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九族、六亲,以及祖宗十八代,都是指的哪些亲属关系?

作者&投稿:梁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人类自从有了意识以来,就是一个家族企业,所以就有了祖宗十八代,九族,六亲这些包含自家亲戚的词汇。这些九族、六亲、十八代往上数说的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及父母的兄弟姐妹、再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及其兄弟姐妹,如果上边的还有活着的话,也包括;往下说就是指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表亲,还有这些孩子的孩子,等等,可以说只要沾亲带故的,就都在这个关系体系中间。

其实我们知道的九族其实是这样说的,一种是指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这其中还包括了我们这族里面已经出嫁了的姑母、姐妹、女儿以及她们的孩子,还有所有与她们相关的男性,外祖、外祖母两家以及母亲出嫁的姐妹以及所生的儿子,还有就是岳父跟岳母两家。至于六亲不认中的“六亲”,在古代三、六、九这些数字一般都是说数量多的意思,所以六亲关联到的亲人也是很多的,一般而言多指父亲、母亲、兄长胞弟、妻子和子女这六亲。而祖宗十八代呢,抛开我们自己本人外,那也得从从最远古的长辈祖先算起,分别是为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然后到了自己还得再往下数,依次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不过一个人的亲戚也不可能活这么多辈,上下三四代就已经是高寿人家了。

看电视剧我们也经常能看见里面的台词有一些祖宗十八代啊,什么六亲不认啊,还有就是诛九族啊,这里面这些就是指的上面的这些亲戚。古人都喜欢群居,尤其是那种大户人家,只要沾亲带故的就能住在一起,这样方便了彼此帮助,也有利于家族的昌盛。

跟现代我们大家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我们其实更偏向于独立的生活,四代同堂,三代同堂都是很少见的。这样一来就少了很多亲戚之间的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的削减了彼此之间的亲情,可以说有利有弊吧。



九族也分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包括了自己这族出嫁的姑母、姐妹、女儿以及她们的孩子,以及所有相关男性,外祖、外祖母两家以及母亲出嫁的姐妹以及所生的儿子,还有就是岳父跟岳母两家。

至于六亲不认中的“六亲”,在古代“三、六、九、十、十二”多为泛指,指代数量很多的意思,因此解释也比较多,一般而言多指父、母、兄、弟、妻、子女这六亲,或者是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答案是:这些实际指的是,直系、旁系的血亲,以及直系上下的九代人的血缘关系。

株连九族一般是指父母,子女,长辈,甚至妻子的父母兄妹都包含在内。

九族泛指亲属。
六亲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五服”“六亲”和“祖宗十八代”,在古代分别指什么?~

我们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亲戚朋友都是很重要的关系网。其中,亲戚关系可能是最亲密的关系了。亲戚也分为宗亲、姻亲以及朋亲,农村流行这么一句话就是“亲戚三代、宗族万年”,说明宗亲的地位。其中的“宗亲”又分为五服、六亲、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大家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五服
人们常说的五服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及自身这五代人。如果长辈去世后,晚辈的丧服会根据关系远近有所不同,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五种,即所谓的五服。
大家一般认为,五服之内都是非常近的亲戚。如果是同一个高祖父,就都是很亲的,如果家里有什么婚丧嫁娶的大事,五服以内的亲戚基本上都是要参加的,如果超过了五服就可以不参加。

二、“六亲不认”指的哪“六亲”?
我们经常会评价那些不同人情的人,说他们六亲不认,那么六亲到底是哪些呢?
六亲的说法从古到今有三种:
《老子》中的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汉书》中的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左传》中的六亲包括父子、兄弟、姑姐、舅、姻亚(夫的家属)以及婚媾(妻的家属)。

现在的六亲主要是血缘和婚姻关系中的最亲的关系,包括父亲的一方、母亲的一方、弟兄、姐妹以及夫妻、子女。这个六亲其实就是周围比较亲的亲戚的泛指。

三、灭九族
我国古代经常会有灭九族的刑罚,那么这里的九族主要是哪些呢?其实这是一个泛指。有一种说法是从高祖到玄孙;还有一种说法是妻族二、母族三、父族四,其中妻族二是岳父和岳母,母族三是指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娘舅,父族四是指姑姑的子女、外甥、外孙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九族就是和古代封建社会的刑罚紧密相连的,古代一人犯法,株连九族,可见其残酷。

据说在燕王朱棣攻占金陵后,要收服方孝孺,结果方孝孺就是不屈服,后来朱棣很恼火,不仅杀了方孝孺的九族,甚至连他的学生都杀了,也就是所谓的十族。 四、“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通常是指从自己开始上下九代宗族成员。包括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往上一共有九代。往下则包括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读kun)孙、仍孙、云孙、耳孙这九代,一共十八代。

何为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虽据经引典,也不能死搬章句。五服者,大至有几种含意:一指古代朝中五品服饰。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品五样服式也。二指以亲疏为差别的五种丧服(古代)。即五辈人的丧服制式也,有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身是也。周朝先王有制:帮内(朝)为甸服,帮外为侯服,侯卫为宾服,夷蛮为要服,戎狄为荒服。用以祭日,祀月,时享,岁贡,终王等。服者,孝服也。皆以丧服为制。亲者重孝服,疏者轻孝服,以次递减。
古代五服即为:一是斩衰服,衰通缞。最重丧服,用最粗的麻布制成,上下衣皆毛边毛带毛边鞋。表示豪不修饰以尽其哀痛也。服期三年。二是齐衰服,上衣齐边下毛边,毛边鞋,仅次于斩衰服之重孝也。服期有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不等,据远近(同辈)而定也。三是大功服,亦称大红服。第三代以下之人,内可略穿红衣是也。次于齐服,用粗熟麻布制成,可齐边齐鞋口也。服期九个月。四是小功服,亦称上红服,上衣孝服内可穿红衣也。次于大功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五个月,衣鞋全齐也也。五是缌麻服,又次于小功服,为来孙辈服饰。最轻的孝服,用较细粗麻布制作。
服期三个月。总之五服论太多了,无法祥述。它是上下五品人和家族上下五辈人作为基础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民间五服的用法即是:人死了,从丧礼上显示出五服的作用。从何处看呢?就是以哀杖代表五服。哀杖分五种颜色来证明参加丧礼的孝子孝孙们的身份的。谁拿什么颜色的哀杖就能看出他是那一辈人在哭哪一辈人。儿辈的哀杖(麻杆或秫杆制作,上面缠布条或纸条,长约二尽九寸)。上缠白色。孙辈的哀杖上缠红色。曾孙辈的哀杖上缠黄色。玄孙辈的上缠黑色。来孙辈的上缠青色。
五辈人即喊死者为父母,爷,祖爷,太爷,太祖爷是也。六亲者:乃为:父孑,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或指父子,兄弟,姑姨,甥舅,婚媾,姻亚。三指父母,兄弟,妻子,四指父子,兄弟,夫妇。五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孑等。九族者:纵向为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指:自己,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姨妹,堂姨妹,再堂姨妹,三堂姨妹等。(皆为分支也)。至于祖宗十八代。乃为:上九代: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等。下九代: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Un)孙,仍孙,云孙,耳孙等。说是十八代。实际是带上自己辈乃为十九代也,此乃千年误也。太多太多的解释、无法祥述了。

何为六亲不认.何为株九族
答:“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人们常说:“秉公断案,六亲不认。”六亲究竟指...

祖宗十八代称呼有哪些
答:所谓的祖宗十八代指的是自己的上下九代,分别是上九代: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下九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弟孙、乃孙、云孙、耳孙。此外还有“五服”“六亲”“九族”等等,都是亲人辈分关系的称呼。五服就是亲人死后,要为之穿丧服的五类亲人;六亲...

中国历史上的“六亲”和“九族”指的是什么?
答: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参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六亲 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又指哪九族?
答:九族包括哪些亲族?关于九族的具体含义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姑的儿子、姐妹的儿子、女儿的儿子以及自己同族至亲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们;妻族二就是指岳父、岳母。这牵连的够广,连岳父岳母都不放过,所以说古代找亲家也是要...

灭 九族,具体是那九族?
答:」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古代,“六亲不认”,到底指的是哪6亲,“株连九族”又是哪9族呢?_百度...
答:六亲不认大概意思就是已经不管自己与对方有没有血缘关系,都依旧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已经与孝敬亲人背道而驰。可以说是一听这个成语就可以感受到它是贬义的,往往有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可以做到六亲不认,而这种往往会对对方产生极强的伤害。株连九族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犯罪连带着自己的家族以及家族相关...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说的诛九族,在当时是什么意思?
答:指的是官员犯了事情之后,会被皇帝下令,将官员一家九代的人全部杀死,这是当时的刑罚制度,是一种古代的刑法约束。

古代六亲九眷是什么
答: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参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六亲 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是哪九族?
答:关于“六亲”的指代,各朝各代说法不一,有的特别“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有的泛指一切亲属,但不过总归都是与我们关系紧密的人。说完“六亲不认”的“六亲”,继续来说说“株连九族”的“九族”的含义。在古代,如果一个人罪孽深...

六亲,九眷,是哪些人?
答:六亲是指伯、姑、舅、姨、父母、子女。九眷是指指个人的三妻四妾是七眷,父母算一眷,儿子的妻室算一眷,实际上是泛称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