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元节"的诗词有哪些? 写“上元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作者&投稿:叱干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 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2、《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1、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2、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1、《古蟾宫·元宵》

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2、《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宋]周端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京元夕》作者:李梦阳
2、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元夕影永冰灯》作者:唐顺之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

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作者:唐寅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7、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作者:毛滂

于的英语怎么写
答:于to ; for; at;to:将军允诺于一月份之前交出兵权。The General had promised to cede power by January.for:韦纳就职于美国交通部。Weiner works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学年于10月初开始。The academic year commences at the beginning of October....

姓于的于是哪个于
答:于、余、鱼 都是姓。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西周于邘叔为得姓始祖。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八十二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于姓在中国大陆列第二十八位。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于姓人口有1141万人...

精卫填海中“以堙于东海的“于”是什么意思
答:“于”是在的意思,即把东西埋在东海。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翻译:向北走二百里,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于”的意思
答:“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于”的意思是:在,在于。出自:战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释义: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答:于:从。“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出处:先秦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姓于的男演员有哪些
答:你好 于震,1975年5月10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2008年在谍战剧《海狼行动》中饰演萧汉光,2009年与陈紫函主演谍战剧《黑玫瑰》 ,2011年领衔主演谍战剧《五号特工组2》,2012年主演抗日谍战剧《利箭行动》。于震被誉为“谍战天王” ,“荧屏硬汉”。于荣光,1958年8月30...

求“于”,“在”的近义词
答:则,然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答: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于释义:比。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枫叶比二月春花更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诗中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原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每个字都要翻译
答:然:然而,但是。侍:侍从。卫:护卫。之:的。臣:大臣。不:没有。懈:懈怠。于:在。内:皇宫,帝王所居之处。这句话的意思为:然而侍卫大臣在宫内勤劳不懈怠。出处:三国·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白话释义:然而宫廷里...

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大风在长有青色的萍草的地方聚集,然后刮起来,最后在草地之间平息。也就是说,彼此消长之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然也就不可能长久。 各种事物的起末,不知不觉发生, 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风起于青萍之末后作为成语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出自战国·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