到难过恐惧,在遇到开心的情况时会感到放松。第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第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这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出现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的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一、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四、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三个自我健康发展,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评价,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的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1. 生理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生理自我”又称“自我中心期”,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它开始于婴儿一周岁,结束于婴儿三周岁。

2.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又称“客观化时期”,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儿童三岁以后开始到少年期结束。

3. 心理自我(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心理自我”又称“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

健康的三结构图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什么是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什么
答:1、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自尊心;培养道德品格。2: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青少年认知旺盛。情感丰富且不稳定。3、了解生理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望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体验。出现对异性向往同时又表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是什么?
答:小学生心理健康内容是:1、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2、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比如...

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发展。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学生应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乐观、满足、自信、快乐等。2. 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该能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同学、恋人等。3. 自我意识和认知:大学生应该有清晰的自我...

心理健康是指什么?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导 指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跳出以“我”为中心的怪圈,对他人要热忱、坦率、谦虚、友爱;要为人宽厚,能屈能伸,生活中不斤斤计较;能正确对待各种不公平的现象,能容人、让人、能冷静处事,能理智待人。(2)挫折承受力与意志的培养 教育学生能...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等。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

什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呢?
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评估:一、生活态度 我对生活的态度是珍惜和热爱。我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它是重负。我还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学习和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