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原文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 翻译

作者&投稿:资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

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句话的全文翻译是:“喜欢仁义而不喜欢学习,这种心智的遮蔽是愚昧的。”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言论之一。它强调了对于仁义道德的追求应该伴随着对知识学习的努力,认为只有将仁义与学问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智慧和完善的境地。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翻译: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7【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8【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9【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10【原文】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原文】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出处:《论语·阳货篇》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翻译: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赏析: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 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通权这变地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 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

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全文翻译是什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翻译如下: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主题思想
文章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一、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
对曰:“未也。”
“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⑤;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释:
①六言:六个字。这是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
②居:坐。
③贼:害,危害。
④绞:指说话尖刻。
⑤乱:小指捣乱闯祸,大指犯上作乱。
⑥学:主要指学礼。
⑦蔽:通“弊”,弊病。

二、翻译: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
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自己受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说话尖酸刻薄;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悖理。”
(知:通“智”;贼:害;绞:说话刻薄)
扩展资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6. 子曰:“由也!女(rú)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r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常独立,鲤趁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趁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立。’鲤退而学诗。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一问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8.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乎佞(nìng)者。”
9.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子曰:“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学-内容

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解释
答:第三,假如好信不好学就是贼——鬼头鬼脑。对人对事,处处守信,怎么会鬼头鬼脑?过分的自信,有时候发生毛病,因为过分自信,就会喜欢去用手段,觉得自己有办法,这个“办法”的结果,害了自己。第四,“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像绳子绞起来一样,太紧了会绷断的。一个人太直了,直到没有涵养...

有关向比自己强的人看齐名言有哪些?
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大意:见到贤能的人就要想办法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论语》大意:爱仁德,...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七课翻译《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谢谢了啊
答:’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论语·季氏》)译文:陈亢问伯...

阳货见孔子的译文
答:【原文】 『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

《论语》第十七章的所有意思
答:【原文】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居:坐。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

孔子目标的文言文
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

《孔子家语新说·儒者的节操》之三 夙夜强学以待问
答:因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最好的解释是《论语·阳货》中孔子教育子路的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阳货篇原文及翻译
答: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却不可食用呢?”原文八: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

孔子高中文言文翻译
答: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

和教育有关的诗词
答:●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仁:仁爱.愚:愚蠢.只讲仁爱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愚蠢.●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见:同"现",显现.光:通"广".●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王充《论衡·别论》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有广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