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君子和小人是指怎样的人? 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是君子,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戎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某种意义上,论语之于中国,就行圣经之于西方。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论语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对中国甚至西方社会都有许多积极的参考意义。

论语的最核心思想是“仁”。“仁”是需要通过人来实现的,到底通过什么人来实现呢?论语或者说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君子”。因此论语里面“君子”二字出现的次数高达107次,与之对应的反面教材是“小人”,出现了24次,两者共同出现的次数是19次。那么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到底指的是什么人呢?

君子最初的本意是指统治者或贵族,小人最初的本意是指平民,并没有其它含义和色彩。论语里面有部分使用的,也是这个意思,例如“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里面的“君子”指的是统治者或者说贵族;例如“小人怀土”,指的就是平民百姓。

事实上,论语对君子小人的使用,大多都不是最初的本意,而是包含着大量的孔子个人的思想色彩和价值取向。其中,君子指的是有理想、有见识、有能力、为人善良、品德高尚的人,最多的是指品德高尚的人。与之对应,小人指的是性格卑劣和见识浅薄的人。

我们最熟知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的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我们比较少见的“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分别指的是见识高远的人和见识浅薄的人。



君子就是指行侠仗义的人,经常做好事的人,小人指的是喜欢在背后说人家坏话,诬陷别人的人。

君子是指人品比较好,做事有分寸,小人就是指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君子指的是有地位有权势的贵族,而小人指的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品阶的人。

小人是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君子是走出自我羁绊的人。

《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是君子?~

第一种“君子”,可以理解为君之子,国君之子,广泛的意思就是指贵族有地位的人。与其相对的“小人”,就是平民百姓。

第二种“君子”,是指有德行的人。小人,是指虽然已经成人,但心智还是痛小孩子一样的人。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儒家看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成人。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所谓的“君子”在我看来其实也不能说做到了那几点就是君子了,而应该是指一种状态和追求,精益求精。君子,应该是自强不息,自觉从事应当从事的事情,道德高尚,品行高尚,坚守原则,走正路,走正道,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主动提高完善自我。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在论述君子的时候,常常把君子和小人来比较,孔子指出君子和小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义和利,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君子领悟道义,小人领悟利益,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不同,君子遇事辨是非,小人遇事计利害。义,指的是正义,道义,超越利益的价值观。而小人自私,以利益为主,为了利益可以摒弃正义。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在一直追求高尚的道德,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他的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君子修道,可贵可富,若反其道而行,那是绝对不行的。君子行事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小人行事斤斤计较,忧虑万千。

君子把礼义常常记在心里,行得正,坐得直。君子坚持正道,不附和不道义的做法,正就是正,邪就是邪。君子遇事找自己的原因,小人遇事找别人的原因,君子修德、义,小人修私欲。君子成人之美,反而小人却成人之恶,君子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成全别人的好事,而小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想到这件事情会不会影响我的利益,对小人有利的事情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得到。

说到底,君子是集仁、义、智、信等各种高尚的境界为一体的榜样,孔子说:“老天把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美德都给了君子,倡导世人向君子学习,不要做小人,思考人性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不要陷入利欲里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的意思
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的意思是:真君子会认真倾听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小人通常没有独立见解,虽然常常附和他人,却难以达成真正的一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与不和。这是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的和而不同意味着许多人在一起,每个人的观点肯定会不同。当每个人都...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何解释?
答: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什么意思?
答:《论语·子路》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睦,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会盲目苟同、随波逐流;小人只求与别人一致,但实际不讲原则,不会真正与他人保持和睦。对此,朱熹注曰:“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在我理解,所谓“和而不同...

论语集解中君子和而不同的解释
答: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原文: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啥意思?
答: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融洽。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论语》中“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一句中改用“合”还是“和...
答:是“和”。这句话是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君子”对“小人”;“和”对“同”。“和”,使和谐,“同”,使相同。这句话是说:“君子使一切都和谐,恰到好处,同时又保持各自独特的一面,而小人却尽量使一切都一样,从而使一切都不恰到好处,不和谐。理解这句话我们一定要联系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

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答:(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出自《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释: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和 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孔子《论语》。周文化确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行动理念,那就是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史伯认为,周人的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这就是说,周人在婚姻上奉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必须聘娶异姓的女子为妻;周人在经济上...

“和而不同”是指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答: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翻译: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

《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是君子
答: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在论述君子的时候,常常把君子和小人来比较,孔子指出君子和小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义和利,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领悟道义,小人领悟利益,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不同,君子遇事辨是非,小人遇事计利害。义,指的是正义,道义,超越利益的价值观。而小人自私,以利益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