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知命之年、古稀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代表...

作者&投稿:巫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而立之年——三十岁。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不惑之年——四十岁。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作为40岁的代称。

花甲之年——六十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年岁别称:

婴儿:人初生。

襁褓:周岁以下。

孩提:2至3岁。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13岁至15岁。

舞象:15岁至20岁。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男子30。

不惑:男子40。



1、年过花甲 [ nián guò huā jiǎ ]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形容一个人年龄已经超过60岁。

2、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3、不惑之年 [ bù huò zhī nián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翻译: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4、古稀之年 [ gǔ xī zhī nián ]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翻译: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扩展资料

同类词语:

1、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2、年登花甲 [ nián dēng huā jiǎ ] 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翻译:手里揉搓着六十花甲子,循环往复如同拨弄着珠子一样。

3、年逾古稀 [ nián yú gǔ xī ]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翻译: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六十花甲。人生七十古来稀。
-------------------------------------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而立之年——三十岁。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不惑之年——四十岁。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作为40岁的代称。

花甲之年——六十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扩展资料:

年岁别称:

婴儿:人初生

襁褓:周岁以下

孩提:2至3岁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13岁至15岁

舞象:15岁至20岁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男子30

不惑:男子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顺:60

古稀:70

杖朝:80

耄耋:80-90

鲐背:90

期颐:100 [1]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去世别称:

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年过花甲60 而立之年 30 不惑之年40 古稀之年70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而立之年、古稀之年、花甲之年、不惑之年、耄耋之岁各多少岁?_百度知 ...
答:3、花甲之年:指六十岁。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翻译:手里拿着六十颗棋子,循环使用如同珠子一般。4、不惑之年:40岁的代称。不惑:遇到事情能...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答: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1、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啥意思...
答: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天命之年也称知命之年,意为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天命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古时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耳顺之年也表示60岁。古稀之年,稀是少的意思,古时候的人能活到七十岁的已是少数,古稀之年即指70岁。

花甲,不惑,古稀,知天命,而立,期颐各表示多大年纪
答: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答: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论语》,孔子说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体,到四十岁的时候用成为知者,无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3、六十在中国天干地支里刚好是一个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岁的时候 。4、古有语人生七十古来稀,...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
答:20岁(男)——弱冠之年;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60岁——年近花甲;70岁——年逾古稀;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发至期颐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
答:分别是: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1、而立之年:30岁。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2、不惑之年:40岁。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耳顺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答: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 40)知命之年( 50)耳顺之年( 60)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 70)

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的是多少岁
答:不惑是4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

...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年过半百.花甲之年
答: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年过半百,指五十岁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