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爱之名义,行控制之实

作者&投稿:诸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楠木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毫无意义。

自以为是的善良比恶更可怕。正如,比道德绑架更可怕的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的思想。

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用爱的糖衣裹住内在的苦涩,随意干涉对方的生活。用她们所认为正确的选择干涉我们的决定,或者直接阻止对方去做某事。

站在爱的制高点上对你爱的人施加暴行,却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样做是为对方好。

01

最近在看蔡少芬主要的一部剧《海上嫁女记》。剧中蔡少芬扮演的是晴天下的老总,我们暂且称她为晴姐吧。

晴姐是个单亲妈妈,一个人把女儿冰冰拉扯长大。是典型的成功型女性,做事雷厉风行。唯一不好的则是控制欲太强。在公司控制自己的下属,回家之后控制自己的女儿冰冰。

不得不说,作为母亲,她确实很爱自己的女儿。得知冰冰在巴西失联后,她立马做了二十多小时的飞机赶往巴西,勇闯平民窟。

她可以拿自己的命去换女儿的命。却不懂得冰冰的快乐。处处干涉她的生活,要为她安排工作,安排婚姻。

晴姐很看好自己公司的一个员工小白,便处处撮合冰冰与他在一起。

强迫冰冰回国与小白结婚。

可是冰冰深爱着詹姆斯,两人难舍难分。当冰冰回到上海不久,詹姆斯也从巴西追了过来。

可是晴姐依旧不允许詹姆斯与自己的女儿在一起。多方阻挠,不让两人见面。

另一方面不断给冰冰施加压力,让她赶快和小白结婚。不停的给冰冰灌迷魂汤,让他相信小白才是最好的人选。在婚礼闹僵之后依旧不死心,“另谋出路”说先领证也可以。

还记得剧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长大,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小白才是最合适你的人。

如若是真的为她好,又何必强迫她和自不喜欢的人结婚,逼迫她和喜欢的人分手。以爱的名义渗透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仿佛处处为她着想,可从未考虑过过她的感受。

以爱的名义捆绑另一个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02

父母的建议,我们自然要听取。

可孩子不是父母的延续。她们可以影响我们,但不应该对我们的生活实行霸权主义。

更不该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力求把孩子变成自己想像的样子,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

一个男生,从小生活在山村里。生活贫苦,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走出大山的决心。从小就很努力学习,力求考上名牌大学。

因为这个梦想,他高中三年,从未睡过一次懒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很高兴的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并相信以他的成绩一定考的上。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他却傻眼了,他的志愿里根本没有报这个学校。

刚开始还以为学校发错了通知书。

可父母却告诉他说:是我们把你的志愿改了,我们家就你一个孩子。我和你妈年纪也大了,很多活都干不动了,不想你去太远的地方念书。而且在家门口念书,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我们也是为了你考虑。

我想他当时应该很绝望吧。努力三年的结果这么一改,便成了泡影。

如果是我,我一定很崩溃。

即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决定我们以后要走的路,更何况还是下坡路。

男孩的父母在不经他的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了他的志愿,这种做法简直和施暴无异。站在爱的制高点上,对你爱的人施加暴行。

03

其实,不止亲人会以爱的名义捆绑我们的生活。恋人,朋友也会有意无意的碰触这一界限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日语专业毕业后去做记者怎么样?

我本科读的是传媒类的专业,所以他想听听我的建议。

刚开始我是不建议这么做的,很少会有公司愿意聘请毫无经验的人去跑新闻。如果执意去做记者,一定会在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的。

可这位朋友却很乐观,他说不会因为麻烦而选择放弃。

受捆绑别人按自己想法办事的心理影响,我与他争执了很久。最后却也是无果而终。

愤愤的说了句,随便你吧,反正给你说什么,你也不听。

04

生活中我们时不时都会扮演绑架别人,或者被绑架的角色。

我们总喜欢以爱的名义干涉别人的生活,最好能让其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在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中,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出发点当然都是好的,希望对方能在前进的路上少受点磨难。

可往往过犹不及。过多的干涉,往往违了最初的善意。

还记得刘若英在《很爱很爱你》中的一句歌词: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更幸福的地方飞去。

真正的爱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我们可以提意见。但强迫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这不是爱,而是伤害。

~

女孩说远离那些以爱之名控制你的人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你没有用你自己的爱,去绑架你爱的人,或者是爱你的人,他心甘情愿的留下来陪你。这种就仿佛是道德绑架吧,用爱情的名义区限制一个人的自由,因为你没有,所以她才愿意留在你的身边。

最难识别的操纵:以爱之名|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4种类型的高压型控制?
答:The Guardian Day, A. & Bowen, E. (2015) 亲密关系暴力中的操控与控制。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0:62-71 Fontes, L.A. (2016) 心理操控的暴力。New York Times通过这些资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高压型控制的复杂性,并寻求恰当的援助和支持。爱与控制,界限分明,让我们携手揭露并...

请你不要「以爱之名」控制我
答:请你不要以爱之名控制我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劝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甚至擅自做出一些安排,他们的身份可能是父母、长辈、也可能是朋友、恋人,“为你好的理由很好听,但她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控制欲望。1.控制者往往假装很了解你 控制者把被控制者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玛莎和熊》,你就会找到答案
答:我曾经遇到过很多来访者,他们有着不错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生活的不开心,他们不敢花钱,不敢高兴,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曾经过的不好,过的不开心,父母对他们的爱太沉重。 生活中经常会有 一些父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限制孩子的自由。 有一次我去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家里做客,看到他们的客厅里贴了一个针对孩子的...

多少鱼水之欢,变成鱼死网破
答:也许会有人说,还不是因为爱错人了!可是,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爱过人渣?如果爱错了人都要想着杀死对方,那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也有人说,因爱生恨,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只有真正爱过的,才会想着用极端的方式去伤害对方!可是这样的爱,能叫爱吗?有没有打着“以爱之名义,行控制之实”...

聪明的父母,在控制孩子方面都是如何把控的呢?
答: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怎么会那么强烈呢?1. 以爱之名,容不得孩子有点差错。自从有了孩子之后,父母都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辛苦给孩子铺好一条康庄大道,只要孩子能少走点弯路,少出一点差错。父母这么做完全只是单纯地想为孩子好,想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是不带着一点私欲的。所以,...

打着“以爱之名”的名义,不让对方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阻止实现自己的愿 ...
答:犯罪者总会找到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并在心里寻求一些安慰。这可能是表现软弱和博取同情的惯常方式,使受害者更难摆脱暴力关系家庭暴力不是偶然发生的。

以爱之名,行所行之事,凌驾于光明之上是什么意思
答:借用某件好的事情的名义(爱),所做的却是与之不对应的不好的事(凌驾于光明之上)

父母以爱之名在各方面对我进行约束,怎样能不受其影响?
答:我是极其反感父母以爱之名约束我的。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父亲要我报国防生,我不愿意,为此大吵了一架,最后还是坚持没有报。好在父母都比较开明,也就随了我。虽然后来确实觉得当初应该听从父亲的报国防生,但是我并不对我的决定感到后悔。我觉得这是我的人生,我要做自己的决定,也会对我所做决定...

爱情必须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答:来证明自己在关系中是被尊重、被肯定的。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意愿,不能用关心或者是促使对方成长一类的理由和借口,来逼迫对方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来掌控对方。因为对方不应该是你的,对方应该先是对方自己。感情从来不应该被绑架,以爱之心,将其囚禁;以爱之名,互相折磨。爱是信任,不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