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双昆仑的诗

作者&投稿:塔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华阳吟三十首》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2.《好离乡》

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常习不睡。因久坐,不觉雪降。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靸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3.《采桑子
昆仑山》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4.《游绥定凤凰山》
民国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5.《奏章归》
宋 白玉蟾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

昆仑 诗句
答:昆仑 诗句 1、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出自唐·元稹《琵琶歌》2、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出自宋·苏轼《黄河》3、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出自宋·苏轼《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4、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出自唐·...

《念奴娇·昆仑》古诗原文是什么?
答: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这样大气磅礴的诗词,毛泽东的诗词往往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念奴娇·昆仑是什么诗
答:《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作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世界革命将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的理想。作品原文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

关于昆仑上的诗句
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5.描写昆仑山的诗句有哪些 1、《山下晚晴》崔曙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蒙。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2、《华阳吟三十首》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一天飞龙出昆仑是什么诗?
答: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

古人赞美昆仑山的诗
答:《昆仑使者》——唐·李贺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白话释义: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墓道上...

形容昆仑山的诗句
答: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华阳吟三十首》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奏章归》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追问:在多给几首先谢谢了 追答:年代:近代 ...

骆宾王的诗有哪些
答: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14、《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有关山水的诗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形容气势磅礴的诗句
答:2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3、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24、待到风起云涌时,朝天射! 2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8、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29、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30、世事如棋,乾坤莫...

念奴娇·昆仑的作品鉴赏
答:这首词里,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