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2.44亿年前的古鱼化石,人类到底为何要研究化石?

作者&投稿:谏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消息说,他们在云南的罗平发现了一种新的古鱼类化石,这些化石是新的物种,大约生活在2.44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之后,这个新的物种属于辐鳍鱼类,辐鳍鱼类是目前地球存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鱼类。辐鳍鱼类最常见的品种包括鲤鱼,电鳗等。由此可以证明,发现的这个辐鳍鱼类化石就是现在地球上生存的辐鳍鱼类的祖先。

现代人科学的认识地球的历史,还是要从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说起。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从英国出发,历时五年环球航行,收集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资料,回到英国后开始整理资料,经过将近20多年的努力,一部轰动世界的著作《物种起源》,从此进化论的科学理论走进了人类科学大门,从此人类开始研究地球的发展,开始研究地球的变化,开始研究地球的未来。

人类在研究地球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证据就是古生物的化石,地球上的化石分为两种,一种是动物死亡后,身体中坚硬的部分会形成化石。另外一种是生物的身体直接被石化后形成。在漫长的地球生命中,无数的动物和植物诞生和灭亡,它们是地球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这些石头的存在可以很好的解释,地球在几百万年前和几亿年前的样子,人类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环境和地球地质几亿年之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人类可以研究出地球地质变动的规律。人类通过研究这些化石,可以知道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研究地球和保护地球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



我国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日宣布,徐光辉的研究小组在云南省罗平市发现了一种新的大型古鱼类化石。 最新研究表明,该化石是翼手龙的新物种,也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最大的已知基底鳍鳍鱼的捕食者。对于人们为何要研究化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古生物化石在地层划分和地质定年中是必不可少的。古生物学化石是地质历史中生物的遗骸,遗骸和其他遗骸,保存在地层和岩体中。地球生命的演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层的古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是不同的,相对较旧的地层中已灭绝的生物不会出现在相对较新的地层中。生命与地层共同演化的这一定律是地质研究中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在早古生代海相地层中,三叶虫化石和奥陶纪砾石岩更为丰富,而中生代侏罗纪中,恐龙和菊石则很繁盛。因此,古生物化石在地层划分和地质定年中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研究生命与环境演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史以来地球环境变化对生命演化的影响,生命演化适应地球环境变化,强调单向关系。行动。但是随着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地球环境的演变决定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的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都应该是双向合作进化关系。生物过程对地球环境演化的影响主要在于地球表面主要是生物作用和生物转化的产物,地球表面的物质都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而太阳能地球表面上的生物主要取决于生物的吸收,储存和转化。因此,在地质史上生命与环境演化的研究中,古化石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因为通过研究化石,能让我们知道远古时期的生物如何生存,以及它们的习性和外貌是怎样的,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知识来影响后世。

为了研究历史,可以通过化石知道以前的一些历史。

因为可以从研究化石中得出一些之前并没有得出的结论,比如说可以把人类出现的依据提前等,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考古资料,

~

古脊椎所发现2.44亿年前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张氏翼鳕
答:约在3.8亿年前,辐鳍鱼类的近亲,肉鳍鱼类,开始登上陆地,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而一直在水中生活的辐鳍鱼类历经沧桑,经过中生代辐射演化,逐渐占领了地球水域的各个生态位。翼鳕是辐鳍鱼类的干群,过去主要发现于早三叠世的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的海洋环境,一度被认为是早三叠世的...

北京科学家发现2.44亿年前古鱼化石,这对考古事业有何帮助?
答:北京科学家发现2.44亿年前古鱼化石,这对考古事业有很大的帮助。该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新的大型古鱼类化石。最新研究认为,该化石是辐鳍鱼类翼鳕属新物种,也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辐鳍鱼类是当今最为繁盛的脊椎动物。由于每年都有不少新的属种发现...

2.44亿年前大型盘州暴鱼在贵州被发现,现在还有这种肉食性鱼吗?_百度...
答:前几日,国际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eerJ》上发表了一项新发现这项发现来自中国贵州的盘州。此次发现的是一种古老鱼类,属于暴鱼。这种鱼有两个特点,一是那一口大龅牙,而是臃肿和驼背的身材。据专家推测这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今天就来介绍介绍现在还有哪些这种类型的鱼类。肉食性鱼类是以海洋或淡水中以...

2.44亿年前的鱼!贵州发现“云南暴鱼”,它曾与人类祖先有关
答:在2004年,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北部,发现了一种原始鱼类化石,它来自于泥盆纪晚期,虽然是原始鱼类,但是它的身上,却有着很多两栖类动物的特征。 随后,通过研究,有观点认为,这种鱼类或许是陆地上最早两栖动物的祖先,虽然它登陆的时间,大约是距今3.75亿年前,不过有观点认为,可能早在3.8亿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就已经有原始鱼...

科学家发现2.44亿年前古鱼化石,你认为考古的意义何在?
答:且辕马一骈马四亦排列不规,教授队员多日不解,一日,一同学不慎滑入掘坑,众人大悟说“突鲁(河南方言音,不知是那两个字)”,于是著文言其墓上墓者,成了当年的考古大发现。考古到了如今,是一门交叉的综合学科,有一老兄跨科热衷考古,一日拍一岩石上一串梅花状圆孔深坑予我,极其...

贵州2.44亿年前盘州暴鱼出土,想亲眼见识见识,该去什么地方
答:旅行#位于云贵高原,崇山峻岭的贵州,亿年前曾是汪洋大海?对的,贵州就是在亿年之前地球造山运动中,从海里拔地而起的!虽然在旧石器时期,贵州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但是近日,贵州出土了生活在三叠纪海洋环境中的疣齿鱼科古生物化石,这是疣齿鱼科迄今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因其驼背、凌厉、食肉,被...

贵州发现2.44亿年前大型盘州暴鱼,这次发现意义是什么?
答:根据我所以了解到的不可靠消息,地球上已经被定义或者是命名的大约有1000万种生物左右。但是许多学者估计,世界上仍然还有1000万种生物尚未定义,这些未命名甚至未被人类发现的生物,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时间会给大家一个说法,这一次在贵州所发现2.44亿年前大型盘州暴鱼,在与以前所发现的大型盘州暴鱼...

沙漠真有怪物吗
答:有怪物。据英国《太阳报》12月26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中发现了一种巨型“海怪”的头部,其长度与一成年男子的身高差不多。这块遗骸属于一种被称为“Cymbospondylus youngorum”的史前恐龙。这种恐龙生活在2.44亿年前,重40吨,从鼻子到尾巴长约18米。Martin Sander教授在《科学》...

云南发现世界最古老肋鳞裂齿鱼类,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答:我们本次发现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化石比之前在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海相地层中发现的记录还要早二百万年。从报道中的图片可以看到,这次发现的三块化石,形态保存得很好,一片片鳞片还非常清楚,就像活的一样。本次发现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化石是距今大概2.44亿年前的,这是亚洲第一次发现该鱼类化石,这一个...

云南古生物化石 破解生物演化之谜的“钥匙”
答:随着埋藏在罗平生物群的化石逐一被发掘、命名,这里拼凑出了一张属于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宏图”,用无声却鲜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三叠纪的罗平故事。 罗平生物群可以回答什么问题?“这里对生态学、埋藏学、古地理、古气候及油气地质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包括揭示三叠纪时期罗平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