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作者&投稿:宰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

初三上册化学书北师大版
答: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

谁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要分单元的,还要浓缩的)
答: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答: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点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二、爆炸 考点三、常见灭火的方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考试要求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液化气、汽油、煤油) 考点一、化石燃料 考点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

九年级上册化学书人教版
答: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

九年级化学
答: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一、燃烧和灭火 1、物质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三、化石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四、使用燃料对环境...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答: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七、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

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所有实验的现象及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答:30、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34、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2CO3+2HCl...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答: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

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知识点
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 伴随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常考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

初三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急急急!!!
答: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提纲一、燃烧和灭火 1、物质燃烧的条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