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十大经济学原理联系身边的事情~?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

作者&投稿:南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大炮代表军费开支,黄油代表民用开支。引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话就是,军事上所占的资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在现代社会里,同样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某公司决定在一个公园附近开采金矿的成本。开采者称由于公园的门票收入几乎不受影响,因此金矿开采的成本很低。但可以发现伴随着金矿开采带来的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恶化等,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园的风景价值?尽管货币价值成本可能会很小,但是考虑到环境和自然生态价值会丧失,因此机会成本事实上可能很大。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它是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用拔河来做比喻,一方共有10个人,总拉力为300公斤。现在增加一个人张三,张三的到来使得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这个25公斤就是边际量。又增加一个李四,李四的到来又增加20公斤拉力,这个也是边际量。总的说来,边际量的增加往往是递减的,还用拔河做例子。假设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一样的25公斤,当人数少的时候,大家配合的比较好,每一个人都能发挥25公斤的力量。后来增加了一个人,大家一起使劲的时间就有点错位,新增加的人实际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继续增加人的话,大家使劲的时间就有更多的错位,他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随着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带来的增量(就是边际量)都在减少,总拉力(就是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再来一个人也不能增加为止,如果再增加人数的,就有可能带来负的边际量了。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对于这个,就直接举例说好了。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会感到很高兴,然后会更加努力。如果被老师批评,他也许会感到沮丧,然后会发奋图强,当然他也可能因受表扬而骄傲退步,也可能因受批评而消沉下去,从此一蹶不振。而且,老师的这种当众评判,也会对这个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产生影响。 在这里,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或者批评就是一种激励,而受到激励以后的心情,以及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采取的行动,无论是高兴还是沮丧,无论是努力还是消沉,以及其他同学对此的心态和由此生发的所作所为,就是人们对激励的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我们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或者我们国家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或者多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这些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比如消费者需要更多数量的牛肉,那么牛肉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向生产者传递出供给不足的信号。而当一个可怕的疾病减少了牛肉的产量时,牛肉的攻击就会减少,从而价格也会提高。更高的价格又鼓励农民生产更多的牛肉,同时促使消费者用其他产品替代对牛肉的消费。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市场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这时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情况,而在这个时期各国政府发布的政策就是政府干预。最有名的罗斯福新政就是在1929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策。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为什么北美的生活水平高,而热带非洲的生产水平低?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的技术状况和各项知识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这就是通货膨胀。在正常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举例说,比如1922年1月到1923年11月,由于通货膨胀,魏玛共和国的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10 000 000 000。就像某人在1922年初拥有一张价值3亿元的德国债券,那么两年之后,他用这么多钱就会连一小块糖也买不到。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当经济增长过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时利用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避免经济过快增长,同时也减轻了价格压力。但是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并没有这么简单。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如果菲利普斯曲线相对比较平坦,则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和产出损失为代价;而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则失业率的小幅上升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率的快速下降,代价较小。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给我留言。

经济学十大原理各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请用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边际决策原理和激励反应原理各举一个例子...
答:边际决策原理的例子:商家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量时,他会考虑增加的劳动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是否会低于增加的额外收入。如果扩大生产能使商家获得更大的利润,那么商家会选择扩大生产。激励反应原理的例子:比如牛奶的价格上涨了,那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负激励,因为消费者会因此而减少对奶制品的消费。但是...

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答:上大学后,没时间去工作赚钱,没时间去开演唱会等,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做一件事情,除了直接支付以外,你放弃的稀缺资源,比方说你的时间可能给你带来的价值也是你的成本。所以第二大经济学原理是--某样东西的成本就是你为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机会成本,4个选项ABCD,你选了A...

列举出常用的经济学原理,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在现代社会里,同样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经济学十大原理对你的启示
答:原理一,权衡取舍,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做事要权衡要有取有舍,不要什么都想要,有取有舍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原理二,机会成本,我们做事要考虑机会成本,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如果做这件事以失去的更大的机会为成本,那我们还是不要做为好。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说白了就是要...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答: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

经济学十大原理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

经济学十大原理有哪些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那十个原理?
答: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