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彭新明传

作者&投稿:剑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彭新明,男,1954年3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自流井区。1971年5月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在四川省眉山县永寿区柳圣公社任生产队副队长、科研小组组长等职务,1976年加入共青团。1977年2月,顶替父亲在重庆铁路分局工作,先后在内江车务段福溪车站、舒平车站任扳道员,1987年10月31日为抢救人民生命光荣牺牲,年仅三十三岁。

19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初九,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天也是自贡市舒平镇逢场的日子,舒平站二号扳道房门前的铁道上,赶场的行人川流不息。正在舒平站二号扳道房值班的重庆铁路分局内江车务段扳道员彭新明,手持信号旗走出扳道房,准备迎接即将通过的由宜宾开往成都的816次直达货物列车。扳道房因视距被弯道所阻,不便瞭望宜宾方向的来车,一旦火车头出现,仅距扳道房200米左右了。

9点17分,伴随着滚动的白烟和尖锐的汽笛声,816次车头出现在宜宾方向的弯道上。彭新明吹响了口笛,赶场的行人们纷纷跑下铁道。可是,仍有一位身背小孩的老大娘(自贡市沿滩区高峰乡肖家村三组60岁的邓桂华和她8个月大的外孙邓台东),背对列车,蹒跚而行。彭新明急得大声呼喊:“火车来了!快下去!”然而彭新明的喊声和机车尖厉的汽笛声没有引起老大娘的任何反应。列车司机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可列车仍凭借着强大的惯性顺着5.2‰的下坡道继续向前冲去,距离这一老一小只有四、五十米了,情况万分危急,眼看婆孙俩就要被火车吞噬。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彭新明一个箭步跃进道心,将老大娘推出道床,婆孙俩得救了,而彭新明却被机车左前脚蹬撞上,弹出了道床,甩在十四米远的水沟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彭新明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出之后,熟悉他的铁路职工、亲朋好友、邻居街坊,甚至车站附近的农民老乡,纷纷赶来悼念,沉痛缅怀这位平凡却伟大的扳道工……

彭新明,1954年3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一个普通铁路工人家庭。1971年5月在第十七中毕业后,到四川省眉山县永寿区柳圣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期间,他挖土、犁田、栽秧,样样活都学着干、抢着干,1975年,社员们推选他为生产队副队长、生产队科研小组组长。由于表现突出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于1976年4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光荣出席了眉山县第二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这些荣誉,是大家对彭新明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尊老爱幼、关心同志、扶弱济困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社会公德的认同。

无论是下乡插队期间,还是参加铁路工作以后,他总是乐于助人。本队农民马春安有困难,他常为老人挑水干活,主动担当起照顾这个老人的义务;一同下乡的知青生病住院,他邀约伙伴步行30里赶到医院看望;在单位宿舍,他常为邻居接送和照看孩子;夏天停水,只有他在家,就不辞辛劳挑水供大家饮用。

他十分简朴。家里兄弟姊妹5人,他是老大,肩头挑着两个家,自己的家与父母弟妹们居住的老家。谁有困难他都尽力帮助。虽然收入不高,但一直尽力供养父母,接济弟妹。1986年老家修房子,他拿出两千元积蓄,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上班自带饭菜,一年四季几乎都穿工作制服。他珍惜钱财,却拾金不昧,觉不贪不义之财。1985年他在银行门前拾到300多元现金和一个存折,毫不犹豫地交给了银行;一次在集市上买了一只鸡忘了付钱就走了,当自己发现后,返身主动将钱如数交给了卖主;他有个开工体饮食店的朋友,晚上关门后在店堂里拾到20元钱,他劝说并督促这位好友把钱交还失主。

1977年2月,彭新明顶替退休的父亲,离开眉山农村,来到重庆铁路分局工作,先后在重庆铁路分局内江车务段福溪水站和舒平站当扳道员。彭新明入路后,努力工作,认真钻研技术业务。工作一年多,就以良好的表现出席了内江车务段的团代会。团代会奖给他一个硬面抄,他很珍惜。在日记本的第一页,他用恭正的字体抄下了铁路《行规》中的《车站行车工作基本制度》。以后密密麻麻的20页,抄满了作为扳道员应知应会的铁路技术,安全业务知识。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成为扳道员技术业务考试中的佼佼者。 

他安于平凡工作,忠于职守。身为扳道员,他深知维护保养道岔的重要性,他负责擦拭的8号道岔,月月评比都在80分以上,达到一类“红旗”道岔的标准。内江车务段安全室主任说:“彭新明的道岔是全站擦得最好的。全段象他那样认真负责,严守规章的扳道员不多。”舒平站站长说:“彭新明总是兢兢业业,他保养的道岔始终名列前茅。每次上班他都是服装整齐,口笛胸章齐全,严格按标准化作业。”这一个个“严”字,概述了彭新严谨的工作作风。二号扳道房的工作比较艰苦,难度大,可是彭新明在这儿一干是四年,从不闹情绪。1987年,舒平站改造线路设备,色灯信号机暂停使用,需要派人引导接车,而进站信号机离扳道房往返约一公里路,有人不愿意去,彭新明却主动担任引导上作。

彭新明以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多次查出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隐患。舒平站记事簿上记载着:

“1984年12月15日,彭新明发现8号道岔根部螺栓折断,……”

“1986年7月24日,2412次列车通过二号扳道房时,彭新明发现机车后第一位车厢运行左侧燃轴,立即通知了调度,进行了处理。”    ,

“1987年1月19日,彭新明发现六号道岔尖轨根部螺栓折断。……”

“l987年2月18日,彭新明接班时发现十号道岔尖轨不密贴,通知工务工区陶班长进行了处理。”

“1987年9月25日,彭新明检查发现六号道岔辙岔心根部螺栓折断,通知工务工区贺班长进行了处理。”

…… 

这些简短的记载,不正反映出彭新明同志在岗位上的尽心尽职,对国家财产的高度责任心吗!他对检查工作的领导同志说过这样的话:“扳道员好比车站的大门,我们应该让经过大门的列车和行人安全通过。”截止他牺牲的10月31日,整整十年他没有发生任何责任行车事故,个人安全生产达3933天。

在彭新明33年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多次面临生死抉择。读初中时,他冒险救起过落水的伙伴;当知青时,他奋不顾身扑向着火的民房,帮助农民扑火;由于地形、人流、设备等原因,彭新明工作的二号扳道房附近铁道极易发生路外伤亡,在危急关头,他数次用生命救护行人:1985年3月3日9时22分,310次快车从宜宾方向驶来,一位老太婆吓懵了,站在铁路上不知所措,彭新明果断扑上去将老人推出道心,自己的脚却因此受伤;1987年4月的一个赶场天,火车开过来时,一个老农民还在铁路上慢慢行走,他冲上铁路把老农推了出去;8月26日,2424次列车进站时,两个 13岁左右的少女还在道心上走,彭新明大声呼喊、摇旗,列车紧急刹车后从两个孩子身边擦身而过,使她们幸免于难。

1987年10月16日15时47分,一辆停放在站的油罐车与跑动的列车连接时,从顶盖缝口溅出了汽油。刹时,从油罐车到扳道房形成了一条长约11米的熊熊火带。他立即和同事们一道赶赴着火点。彭新明没有丝毫犹豫,抓起一团棉纱在水里浸湿就直奔油罐车扑打。火焰迎面扑来,把他的头发、眉毛、胡子全被烧焦了,身上也着了火,他却全然不顾,在地上滚灭了火,继续冲上去奋力扑打铁道上和油罐车上的火。这时,有人惊呼:“快跑,油罐车要爆炸了!”他却应答:“不能跑!爆炸了车站就完了。”在他和大伙的英勇扑救下,火势很快得到控制,而彭新明的手掌、左臂、面孔却被灼伤了。10月31日这天,面部和手被火灼伤的痕迹还在,但为了保护 60岁的老人和她襁褓中的孩子,他又一次果断地冲上铁道,却定格为了一幕永恒。

他常对弟妹们说:“人活一辈子,不图轰轰烈烈,也要图清清白白。”这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道出了彭新明善自操守、表里如一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展现出了一代铁路工人的真我风采,为那个时代抒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精神文明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