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文 | 20万元电动车的“智商”标准线,就是它了?

作者&投稿:陈没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期《汽车AI实验室》中,我们邀请ES8创始版车主带领我们体验了蔚来新款车机。这一次我们带大家去体验一下新势力造车中,相对低调但是却最早拥有自建工厂的威马汽车。

关于威马汽车的试驾感受,在上周《试驾|威马EX5 48小时全面体验:刚好够用》一文中,我们从外观内饰,动力续航,充电体验方面对EX5进行了轻度评测,而智能车机部分将在本期内容里,单独为大家进行演示讲解。

本期重点

? 测评概况

测试日期:2020年

测试地点:中国南京

测试车型:威马EX5-Z 500 PRO

测试人员:车巴客编辑部—小宇

? 核心观点

1、逻辑简单,结构扁平化。主界面为所有功能的入口,层级浅显易懂,但是实际操作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2、UI创新且有标识性,优势和问题并存。撞色设计和气泡式的成长菜单,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好看和好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需要一个平衡点进行整体的提升。

3、功能的理想化和前瞻性值得鼓励。如果在功能覆盖度和学习门槛上有所优化,达到轻松上手的状态将会牢牢的实力圈粉一波。

? 测试视频

? 测试实录

小科普:威马的全车交互车机系统的名称为 Living Engine。它由Living ID (威马ID)、Living Flow、Living Mate 三大元素组成。其中,Living ID (威马ID)根据用户的身份识别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这个ID会和一些BAT生态内容打通;Living Flow 代表了车机的整体响应机制,Living Mate类似小爱这样的一个智能助手。

01 整体观感

整体来看,仪表盘和中控大屏的尺寸在智能车机产品里并不算突出,其中仪表盘采用了传统仪表盘带帽檐的外观设计,屏幕边缘贴合了方向盘的弧度,这样驾驶时透过方向盘读取仪表盘信息时的视野比较全面。

而中控大屏站位比较抢眼,采用的是独立突出的悬浮式设计,并没有包裹在中控区。因为中控屏是可以横屏旋转的,所以需要足够的空间。但是这种设计会显得屏幕格外突出,无法和装饰面板以及下方的操控区融为一体,将整个中控区明显的切割开来。

中控屏下方的功能面板虽然看上去像实体键,但是实际上是触屏感应设计,主要是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键。

仪表盘和中控屏都是采用的圆形菜单的设计,以及强烈冲击感的撞色系UI,在舱内有十足的电子感。

02 仪表盘

仪表盘为12.3寸,显示的内容分为 3 部分:左边是剩余电量和车辆状态信息,右边是多媒体信息,中间是局部导航以及时速/ADAS可视化内容(二者可通过方向盘上的XX键来进行切换)。此外顶部与底部两条显示车辆部分设置信息。

百度地图的路况数据与L2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在仪表盘上体现为实时的路段限速,同时地图上的数据和驾驶附属的可视化也是打通的。这点应该是威马和百度双方合作开发定制的一些上层应用。

03 中控大屏

12.8英寸的中控大屏,承载了车机交互的大部分功能。整体UI设计是圆形的,在大屏上,可以看出都是气泡式的菜单布局,菜单气泡大小和打开频率相关,使用率高的,气泡就越大,这点据说是参考了APPLE WATCH的风格。

大屏一共是两层交互逻辑,并且在同一层级展现。主界面是三个大气泡,对应的是三个常用的功能,根据车主的使用习惯系统自动分配,也可以长按其中一个应用球进行用户的自定义。

在初始阶段系统默认的是?能耗信息/音乐/地图?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而大气泡常用功能的周边,会围绕着一圈小的气泡,内容是和当前功能相关的调节菜单,等于是常用功能下的二级菜单。比如导航附加的是餐厅和充电桩的地址推荐,音乐附加的是风格和排行榜的推荐。

左下角同时出现的散落状的小气泡就是第二层逻辑,对应的是大屏里面3个常用之外的其他所有应用的集合,通过对角线的形式拉开,就可以看到全部的应用,仔细数了一下一共是17个应用。(功能包括:地图/音乐/能耗信息/爱奇艺/米家互联/考拉 FM/行车记录仪/电话/系统设置/车辆设置/保养记录/本地音乐/360 度环式摄像头/威觅/主题商店)

气泡弹出的过程中,让你有一种艺术家挥手创作的既视感,会有些小小的畅快,但是同时又非常的困扰,面对整屏的气泡菜单时会有短暂的失忆,为什么明明每一个icon单拎出来都认识,但是穿上了彩红皮肤衣,反而有一下子叫不出名字的尴尬。这个在上手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成本来学习。

气泡设计虽然新颖,但学习成本较高,也让人担心未来应用数量增加后桌面的承载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官方表示在后续版本中,会增加桌面的自学习能力: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逐渐改变气泡的大小。如果应用数量超载,也会加入滚动选择的方式。

在大屏底部固定的DOCK栏是空调功能区, 但是只是用来显示信息的,并不能直接操作设置空调,需要点击进入单独的空调界面进行具体的设置。

威马的空调是电子出风口设计,不能进行手动调节风向,风口调节逻辑并不是你点哪里,就是哪里出风,而是他预设好了几种出风组合,只能通过不断地点击这块区域,切换出风组合。

大屏的侧面有两个按钮,一个是音量调节,一个屏幕旋转模式,方便在观看视频内容的时候进入横屏的剧场模式 ,或者在360 环视影像下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感观体验,当然为了安全起见,这个功能只有驻车情况才能使用。

04 i-Control 面板

这是威马在单屏和多屏交互中的折中方案,通过i-Control 面板保留常用的功能进行一键直达的快捷操作。

从左往右依次为锁车/解锁、儿童安全锁、隐私模式、Home 键、语音控制、空调、屏幕保护。这些 70% 都是高频使用按键,在早期车机版本上缺乏回馈,现在的系统可以通过声音回馈增加了实际操控感。

05 功能生态

威马集成了爱奇艺/考拉 FM/喜马拉雅/QQ 音乐等。爱奇艺、QQ 音乐和我们手机端的体验差不多,音频源也可以通过蓝牙,USB导入,考拉 FM 的体验更像实时电台。

导航方面接入的是百度地图,精度和便利性还是非常不错的,手机账号绑定后,相关信息也可以同步到车机上,而且利用语音控制非常方便,上车后不需要再额外花时间设置手机导航。

如果设置的目的地超过剩余续航里程,屏幕上会显示提醒,并且在导航中显示高速公路充电桩,比较方便。

360 度全景影像比较清晰,车外一共4 个摄像头覆盖各个角度,并且可以调节摄像头拍摄画面的亮度。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前后均有方向轨迹,对驾驶技术薄弱的人群比较友好。

有两个功能需要特别介绍一下,一个是车载的社交软件,还有个是主题商店提供的换肤服务。

威马的社交软件叫“威觅”,类似车载版"陌陌"的交友功能,根据不同的行车场景、个人爱好和情绪状态,威马会给你推送一个“偶遇”,同附近的车友进行连接,据说这是汽车品牌中首创的轻社交应用。

车机皮肤可以在威马主题商店里付费购买,目前有5款皮肤,价格在199-499元不等。目前上架的皮肤都是威马官方设计的,据说后期将会开放让用户上传作品进行售卖。

06 智能交互

威马的 APP 一共有三个,分别为威马智行、小威随行、即客行。第一个是用来订车的,第二个买车后是用来远程控制车辆的,第三个是用来充电或者租赁威马使用的。

这个相当于覆盖了购车用车全周期的使用场景,不过3个APP都需要单独下载,并不算方便。

威马的交互模式是市面上非常普及的 4 种:触摸屏、实体按键、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以及语音系统。

语音交互也需要通过唤醒词“小威小威”进行指令传达,在2.0版本中,小威具备3种不同的个性设定,可根据用户的喜好,使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语气甚至不同的风格与用户交流,同时也提供了3种语言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威马有专门的免唤醒的词库,比如“打开环视”,就能调出360环视画面,比较方便,但是这些词库需要背下来,学习成本有点高。

在车家互联方面,据介绍威马和小米合作,可以将车机连接小爱同学/小米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等。

不过貌似这些功能还没量产……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和 Apple Watch 作为钥匙,查看车辆状态,方便通过移动端对车辆进行远程监管。

后记

这款车机不同于蔚来汽车的“驾驶友好主义”,也不像理想ONE有炫目的屏幕功能,18年发布之初介绍的一些人机交互功能令人向往,但如今不难发现,威马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

总体的车机体验仍然可算友好,但想要真的实现畅快的交互,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或者学习,对于使用者和系统可能都是如此,当然,这本身也是威马整套系统的主打特色,即“越用越智能”的“养成系”。

据了解威马的下一代车机将有很大的改变,这一代车机上的不少问题点将得到改进,我们将持续关注,期待进化后的新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