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存在哪些弊端?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哪些弊端

作者&投稿:汪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正朝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2000年底GDP突破10000亿美元的大关。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国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人民正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从宏观经济管理的条件和能力看,中国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对外贸易显著回升,人民币币值稳定,国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粮食储备充足,内外债均处在安全警戒线以下,债务结构合理,短期债务所占比重较小,仅为10%。从短期看,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风险不大。但从长期运行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安全还存在不少隐患,消除这些隐患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概括起来,影响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风险问题。 中国的金融风险,首先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由于金融体制和国企改革取得的进展相对滞后,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年增加,有些已成为呆坏帐,而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有些多年累积的不良贷款估计很难偿还。目前全国各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约为17万亿元,若按8%的不良资产计算,不良资产绝对数约为13600亿元,这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给4家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1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大体相当。不少人认为,8%的不良资产率并不能真实反映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有人认为,不良资产的比率可能高达25%以上,若如此,则不良资产绝对数可能高达42500亿元,超过了全国居民存款总额的70%。显然,或迟或早,居民存款总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经济稳定,社会政治安全,国家信用可靠,则大规模全面挤提的可能性甚微,但也不能排除局部的挤提风险。加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违规操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兑付困难,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增大。这种金融系统风险对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的潜在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金融安全的第二个威胁来源于股市。目前全国上市公司已超过1000家,市值约为26000亿元,登记股民超过4000万,涉及家庭人口超1亿人,由于股市上成熟规范的机构投资者不多,散户占很大比重,且由于市场建设时间不长,法律尚不健全,管理也不规范,因此,股市大幅波动的潜在威胁也是存在的。这些也会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更值得担忧的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破坏性,则不仅使相关个人和家庭直接受损,也会使国家经济和全体人民的经济安全问题受到影响。 第二,债务风险。 近年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这无疑是必要和正确的。但由此引起的财政债务负担的迅速增加和尚需继续增加的趋势是值得关注的,据统计,1999年底,国债余额为10542亿元人民币,财政债务负担率按广义口径为65.9%,如按中央财政的债务负担率计算,则高达189%。应该说债务负担是非常重的。如果考虑到国家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养老保险方面的欠帐,则债务负担更重。欠债总是要还的,国债必须通过人民创造财富来归还,尽管代际之间可以转移,但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国家的债务负担越重,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性越低,风险越大。 第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 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一是适龄劳动人口的迅速增长。1999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净增1075万人,2000年的增长水平与1999年基本相当,按85%的参与率计算,2000年需安排92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其中城镇约264万人。加上1999年城镇登记失业结转人员600万人,到年底共达860万人;二是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企业的富余人员将逐步分离,1999年全国下岗职工1174万人,进入再就业中心524万人,年底下岗为650万人。2000年新下岗人员约300万人,共850万人;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可避免要向城市转移,这些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对城镇就业形成很大压力;四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与分流人员,多重压力综合在一起,加上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使就业压力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影响经济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 伴随就业压力的是社会保障问题。多年来,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制度,原有积累都投入了建设,既没有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制,也没有预留足够的社会保险基金,寅吃卯粮。截至1999年底,全国累计有2900万离退休人员,预计2000年新增200万人,合计3100万人。职工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空帐规模,仅地方统筹部分,1999年已超过1000亿元。有人估计,补充和还清社会保障的欠帐,大约需要20000亿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不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这种亏空和窟窿还会越来越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今后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第四,外部冲击。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随着开放的扩大,中国已经逐步融入这一潮流之中,加入WTO则是适应全球化的重要步骤。这就必然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看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对部分个人、家庭经济安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随着农产品和部分制成品关税的逐年降低,非关税保护的逐步消除,显然,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的农业部门和农民在与美欧国家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长期高度保护的制造业也会受到大的冲击。另外,国内市场的开放,也将使银行、保险、电信等国有垄断性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些处于竞争劣势的行业中的部分个人和家庭利益就可能受到直接损害。伴随外部冲击引起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受损群体的经济安全下降,可能会形成全局性的经济和社会的风险。 第五,重要战略物资短缺。 粮食、石油、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多年前就有人担心中国的粮食问题,引发了谁来养活中国的争论。从中短期看,中国的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看,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过程中耕地的减少,土壤的退化,环境的恶化等等,粮食问题不容盲目乐观。历史的经验表明,每次中国进口粮食的增长都伴随着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攀升。 从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1999年石油净进口达4000万吨,已占全国石油消费的20%。若没有大的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可能高达消费总量的40%,这就使我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据估计,世界石油单价每桶提高5美元,将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0.2%。石油供给不足无疑会影响到经济安全。 此外,我国北方地区和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从总体上看,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大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更低。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这使可利用的水尤显不足。在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影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南北,东西差距很大,尤其是东部沿海很西部内陆地区,内地经济长期得不到支持跟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难以顺利发展 第二,贫富差距大,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但是富人无论怎么花钱都不是消费的主力军,只有逐渐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才能,拉动中国的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三,投资,消费,外贸这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在贸易方面的比重过高,消费则比重过低,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严重依赖 第四,体制不健全,虽然中国现在采取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缺陷依旧很大,很多时候都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五,国民心理,中国的教育、住房、医疗所需的费用极大,以及传统的攒钱救急习惯,导致了普通百姓的存钱储蓄率很高,资金得不到 充分利用

中国经济确实有很多问题,尤其是靠房子转圈的很多行业。应该逐步的摆脱依赖恶性上隐的房子问题。还有网络销售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经济弊端。地方购买环节都得不到聪颖,更加的加大贫富和没有粥喝的人口。。死城越来越多。。很多需要现在开始抓起,要不就晚了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一、体制结构仍不尽合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三、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和部分工业品价格这种结构性上涨,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五、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四重四轻”的弊端:重国外需求、轻国内需求,是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重经济增长、轻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是国际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难以快速提升的低端之路;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是人民群众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失衡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四个大力推动”:大力推动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经济社会进入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大力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使经济社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融入经济建设和”民技军用、民企参军”,使经济社会进入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式发展轨道;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使经济社会进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摘自党政干部学刊)

当前国际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答:全球化遭遇挫折:近年来,全球化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贸易保护主义、移民问题、地缘政治紧张等,导致国际贸易逐渐萎缩。此外,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对全球化造成了进一步冲击。经济增长乏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多数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发达国家。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债务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首先,国际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给中国外贸出口带动很大影响。2014年5月,美国“国债”突破16.7万亿美元“债务上限”;10月,美国政府17年来首次停摆,美国国债存在违约风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必然要受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利弊?
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弊端有哪些?
答:尽管WTO缔约国同时向中国企业开放其国内市场,但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企业仍存在不少差距,即使其他缔约国向我国开放其国内市场,我国产品一时还难以大规模地打入国际市场。因此,一部分专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造成严重的损害。

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答:重工需要资金大,见效相对较慢,私人力量有限,一般都是国资企业在发展。但由于上述所论国企管理弊端,严重危害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三、经济政策不明确。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左摇右摆,缺乏一贯性。这似乎产生于上层经济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的掌控能力不足,经济政策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我的一位经济学教授...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稳定不和谐不安全的因素及原因...
答:构建和谐社会要切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诸多影响和谐却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与体制性障碍有关,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在新形势下,经济改革要辅之以相应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安排,否则不仅难以取得深入进展,而且有可能增加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因此...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答:5、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6、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二、市场经济的缺点:1、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显得无能为力 2、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出现盲目性...

现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答:三是现有世界经济治理机制难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现有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过度强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自由化和便利化,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这个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主题,从而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和穷国消费力严重萎缩等突出问题。对于一些涉及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重大议题,如...

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
答: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和评论。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答: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机遇: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挑战: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