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典故

作者&投稿:蔚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智若愚的典故是出自《老子》和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两个文献。

一、《老子》中的大智若愚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道家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中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原句,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真正有技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笨拙。

二、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的大智如愚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给欧阳修的一封信,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苏轼在信中赞扬欧阳修的勇气和智慧,并引用了“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句子。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因为政见不合而辞官还乡。

苏轼在信中说他不是因为怯懦而退隐,也不是因为无能而自卑,而是因为他有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涵养,不愿露锋芒和争权夺利。苏轼认为欧阳修是一个真正有才能有志气有胸怀有节操的人。

他用“大勇若怯”来形容欧阳修对于朝廷政治和世俗名利的超然和淡漠,用“大智如愚”来形容欧阳修对于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的谦虚和隐忍。

关于大智若愚的其他知识点

大智若愚的含义和用法

1、大智若愚是一个褒义的成语,表示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深藏不露、内敛低调、不爱炫耀的人。例如:他不置一词,并非毫无意见,其实心中早有主张,只是大智若愚,不愿过于显露锋芒罢了。

2、大智若愚与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虚怀若谷等成语都有相似的含义,都是用反义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美德或品质。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逊、内敛、自省等价值观。相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自高自大等成语都是用正义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缺点或弊端。



~

大智若愚的出处是什么?
答: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两句古语源自于《荀子·天论》:“最能干者,其巧在于所不为,智在于所不虑。”换句话说,最出色的人并不做那些无谓且不应做的事情,而最聪明的人则懂得避开那些不必深思且不应深思的困扰。在我国古代,大智若愚这一成语也广为流传,它出自宋朝苏轼的《贺欧阳少帅致仕启》...

为什么说大智者愚?
答: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任启》中说:“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对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以智回避。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聪敏,装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不做随波逐流之事。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要大肆张扬,徒有其表,而要...

大智若愚 是什么意思,有几种解释
答:示 例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耶?近义词 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 深藏若谷 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歇后语 扮猪吃老虎 成语典故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大智若愚在《...

大智如愚是指的什么意思
答:3、大智若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语,它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而是要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表现出来。同时也要学会谦虚和低调,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大智若愚的典故 1、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最...

大善近伪,大智近妖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答:犬儒者曰:“大智近妖,大善近伪。”善良到了极点,让别人觉得虚伪。智慧到了极点,让人觉得像是妖孽。出处不可考。犬儒者云,就是专门讽刺儒家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意指三国演义过于夸张,刘备那种程度的...

三国中大智若愚的人物是谁?
答:三国中大智若愚的人物是荀攸。1、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2、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

是非非是谓之愚 --夫子心中的智与愚
答:如果说能跟“佯愚”二字挂上钩的,恐怕只有文公赋诗一事了。所以金良年先生在注释宁子章时,特意在段意的环节中提到了这个典故 “ 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痴呆,这种痴呆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处世态度。从消极意义上说,它避免了自身遭到伤害,从积极意义上说,它又是对无道的一种抗争。这大概就是孔子赞誉宁武子的用意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智若愚的人物?越多越好!
答:汉文帝,汉宣帝,基本都是,你看他们,一个从山西跑回长安顾命大臣之手。而且这些出于正史。楼主要学习他们,建议直接读汉书史记中两人的记载。比看经过某些写小说的二道贩子弄出来的东西要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