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有毒吗? 这是什么虫子?有毒吗?

作者&投稿:杨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蠼螋是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头部扁而宽,复眼较小无单眼;触角丝状,一般由25节组成;口器咀嚼式。

蠼螋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

形态特征

编辑

蠼螋(2张)

虫体长10-16毫米,体宽2-2. 5毫米,体形狭长而扁平,胸部近于方形,腹部共有九节,外观黑褐色,有光泽.成虫前翅短小,呈截断状,革质无脉纹,缺后翅;臀板较大,尾节较小,前胸背板后部不狭窄;中胸背板后部截直形。足三对相似,跗节为三节,腹部末端有一对不分节的尾须,呈坚硬的铁状,一般雄虫的夹尾比雌虫长,并且尾须内侧长有一齿,一旦受惊动,爬行迅速,窜入土缝或砖瓦杂草中,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

生活习性

编辑

蠼螋(2张)

蠼螋为渐变态昆虫,若虫与成虫相似,唯若虫个体小触角节数少,卵球形,常产于菇床周围的土缝中;雌虫有护卵习性,食料广泛,一般取食植物花、叶、腐败的动植物残体,还能捕食小昆虫。蠼螋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夏季在灯光下能见到它捕食小型蛾类,并常常用尾铁将猎获物举起放入口中.蠼螋喜生活在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的杂草丛、砖瓦块、朽木之下。据我们室内饲养观察,蠼螋也能为害平菇,更喜食草菇.在草菇菇床中,它除能取食菌丝,蛀食子实体外,还取食腐烂的残菇和培养基内菇蝇幼虫。 [1] 

1.年生活史:日本蠼螋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2代。

2.活动:日本蠼螋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地下或枯枝烂叶内或棉铃的苞叶内,阴天或傍晚出来活动。雌虫产卵常数十粒成堆,有较强护卵习性,一旦受惊频繁或遇条件不适宜时,会将自产的卵搬迁或自食掉。成虫有趋光性。

3.捕食:蠼螋作为蔗田中最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寿命相对较长、捕食害虫种类多、虫态范围广等特点,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  根据室内测定(1987),可以捕食46种昆虫,可捕食棉花多种害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等。尤其是对棉蚜的捕食量较大,一头日本蠼螋的成虫一天平均可捕食棉蚜179.20头,最多可捕食275头。

繁殖特点

编辑

蠼螋(5张)

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椭圆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

亚种分布

编辑

世界已知近2000种

蠼螋

,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在中国主要地理分布:北京、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西藏、新疆。中国已记载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多种,台湾已知有42种,常见种类体长约10至25公厘,但无国人从事相关分类研究。 [3] 

常见种类

编辑

1、中文名:日本蠼螋

吃食玉米的蠼螋

拉丁学名: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2、中文名:蟹蠼螋

拉丁学名:Titanolabis colossea

蠼螋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科:蟹螋科种数:400

这类蠼螋足短,多数缺乏后翅,在有些种连短小坚硬的前翅也没有。许多种呈暗色调,有黑褐色、黑色,或微红色并带有淡黄色或红色的斑纹。触角少于20节,有一对短小的腹部尾钳,但雄虫上可以不对称。

3、中文名:普通蠼螋拉丁学名:Forficula auricul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球螋科

种数:450

这类细长的蠼螋外形多变,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有暗淡的足和线状触角。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钳高度弯曲,而雌性的相对较直。

4、中文名:红蠼螋拉丁学名:Labidura riparia

纲:昆虫纲

目:革翅目

科:蠼螋科

种数:75

也称为长脚蠼螋,因为其有长的触角,是相对活跃的种类,呈红褐色。它们通常有翅,尽管有的种无翅。常见种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条纹。

蠼螋护卵

蠼螋进耳朵繁殖仅仅只是个谣言,不具备科学依据。

原因是:

1 再凶残的的虫子也只能咬破人的鼓膜及耳内软组织但不会进入大脑,原因是大脑周围有坚硬的骨头保护。也就是说,大脑是长在由多片骨头围起来的空腔里。

2 这个谣言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

3 蠼螋的巢穴一般在石头下方或者泥土中,绝不可能钻到哺乳动物的身体里,它们尾部的夹子仅仅是用来保护、捕食、交配而已。

防治办法

编辑

蠼螋图

(一)农业防治:在了解和掌握蠼螋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清洁菇床周围的砖瓦、树叶、杂草、废料等垃圾;2、菇床周围尽量不要使用未腐熟的厩什肥,草菇培养料中适当减少麸糠,发酵时要求达到腐熟均匀;3、菇床周围开排水沟,沟内灌水,使之隔断外来虫源.

(二)化学防治。根据试验较有成效的方法有:1、保菇粉每平方米13克,兑干细土20倍,在菇床喷水后及时撒于床面和埂边杀虫。2、小棚内吊挂敌敌畏棉球,每2. 5米一只,放下薄膜密闭熏蒸,可达到忌避驱虫,减轻为害的目的。3、严重发生时在草菇转潮期每2-3平方米用磷化铝一片(约3. 3克),放于培养基表面,立即复盖地膜,压实四周,给29小时后揭膜通风,既能杀死菇床害虫,又不影响草菇生长。 [1] 

室内防治方法

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

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图片上的昆虫为:蠼螋
蠼螋无毒,属昆虫类的有翅亚纲革翅目。蠼螋俗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俗称“耳夹子虫”,因为它们的雌虫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
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蜕皮5次。每次蜕皮除了增大个体和增加触角节数外,他们的特征与其亲本相似。蠼螋喜好狭窄的空间。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这个传说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常见的蠼螋前翅短而无翅脉,用来保护大而呈扇形的后翅。腹部可活动和伸缩,有一对钳状的附肢,通常雌性的笔直而雄性的弯曲。

这是什么虫,有毒吗?~

这是甘薯蚁象,也叫甘薯小象甲,无毒,说明你家的红薯长虫子了
蚁象虫科。成虫体长5~8毫米,体形细长如蚁。全体除 触角 末节、前胸和 足呈桔红色外,其余均为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头部延伸成细长的喙,状如象鼻,咀嚼式口器着生于喙的末端。膝状触角10节,雄虫触角末节成棍棒状,雌虫则成长卵状。前胸长为宽的2倍,在后部1/3处缩入如颈状。两鞘翅合起来呈长卵形,显著隆起。鞘翅表面具不明显的小刻点。足细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表面有小刻点。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锥蝽,有毒,被咬到要去医院检查。
锥蝽是一种昆虫,在广州俗称“木虱王”,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呈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锥蝽的若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同时也会叮咬其它部位。


是什么虫 有没有毒?
答:应是拟天牛的一种,未见有毒,但它牙齿厉害,对家具、木材损害较大。拟天牛科(Oedemeridae)甲虫,约1,500种。成虫常见於叶子或花周围,幼虫栖于腐木中,尤其是在沙滩或河岸上的漂木。有些种类会大批出没,造成水边附近建筑用材的损害。

这是什么虫子呀?有没有毒之类的
答:没有毒。这是鼠妇(湿生虫)俗称米汤虫、潮虫子、潮虫、团子虫、地虱婆、地虱子、鞋板虫、皮板虫、西瓜虫等,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

这是什么虫子,有没有毒?
答:这是茶褐盗猎蝽,半翅目猎蝽科昆虫。捕猎时先向猎物注入麻醉液令其动弹不得,而后向猎物注入消化酶溶解肌肉并饱饮。偶有误咬伤人事件发生,被咬奇疼。猎蝽并没有什么毒性,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就要认真小心对待了。

这是什么虫子?有毒吗?
答:这是:蝼蛄,以地下的植物根茎为食,无毒。百度可查

这是什么虫?有毒吗
答:这是山蛩虫,有毒的。不过因为比较小,很难咬人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详询百度百科中的词条,

这是什么虫子,有毒吗?
答:蚰蜒 别称:钱串子、草鞋虫、草爬子等。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

请问这个是什么昆虫?有毒吗?
答: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猎蝽的一种。没有毒。体小至大型,多椭圆形。头部尖、长,在眼后细缩如颈状;触角4节, 喙3节,粗短而弯曲,后端放在前胸腹板沟内;常有单眼2个。小盾片小三角形;前翅仅分为革爪,爪片与膜片,无缘片和楔片。

玉米里发现的虫子,有毒吗,是什么虫?
答:这是:玉米螟,也就是玉米螟蛾的幼虫,专门啃食玉米,对人无害,但是是农业害虫。

这是什么虫子,有毒嘛?
答:鼠妇,俗称潮虫子、潮虫、团子虫、地虱婆、地虱子、鞋板虫、破鞋底(河南方言)、皮板虫等,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不是昆虫。无毒,不咬人,可作药用。鼠妇(湿生虫)体长椭圆形,稍扁,长约10毫米;表面灰色,有光泽。头部前缘中央及其左右侧角突起显著。第一触角短小,...

请问这个是什么虫 怎么消灭有毒吗
答: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蛛甲,无毒,对人无害。体小,宽卵形或细长,很象蜘蛛,红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光滑或覆细毛。头部与前胸背板显著窄于鞘翅。触角长,丝状,一般11节,极少数有2节与6节的。腹部5节。腿节棒状,跗5节。幼虫蛴螬型,足短,5节。有的种类在化蛹前作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