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学习的话 怎么写 好纠结 爸爸长期出差,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缺爱的心灵得到抚慰?

作者&投稿:轩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孩子,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

2、孩子,努力学习,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3、孩子,加油!聪明的你成绩会很快提高的!

4、别怕,你肯定能行!只要努力就代表成功了!

5、孩子,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6、儿子加油!没有汗水,你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7、加油,孩子,把你的聪颖与睿智用于学习上,你将前程无量!

8、孩子加油!努力学习,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只要努力,就会进步。
继续努力,你会更棒。
成功只属于那些一直努力的孩子。
努力吧,孩子,你一定是最棒的。

某某你很棒
但是还需要更加努力一点
然后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你将成为下一个爱迪生

加油,不要放弃,没关系的下次努力就可以了。



一年级孩子跟不上,家长该做些什么?~

一年级是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因为幼儿园三年来打下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第一,父母应该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赶不上课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凳子,总喜欢东张西望,手也不停地找东西玩,根本不听课,这样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爱动。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后要配合老师积极改正,在家也要像上课一样,要求孩子做功课前一切准备就绪。做完家庭作业后不能再起来,要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务必提高集中精神!这段时间父母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电视,要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读书或者练习写字。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好榜样。找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区别,回忆一下孩子在学期教育阶段的表现,那个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如何,如果以前是正常的,那就是幼小衔接有问题,孩子还没有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或许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们还没有接受,或者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适应。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慢慢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另外一些孩子是刚到学校,胆怯、内向而不敢和老师说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学习一时出现障碍。父母要耐心询问,了解原因,正确引导,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教师将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激励策略,使其渐渐地敞开心扉,包容于集体之中。随着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一切都会变好。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看看 TA怎么想怎么说,是不是听不懂老师讲课。在大一新生中,语言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也导致了在接受信息时存在差异。如有,就建议教师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听孩子说,找出孩子的无知之处,再试着去解决。小孩子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拨号,就可以打开 TA的智慧之门。老师还应多做家访,做到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性格特征也要全面掌握,便于因材施教。而且父母要做的就是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从思想认识到习惯养成,要告诉孩子你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是你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父母必须先和孩子讲清楚,然后再制定规则。以规则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同意了。学生逐渐可以走上正轨,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

第一次见到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啃脚,是在广场上的蹦床上面,几个小孩一起在蹦床,小姑娘突然躺下迫不及待地啃起脚来,孩子们都停下来惊讶地看着她。她的奶奶见状大声吼她:“你这个孩子真是的,怎么这么多毛病呢?快起来,看我不揍你!”小女孩边啃脚边四处瞅,却并没有起来的意思。
奶奶说:女孩4岁了,平时特别喜欢啃手指甲,十个指甲从来不用剪,有时候甚至会啃出血来。家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一点儿也不管用,反而越来越厉害,现在脚也啃。
这个孩子的异常行为让我直觉孩子缺乏安全感。



后来我经常带孩子去广场玩,从她奶奶那儿了解到:女孩跟着奶奶生活,经常几天见不到妈妈。奶奶虽然才50多岁,也将她带在身边,但为了贴补家用,白天帮别人看店,晚上到广场上经营游乐设施,天天忙的不可开交,只要她安静不淘气就不去管她。
知道了小女孩的经历,再联想到不禁有点心疼她,也为她的以后而担忧。
安全感不足的人,成年后人际关系的品质以及生活的幸福感都要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也长期会处于紧张、焦虑、无助、痛苦与绝望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之中。很多心理学案例证明,成年人处理不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产生心理疾病等行为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没有与家人建立起稳定的安全依恋关系;而那些有着幸福童年的人,即便是成年后生活在风雨飘摇中,也会具备找到快乐的能力。






如何养育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呢?
一、“看见”孩子,理解孩子,正确地回应。‍这里所说的“看见”,并不是仅仅看到孩子这个人,而是看到孩子独特的性格特征、年龄阶段,以及深藏于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一岁以前的孩子,孩子表达需求的方式基本就是哭,我们通过不同的哭声来判断孩子到底是饿了还是想睡觉了。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需求增多了,表达需求的方式也增多了,他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会特别不配合大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行为,而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很容易误解孩子。



一个小男孩回家就发脾气,又捶桌子又扔玩具,爷爷看见后,劈头盖脸责备孩子一顿。孩子听到责备,更加生气,怒气冲冲地看着爷爷。妈妈见儿子这样没礼貌,也训斥起儿子来。男孩气得用头去撞墙。
这时,作者看到局势这么紧张,拉过小男孩轻声问他:”你刚刚回家为什么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
他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和球球玩,他的玩具坏了,偏说是我弄坏的,可是我没有!球球的妈妈也过来说我,可我真的没有!“说完伤心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妈妈才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孩子。
父母都以为自己爱孩子,事事先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并不然,一个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不一定能够真正的”看见“孩子,你”看见“的孩子可能只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孩子真正被“看见”,被理解,被满足时,他才会与我们产生良性的沟通,他的心灵有可以停泊的港湾,才会建立起安全感。
爱孩子就如他所是,而非如我们所愿。
二、合理给予爱,让孩子在爱中感受到安全。我们常常矛盾于到底如何爱孩子:给得少了,担心孩子缺乏安全感;给得多了,又担心是在溺爱孩子。
前几天,一位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朋友倾诉她的苦恼:孩子发脾气时,只要不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她就会什么也不说,去抱抱孩子,多数时间,孩子会因此情绪稳定下来。但她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把孩子宠坏?
我的答案是:不会。



一个受了委屈发脾气的孩子,如果能够被大人理解和安慰,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包容与爱,还能从中学会了解情绪,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的方式。就像前面所说得那个小男孩,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如果大人没有指责他,先去抱抱他,相信他就不会做出后面用头撞墙的极端行为。
那么,如果孩子确实是在乱发脾气怎么办?或者说孩子明明是做了错事还要发脾气呢?从《童年不缺爱》中,我们可以看到心心妈在如何合理给予孩子爱这方面做得特别用心,思考得也非常全面和深刻。
1、向孩子温和地传递我们的爱与理解。
比如拥抱孩子、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看着他的双眼并为他拭去眼角的泪水;也可以是说一些共情的话语,让孩子知道妈妈懂好;还可以是重复地说简单的话语:我知道,我知道。



2、让孩子知道情绪与行为是两码事。
理解孩子并不代表我们允许或认可他做的这件事。
如果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我们先接纳他的情绪并不会宠坏他。当孩子处于情绪失控期间时,我们跟他讲再多的道理也没有用。我们先用共情和理解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再跟孩子来探讨这件事的对错。
3、不与孩子纠结于具体事件与话语。
当孩子深陷负面情绪时会喊出:“妈妈,我讨厌你!”之类的话,如果我们信以为真,跟他展开辩论,那就是没有抓住重点。
孩子真正想求证的是“妈妈,你到底还爱不爱我?”这时,给孩子一个强行的拥抱或者说一句“我一点儿也不讨厌你,我很爱你”,才是孩子想要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深刻地感受到被包容、被理解的满足感,从而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联结才会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怀胎十月时,母亲与孩子是天然联结的。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结也很密切,但是,随着我们去上班、去出差,孩子去上学,亲子联结经常发生断开的情况;当我们与孩子之间产生冲突,也是断开了我们之间的联结。
如果亲子关系不佳,我们给予孩子再多的爱他也感受不到,所以,只有亲子间具有良好的联结,孩子才能感受到我们给予他们的爱,才能建立起内心充足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哪些时刻更有利于我们建立亲子联结呢?
1、从早晨起床到上学之前的这段时间
一个晚上的睡眠,断开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联结。所以,早晨是我们建立联结的重要时刻,可以是叫孩子起床的游戏,可以是温柔地唤起声,可以是一顿爱心早餐......这样的亲子联结让孩子更有能量面对一天的独立生活。



2、孩子刚放学回家
这也是建立联结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我们与孩子之间已经有了一整天的联结断裂。我们可以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讲学校的趣事,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水果等,这些都是建立联结的方式。
3、在孩子处理困难的工作之前
比如孩子要去上兴趣班之前、练钢琴前、参加比赛之前,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关切之心。
4、当孩子深陷负面情绪的时候
深陷负面情绪的孩子就好比一座孤岛,断开了与我们的联结,这需要我们主动地与他联结,帮助他回到正常的地面上来,可以是一个拥抱,表示理解,与他共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