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后,应该怎么处理输液器的事项?

作者&投稿:平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些人去医院输过液以后,当输液完毕以后,不知道是自己先关调节器还是先自己撕胶布条。其实对于病人来说,只需要把调节器关了就是了,其他只需要按床旁呼叫器叫护士来就可以了。

当输液完毕以后,最首先应该做的顺序就是关调节器,调节器以后按床旁呼叫器把护士叫来帮你取针。千万不要自己就直接撕胶布条,然后自己拔针,这样是比较伤害自己的。

因为如果自己私自拔拔针的话,有可能会拔针的方向错误,导致我们的血管二次受损。再一个就是在我们拔针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们按压针口,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导致流出很多的血液。

我们第一时间开关调节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空气输入我们的体内。我们在输液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排尽空气,不让空气输进我们的体内。如果输了过多的空气的话,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这样是很严重的反应,如果造成了空气栓塞的话,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很容易丧命。

当我们输完液以后第一时间关调节器。以前的老式调节器,当输完液以后,那些液体还会随着输液管一直流下来,所以会输进很多的空气。

但是现在已经改进了止液型输液器,就是当我们输液完毕以后,液体不会随着管子再继续流进血管。而是所剩的液体就直接在墨菲式滴管那里停留了,不会再继续输走。

所以当我们的输液器改进了以后,就算病人有时候睡着了,没有及时的关调节器,这样也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不会再进空气了。



~

输液泵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输液泵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指腹去操作薄膜按键,避免使用指甲或尖锐的物体。2、 使用同一条输液器输液,1-25ml/h连续使用8-10小时,应更换输液器的夹管位置;大于25ml/h,连续使用4-6小时,应更换输液器的夹管位置。输液器管壁双层厚度为0.8-1.2mm之间,管径应该在3.5-4....

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有哪些
答:\x0d\x0a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x0d\x0a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x0d\x0a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x0d\x0a\x0d\x0a【处理流程】\x0d\x0a...

点滴换续液时应注意什么
答: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的,如果需要换瓶子,紧握输液器的握持手柄,拔出来之后,不要用手接触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无菌的,快速插入另一个瓶子,也就可以了,如果下来的空气比较多,可以挤压一下滴壶,保持滴壶中的水分,大约占据整个滴壶的三分之二,也就可以了。

孩子输液的注意事项
答:1. 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避免出现任何错误。2. 严格实施无菌操作,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输液器和药液必须保持无菌状态,如果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3. 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在输液前必须排除所有管内空气,防止液体耗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和添加药液,输液结束后及时拔针。4. 密切观察...

输液器未拿回来不良事件怎么处理
答:输液器未拿回来不良事件处理方法如下:1、立即寻找未拿回输液器的责任人员,了解输液器的具体情况和使用情况。2、在患者的病历中进行记录,详细记录输液器的使用情况和未拿回的具体时间和地点3、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4、对责任人员进行问责,依据相关...

输液器的原理是什么?
答:空气过滤器:air eduction pipe 一次性输液器的工作原理: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较细的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静脉。注意事项:①为一次性用品且应符合国家相应卫生及质量标准。②禁止交叉使用 ③一次性输液器使用后即应作为医疗垃圾进行相应处理。

输液器代理注意事项
答:墨菲管内流体自己的秋天 解决方案:由于输液管插入软木塞针头和塑料管接头密封也不好,少量的空气不断地从这里到墨菲管中,这可能会导致液滴自己的,通过观察,如果这种现象立即更换输液器。4穿刺是不容易看到的回血 解决方法:穿刺稳压搬到了墨菲管内之间的头皮针连接器的一半左右,所以压力管是比较低的...

输液器上面的滴水壶液满了怎么办
答:把插在瓶子的针头拔出来进点空气再插进去,没事的我试过

护士知识: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答:应立即关停输液管路,挂上生理盐水及新的输液器,排好气后连接到原头皮针上继续输液,注意动作要快,反折头皮针连接管,遵循无菌观念,注意避免管路污染、进气。这样做下一步的治疗会比较顺利。3、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怎么...

...放完液体后要停留一定的时间?最后留在管上的半滴液体如何处理...
答:这半滴也是应当滴出的量,不应属于残留量,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是否明白,语文不好,有些惭愧;其次,在观察时,要与视线平齐;洗耳球中的气体要提前排出,否则容易混入杂质;吸取时不要过度,吸入洗耳球会造成污染;移液管在使用前要润洗,用蒸馏水洗净,润洗三次,再用带移取的液体润洗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