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先生一年

作者&投稿:湛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木心先生是偶然间发现的,得益于一位珍贵的老朋友东哥。那个下午,听他眉飞色舞地讲了一下午木心,并赠送我《文学回忆录》上下部和《素履之往》。

当时的我,每日坚持着看佛学书籍,已觉受益良多。拾起木心先生的文字后,有种招架不住又止不住读的意愿。如木心先生的一位读者写道,“你这个老头儿,坏得很”。他以文字为剑,三言两语,一招命中人心里的要害处。《道德经》里讲,“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在某些时代,又会出现一些先知,带着透露天机的使命,一点点地讲给你听。

木心先生,在我的眼里,就是这样一位先知。 他知道的太多了。

某天,我遇到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那天晚上,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到在乌镇水边的廊桥上,木心先生戴着他常戴的线绒帽,穿着笔挺的黑色毛呢大衣,杵着手杖,端坐着。眼神像没有被污染过的湖水一般清新透亮。他看上去特别亲切,我在他面前蹲下身,认真地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梦里后来有他去世,举办了一个庄严肃穆的葬礼。醒来后,我感觉非常非常地震惊。我曾读过释伽牟尼的智慧,读过林语堂钱钟书张爱玲,也非常仰慕柏拉图,但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跟平常的饮食生活没有干系的人,更别提是剧里的角色或者作家。也经常有读者提到会梦到木心先生。所以,木心先生真的坏的很,他竟能轻易进入别人的梦境。我这么容易不服气的人,也入戏了!

木心在《最后一课》里提到“冷贤”。

“所谓’冷‘,就是你决绝了的朋友,别再玩了。不可以的。决绝了,不要再来往,再来往,完了,自己下去了。人就怕这种关系,好好坏坏,坏坏好好,后来炒了点豆子,又送过去(送过去,碗没有拿回来,又吵)。小市民,庸人,都是这样子。”

“‘贤‘,就是绝交后不要同人去作对,放各自的活路。他们要堕落,很好,悬崖深渊,前程万里。他们如果有良知,知,他们会失眠。”先生打趣说:“我已经是绝交的熟练工人了。”

先生一辈子是孤独的,率性而真实。他曾在文化革命里,被自己的学生出卖,也眼看着自己的老师林风眠被处置。他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比我们在这“繁荣盛世”里的多。而风雨于他,像不存在的事物,他能在囚牢里写出“骑着白马下地狱,叼着纸烟进天堂”的句子。

2

新旧事物交替,似乎与他无关,雨里,光里,他都不在意,所以人们评价,“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梭罗在瓦尔登湖待了两年写下《瓦尔登湖》, 而木心先生,像是被一个隐形的瓦尔登湖罩着,随时随地,心似明镜,也随时随地写下一本又一本智慧和极致的真善美。

曾有书友问我,同时看佛学和木心先生的书,思想会不会打架。当然不会。它们要到达的目的是很相似的。如果去细细了解先生的一生,你就会觉得,他的生活方式和通透的人生态度,已经是一个修行中的活佛。《文学回忆录》里木心提到,“研究佛经,是东方智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底。”

然后,在《文学回忆录》第九讲《东方的圣经》里,木心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和回答。

“三思考题:

如果不凭借宗教,艺术能达到饱和崇高的境界吗?

艺术这么伟大,为什么要依附宗教?

宗教衰亡了,艺术自由了,独立了,艺术是否更伟大?

三题可有一解:

宗教是父母,艺术是孩子。艺术在童年时靠父母,长大后,就很难管。 艺术到了哀乐中年,渐渐老去,宗教管不着了。 艺术是单身汉, 它只有一个朋友:哲学。

以下是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艺术:我是有父母的,你怎么没有?

哲学: 我是私生子。

艺术:一点传说也没有吗?

哲学:听说过,是怀疑。

艺术:你生来连童年都没有?

哲学: 我们是没有神童的。

艺术:(沉思)。

哲学:老弟,别哀伤, 哲学可以返老还童。艺术是童年在前,哲学是童年在后。 艺术,你也可以寻得第二次童年啊!“

这大段话很深奥,我没有完全读懂。只能试着理解。宗教和艺术,有一个诞生先后的顺序。释伽牟尼、耶稣和老庄等人,最先开始对宇宙觉察和思考,形成宇宙观,有了探寻真理的路径。同时,相比艺术,宗教传达的生命态度像父母一样,是严肃的或慈祥的,有着规矩,有着清规戒律。而艺术是孩子,它是纯真烂漫的,是没有固定形态的,无拘无束的。所以“难管”,也往往孤独。

那哲学呢,它是“私生子”,它的诞生没有来源。佛经、圣经里或许有一些生命哲学式拷问,而到如今,更多是需要践行和躬体力行的处世学问。哲学的思辨和各种学说,或许跟佛经和圣经里思考的问题有一丝丝交集,却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壮丽景色。不像艺术,和宗教还能相互映衬。哲学没有神童也可以理解为,生长过程中的孩子是不会在生命的起初就倒回去不走了的。

3

知乎、等平台,包括生活中遇到的书友,总有一些人会来挑战先生的文字。中文系的学生在知乎上都会批评木心先生,说他口述的《文学回忆录》并没有文学史该有的严谨,容易误导人。还列举希腊神话中的一些英雄名字作为例子,提到这样的叫法是“不入行”的。先生曾提过,喜欢蒙田的不事体系。英雄姓氏本是无伤大雅的,我觉得这类读者本末倒置了。木心先生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有趣的思想,他也没有要求自己像钱穆写《中国文学史》一样,以学者的身份力求字词上的一丝不苟。他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帮读者挑出了好书。而我们看到很多学者的作品,有着科学精神的严谨,看完仍然无从下手,不知所云。

也有读者进入不了先生的文字里,因误读提出无来由的粗鲁批评,怀疑他的遣词造句。也有人因他的个人经历,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他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美好世界。我想说,木心先生营造的这个世界,不是属于他的私人玩具,是能共享于大众的文化遗产。如果读者以玩具的心态去怀疑,很可能错失一个珍贵的引路人。

4

是的,于我而言,先生是一个文学的引路人,是能解决从人生观、世界观到宇宙观困惑的老者,是一位说话犀利的真性情朋友。

且摘他在《最后一课》里提到的两段话。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凭这个,凭这样一念,就产生了宗教、哲学、文化和艺术。可是宗教、哲学、文化和艺术,又是要死的——太阳,将会冷却,地球在太阳系毁灭之前,就要出现冰河期,人类无法生存。可是末日看来还远,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煞有介事,庄严肃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样子——其实都是毁灭前的景观。”

“古代,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类到了现代,一切错误,全是明知故犯。现代人的聪明,是一个个都没有”一时糊涂“的状态,倒是有‘虽千万人我往矣’的犯罪勇气。现代人中,恐怕只有白痴、神经病患者,可能质朴厚道的。正常人多数是精灵古怪,监守自盗。”

木心先生对生死有种悲观中的通透。常人对死亡总是恐惧的,也是禁忌的。

加上最近有亲人去世,心生感慨。他僵硬而安静地躺在那里,面容改变不是很大。几天繁琐的葬礼仪式,更像以疲劳和喧嚣冲洗活着的人的悲伤,令其对恐惧遗忘。人有其植物的一面,身体器官需要良好运转,人也有非植物的一面,会思考,会行走,会与自然互动。我们现代的神经科学、医学和量子力学,都在探索那个叫做“本质“的”幽灵“。本体论和认识论指向了一条找不到出路的迷宫。木心提前下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都是毁灭前的景观”。

对于普通人来说,谈不上悲观和乐观吧。

~

如何看待木心所说的“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答:因为往往性格比较叛逆的人,可以在很多人赞同的认知之中寻找出一条创新的路。而这条路往往就可以让我们去发现很多新的,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帮助我们改善生活。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出这种贡献,那么当然是伟大的。而相比一味的顺从,不懂得去做出一些突破和改变的发展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

木心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答:6、在飞逝的时光里,想起那些回不去的画面,见不到的人,并且,这个人还是最爱你的人往事历历在目,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7、   1989年-1994年:文学远征…6 8、而同一年,真正长期隐在上海里弄的木心,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也惊震了...

木心的《从前慢》原文。
答:一年四季都有活儿,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前面的活儿刚干完,后面的活儿又接上了。每一个活儿,都要耐着性子慢慢干,急不得,慌不得。侍弄庄稼,得了解庄稼。不了解它们,它们就不听话,不好好长。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有讲究。早不得,晚不得,...

《从前慢》木心读后感600字【三篇】
答:3.《从前慢》木心读后感600字 黎明即起,闲来无事,读了几遍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很有画面感而又朗朗上口的诗篇,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诚恳打招呼的邻居,冒着热气的豆浆店,收到远方好友来信的喜悦,慢慢的走着,缓缓地活着,悠悠的生长着,那时的日子,真美!人是永不知足的动物!科技飞速发展,...

我能唤出 寂静的乳名 却又无言 因恐惊逸寂静 木心 求解释这首诗_百度知...
答:我可以打破寂静 但我终究不愿打破 我更愿维持这份寂静 是很美的诗 很有感觉与韵味 但你若说让我体会些什么深意来 我却体会不到更多了

林黛玉的《葬花吟》,论诗词功力的话是什么水平?
答:木心 因为《红楼梦》里的诗是为小说服务的,不能尽显作者之才。这就要说到木心先生的评价了。他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葬花吟》代表的是林黛玉的水平。她不过十二三岁的闺阁少女,虽为才女但见识有限。正如叶嘉莹先生接着说了:"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

如何评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答:木心讲文学课,深入浅出,又很亲切,充满了生命的温热,就像是一个智慧而可爱的朋友在和你聊天,而且你会觉得他和他谈及的那些文学家艺术家也像是朋友。所以,读《文学回忆录》时,我常感觉好像木心就在我面前,同我畅谈艺术,不亦快哉!不能像陈丹青他们那样亲聆木心先生讲课,看看这本书也算是弥补...

2022嘉兴跨年元旦去哪里玩嘉兴跨年夜哪里有倒计时
答:二、木心美术馆“文化乌镇”又一标志性建筑,位于西栅景区内,毗邻乌镇大剧院。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弟子所设计,为了纪念和展示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先生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三、乌镇乌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

当我遥望月亮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答:第一次读到木心这首《我纷纷的情欲》,是在冬天深夜的被窝。窗外没有雪,却在文字里嗅到了纷纷扬扬的雪,落在莫干山的深夜,落在一个人的寂静世界的四野八荒...周国平先生认为,人的 情感 总量是有限,因此要节省着用,不要把 情感 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年轻的时候不曾读到这句话,就算读过,我恐怕也不会引以为...

的于丹15句经典名言
答:11、正是这漫长的等待,让思念变得更加刻骨,正如木心先生的一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在连邮差都没有的时代,中国人还有鸿雁可以传书,即使在鸿雁长飞光不度的时刻,愿逐月华流照君,还可以随月光去照耀着远方的爱人。 ---《人间有味是清欢》 12、吹起芦笙的时候,他们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