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冀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 名词用作动词)
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名词用作形容词)
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 动词是动用法)
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 名词用作动词)
“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一、作者简介及常识
①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刘梦得文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②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③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2、行文思路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3.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典型题例
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
3、问答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有“名”与“灵”的性质。
2.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3."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特点:写居室环境:清雅 交往人物:儒雅 日常生活:高雅 陋室特征:雅。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
(2)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主题
7.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陋室铭是刘禹锡写的一篇散文。

~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是什么?
答:写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

《陋室铭》赏析
答:《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只有短短的81字。兹录于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
答: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

陃室铭的翻译
答:陋室铭 唐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斯,指示代词,此,这。

如何看待刘禹锡的陋室铭作文500字15篇
答: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更多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鲜花艳极了...

《随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 了——的写法。
答: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 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山不在高的全诗是什么
答:充分而不可辩驳。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陋室铭一文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陋室铭一文中文章是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陋室铭的全文及其翻译和解析,快快快,急用!!!
答: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仿写:写作“铭”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

翻译陋室铭
答:《陋室铭》翻译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