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烦恼的六个原因

作者&投稿:貂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所依

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

生烦恼的所依就是烦恼随眠,即潜伏在心相续中的烦恼种子。

因为烦恼未现行之前,是处在种子位,尚未苏醒,所以称为随眠。一旦值遇外缘,经过非理作意,因缘聚合,就会不由自主地萌发烦恼。就像由种子萌生果实的所依是种子,同样,因为依烦恼种子生起烦恼现行,所以烦恼种子是能生烦恼的所依。《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说:「复次,烦恼品所有粗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

单以烦恼种子还不能生起现行,必须具有所缘与非理作意。

二、所缘

所缘者,谓顺生烦恼境界现前。

烦恼生起的所缘境,即能随顺烦恼生起的境界现前。也就是随着某种境界的现前,会引发相应的烦恼。

具体来说:我们心前现前可爱境时,心一执著,贪心随即就会生起;现起不可爱境时,嗔心就会引发;现前高大境时,就会嫉妒或者自卑;现前低劣境时,又会生起我慢以及藐视;现前平等境时,又会生起竞争之心;或者在观众面前,会狡诈谄诳。总之,随着不同境的现前,会随之生起不同的烦恼,此即「触境生情」。相反,境界不现前,相应的烦恼就不会衍生,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如此便知,随顺烦恼的境界现前,就是能生烦恼的所缘。

宋朝大儒程明道,年少时好打猎。后来他见到周濂溪先生,自认为已经改了这个嗜好,周濂溪说:「你说得太容易了,其实只是潜伏,未发作而已,一旦萌动,还如以往一样。」十二年之后,程明道偶然见到猎人,果然还有欢喜心,这才相信周濂溪所说不谬。这是烦恼随眠遇到境界现前,就生起烦恼的例子。

凡夫的相续如同一个大动物园,里面睡着虎、狼、猪、鸡、狐狸等。烦恼未现前时,如同野兽沉睡时,看似风平浪静,但是一旦遇到境界,就像野兽醒来。比如,随顺生嗔的怨敌现前,心中的老虎就会跃起,怒目圆睁;遇到随顺生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鸡立即就会乱飞;平常在非悦意非不悦意的一般境界当中,就像猪一样愚蒙,颠倒执著。

三、猥杂

猥杂者,谓随学恶友非善士夫。

猥杂者:猥即卑下、鄙陋,杂即混杂,能令心恼乱,趣向下流之法,就是猥杂。此处是指随学恶友而不是善知识。

如何才能判断谁是恶友谁是善友呢?单以外相很难辨别,即使表面的名声、地位、眷属、穿着、语言让人觉得是善友,实际并不见得。关键要看此人对自己内心的影响。如果和他交往,会增上自己的贪嗔,或者令身心更散乱,这就是猥杂。相反,每次亲近他,会让自己内心得到净化,更加明清,增上信心、精进等善心,这就是善友,能带来善的影响,让自己烦恼降低。

为什么猥杂会助长烦恼?因为与人相处,自己身心会受之影响,如果恶友某种烦恼强盛,你随学他,也会增上此烦恼。比如,电影银幕中人物的言行,对观众起著示范作用,如果效彷,自己的心就会转变。若是负面的言行,会让人增上贪嗔等烦恼,若是正面的言行,也能让人增上善心。

银幕上光色与声音组合的假相,尚且能影响自己,更何况现实生活中,有心识的恶友,其影响力更强。如果恶友的力量强大,所受的感染也会越深,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模仿、随学他的见解言行,不知不觉就会被他同化而沦为下流。比如,一位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大都市做保姆,女主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她追求的目标,相处的时间一久,她的内心就有变化,原先好的品德逐渐消失,变得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喜欢打扮、内心不诚实。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猥杂必定会增上烦恼。

相反,如果依止善友,因为他有清净的见解、贤善的心理以及行为,自己的内心会被他感化,心态、行为会被他摄持而趣入正道。

以下举一则公案说明:宋代潭州的福严良雅和尚,倾慕真如喆的标致可尚[ 标致可尚:风度好,让人崇尚。],但是不知他平常亲近什么人。一日,见他和大宁道宽禅师、蒋山赞元禅师、翠岩可真禅师同行,良雅禅师很欣慰,对真如喆说:「诸大士法门龙象,子得从之游,异日支吾道之倾颓,新祖教之利济,固不在予之多嘱也。」(这几位大士都是法门龙象,你能和他们相从交游,日后拯救佛门的倾颓,彰显祖道的利济,就不用我再三咐嘱了。)由此公案,就能看出依止善友的重要。一个人一生能有何等成就,和他跟什么人随学有绝大的关系。

四、言教

言教者,谓听闻邪法。

言教者,就是听闻颠倒之法。

判别邪法不是在外在形式上,而应在内心感受上判别。人人都希望离苦得乐,所以邪法也都鼓吹是安乐之道,但关键在于,依止某法是否真能获得安乐?或者此法所标榜的是不是真实的安乐?

要获得安乐,一定要造安乐之因,这个因就是善心,如果一法能让你增上利他心,减灭贪嗔烦恼,这就是正法。相反,如果让你烦恼增盛,我执增强,这就是邪法。关键要观察内心的变化,如此才能真正辨明邪法与正法的差别。

凡是邪教都会宣称:行持某种行为可以获得安乐;而不会说自己的教是让人获得痛苦的教。而且他们会制造伪证或假象,宣说相似的理论,动用宣传工具或显示有漏神通,加强影响力。如果听者没有辨别能力,不加思索地被动听受,听闻多了,内心就会逐渐加强对邪说的执著,不由自主地受邪见支配,整个身口意随之而运转,如此延续只会增上烦恼。因为邪法唯是增上烦恼的因,所以越是随学行持,就越会染污相续。比如,有人说:「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生的意义」,世人如果信奉这种言教,后果就是增上对物质的贪欲,对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不知足。又比如,纳粹分子宣称:「必须灭尽低劣的犹太人种,才能实现人类种族的净化」,受这种邪见染污的纳粹党徒,心中不由自主地生起对犹太人的嗔恨。所以,言教与烦恼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五、串习

串习者,谓增长烦恼昔串习力。

串习,即是指能增长烦恼的串习力。

当烦恼现行时,如果数数不断地串习,导致烦恼势力强大,以此势力能让未来的烦恼增上而产生,所以串习也是能生烦恼的因素。比如,某人爱说绮语,在烦恼现行时,不断地随着烦恼而转,以此串习势力,将来绮语烦恼会更猛利地生起。再比如,一再串习贪心后,所贪境不必现在眼前,心缘著总相,就会强烈生起贪心。

六、作意

作意者,谓妄增益爱非爱相,及于无常妄执常等非理作意。

作意者,即虚妄增益可爱或不可爱相,以及对无常妄执为常等[「等」中包括无我执为我,不净执为净,苦执为乐等。]非理作意。

比如,当心前显现某人可爱相时,可以观察心前的现相是否符合真实状况?对境本来是以业和烦恼造就的不净有漏法,五脏六腑腥臭污秽,没有任何悦意之处,又是无数微尘暂时的聚集体,刹那生灭不已。但凡夫却以非理作意,将它变现为清净可爱之相,执著是固定不变、一体的可爱相,认假为真,这唯是以心假造放大之相,不符合事实真相,这就是增益相。随此非理作意就会引生贪心。相反,以如理作意会不会增上贪心呢?若见到对境是有漏法,具有不清净、无常、多分的本质,本来就没有任何可以贪执的可爱相,这样就会止息烦恼。

我们平时应当好好观察分别心作意的方式,认清其虚妄的本性,否则,就会处处受其蒙骗,切记分别心的作意方式一直都是非理,不可信赖。本来是多分之法,分别心却将它单一化;本来是不断变化之法,分别心却将它固定化;本来是苦、不净的本质,分别心却将它执为安乐、清净。原来我们是完全信任分别心,任其指挥,现在明白它只是非理作意之后,应当赶紧对治。

以上六因当中,第一所依(随眠)、第二所缘(境界现前)、第六非理作意,这三者是主因,不可缺少。《集论》以及《俱舍论》都这样宣说。《俱舍论》说:「由具尚未断随眠,境住非理之作意,此三因中生烦恼。」而这三因当中,又以非理作意最为主要。在未生起空性智慧之前,无法根除烦恼种子,由于因缘力,也无法避免出现所缘境,因此,遮止非理作意就显得极其重要,修行的进步也体现在能否安住在如理作意上。

如果修行人一日之中,十分之九的时间都在非理作意,如此能否生起佛法的智慧?如果生活在大都市,不肯放弃追求现代时髦生活,脑袋就像烦恼加工厂,非理作意马不停蹄,却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学佛,是不是以学佛为时髦,拿佛法开玩笑?想证得烦恼大圆满?

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在修行,这非理作意无勤就能生起,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是受非理作意的指使。烦恼深重、心不清净,念佛参禅、思惟观想不得力,还是因为非理作意的力量强大。如果不在此处转变,闻法也是枉然,听闻二分钟正法,稍有感受,课后八百分钟都在非理作意,闻法所得少许正知正念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还妄想获得寂静安乐。

从下士道到上士道整个道次第的修心过程,就是数数如理作意而修心的过程,如果修学时间较长,而烦恼仍未减灭,不是法不得力,而是未能如理作意,未依法思惟,结果唯是虚学而已。皈依三宝最主要的是皈依法,皈依法的学处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其核心是如理作意。听闻圣法之后,缘圣法如理作意,如此才能对治烦恼,转化自相续,才能彰显圣法的净化功能。



~

一个人有烦恼,是什么原因?因为修心不够吗?
答:每一个烦恼的根源其实都在自己这里,每一次烦恼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修炼自己的时候。一个人想要摆脱烦恼,最需要反省的是自己,然后把烦恼的根源从自己身上舍去,给心腾出位置,不让烦恼肆意的生长;接受人生的不圆满,把缺失的地方,就当作一种美吧。人生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是因为修心不够。...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呢?
答:因为人有理性意识和情感情绪,所以是人就有烦恼,烦恼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一天。烦恼或多或少罢了,企图寻找一个没有烦恼的人生,那简直是痴人在说梦话,简直是在痴想着时光倒流,回归到童年时代,所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因为我们有主观要求,有人生目标,有自我满足欲望,有追求有梦想,有自尊有尊严...

为什么越长大烦恼越多?
答:那时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过日子,可以无忧无虑的睡着,醒来总是在温暖的被窝里。可以在田野上肆意的奔跑,最后总是在母亲的怀中,可以分享一颗简单的糖果,嘴中总是嘴甜的。单纯,无忧无虑,生活在羽翼下的我们是幼时没有烦恼的原因。如今的我们,做着机械却不喜欢的工作,顶在背上的压力,...

烦恼是怎么形成的
答:当你心中有些许执念未解的时候,你就会去寻找答案,这时候如果你没有找到答案,你就会有顾虑,这就是烦恼;人活在世上,有很多力所不能企及的事,七情六欲,只要稍不符心意,你就会产生烦恼;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念头不通达,他可能就会有烦恼。你看佛家,道家,基督教派等信仰的人,多数寻找心中的信仰...

烦恼的根源与转化
答:这就是说,一个正常人对付烦恼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是正视烦恼。有时彻底感受烦恼,用心体味烦恼,反而能有所感悟,能排除烦恼。或者用智慧、用行动战胜烦恼。烦恼的滋味是苦的,甚或是极苦涩的,却能成为灵魂的培养液,转化得好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烦恼的根源 我们都知道,烦恼痛苦产生的原因是贪、嗔...

烦恼如何产生
答:对于圣教的怀疑,就是对于佛法所讲的理论方法怀疑;对圣教怀疑是很大的障碍,它是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里面的一个。烦恼的来由也有很多方面,它可能是因为自己想做好的一件事没有做好,所以烦恼;也可能是是感情上遇到挫折,导致脑子好乱,自然烦恼就来了;也可能是家庭原因,家人有点唠叨,东说西说,有些说的比较难听...

烦恼是怎样产生的?
答: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在意识田里的业习。因为无明、贪欲、嗔恨或其他烦恼的驱使,各种不同的习气,亦即业的种子,都种植在心识中。一旦情况合适,这些种子便成熟,再次生起烦恼。

现代人的烦恼在哪
答:现代人的烦恼来自多个方面。随着科学社会的日新月异发展,人们普遍感觉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工作及生活,生儿育女及养老医疗健康,担子越来越重,有些力不从心。就业方面,随着职业化,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

大学生的烦恼?
答:摸索未来,本身就是一件迷茫的事,但不必过度焦虑,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所以大学生虽然会有烦恼,但是这些烦恼都会造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谁的大学不烦恼,烦恼虽是常态,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出烦恼,迎接未来。

有漏接苦的漏什么意思
答:六、不正见:对于因果道理等起不正确之知见。 ①、身见:执著世间有个身心是我,称为“我执”。我执有两种:在行为方面的 我执就是“我慢”;在思想方面的我执称为“我见”,也叫做“身见”。我 执并非是听完无我,相信无我,也确定无我的道理是正确后,就无此烦恼, 而是放下我见的烦恼罢了。我执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