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从大学校门出来,受过高等教育反而觉得不适应社会?

作者&投稿:张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从人和事两方面分析:

教育是事,环境是人。什么人选择什么事,做选择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所谓思维决定行为,而行为又反作用于思维,思维又会因为不同教育(学校VS社会)而更加不同。

单从教育程度区分行为:

文化程度低的人思维行为方式是选择顺人性的事。

而文化程度高的人思维行为方式更容易选择逆人性的事。

因为学习过程是非常累和辛苦的,需要非常坚韧的耐力,人天性是趋利避害,忍住辛苦去读书这种行为属于逆人性的事情,所以可以坚持下来学习的人,是少数。(刨除去由于经济等特殊原因无法念书的人群)

中国141178亿人口,只有21836万大学生,占比15%,因此社会环境无疑是由顺人性的多数人组成。

那人性到底是什么?

摘自小度:“人性的本质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1]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自古至今,就人性的争论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了解人性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人性具体的表现有很多这样的书籍可以了解,像《人性的弱点》、《不可不知的人性》、《丑陋的中国人》、《人性善恶天性》等等很多书籍都可以拜读。

人性本是一样的,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社会多数人的区别就是思维。是认为逆人性对还是顺人性对,这是一种认知上的不同。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不适应社会?

本质上是因为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所不同,而自己又是社会当中的少数人。

顺人性和逆人性本就是矛盾的行为思维方式。关键在于不同二字,而我们都遵循的是对的法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为逆人性是对的,所以他们努力学习,习惯通过塑造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早早进入社会教育的人则习惯顺人性,他们更希望走捷径,是被舒服和欲望导向的人,是社会的多数人。两者的“道不同”,会导致思维行为的矛盾和分歧。

思维的不同以及人数的不对称导致矛盾结果本身。

01 环境造就人

学校环境VS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是那万人的组合,主要跟受教育程度相关,层次越接近,环境越适应。

而出来社会却是那119342万的大环境,已经在五千年的一次次的传递下形成了硬如钢铁,密如蚕丝的酱缸文化。(《丑陋的中国人》讲到中国腐朽的酱缸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

21836万 VS 119342万,结果怎样?是的,在中国有一个隐形公式,即:多数人做的事情=对的事情,所以当你成为少数人,你就是会产生自我怀疑,一度认为学校教育有败笔的错觉。

02 适者生存

在纪录片《你这个坏怂》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动物为了生存本能所施展的无所不用其极,人类也是一样。母螳螂在发情期会发出信号吸引公螳螂,“新欢燕尔”之后,母螳螂会把公螳螂当成美美的午餐,除了头以外,身子整个吃掉,以保证自己的营养可以产下小螳螂,这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人也是动物之一。

受教育再高的人也带着基本生存本能的基因。 在119342万人的环境轰炸下,从生物学的适者生存原理,很容易就被带回到原始状态。

你的确已经思维认知都在21836万人的环境里,的确你升级了,但是很抱歉,环境还没有全面升级。要么你去适应还在发展升级的环境,要么你找一个已经属于自己这类少数人的角落。

所以无论是顺人性还是逆人性,无非就是不同和选择,你是选择回归同类还是适应多数人群的本能,都没有对错,教育也没错,只是过程罢了。如果有错,就是你得先当自己是人,明白人性本身没有错,但是可以慢慢升级。

愿你回归本能的同时,可以不忘初心~

~

什么是大一新生,你知道你是大学生吗。
答:我认为大学很大,因为在大学里,你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大学生是学习如何在这个无限的舞台上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的学生。你应该学会对一切负责。大学生的官方定义是,大学生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上讲,大学生一般是指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指的是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新的社会...

大学生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答:大学生的身份,意味着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可是,这真的就足够了吗?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时常会思考这个问题。回想起来,进入大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记得刚来到这里时,繁荣的校园、热血沸腾的社团、异国情调的课程,无不让人心生向往。我曾经以为,拥有一张大学生的身份,...

什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什么?
答: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行为准则 大 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

大学对你意味着什么
答:到了大学不再是语、数、外这类笼统的学科,而是开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可以继续深造,往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研究领域发展,也可以在大学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可以拓展人际关系 上过大学的人都清楚,大学的同学、朋友并非简简单单打电话聊家常那么简单,有的同学朋友可以相伴一生,他们是你...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反而比不过混社会的?
答: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本、大专、高职、成教本科 不属于大学,从这些学院里钻出来的低学历患者,不是“大学生”!!可这帮高考考不过400分的智障都整天谎称自己是大学生,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能不觉得大学生素质低就业难么?09年会爆出“大学生争当掏粪工”的新闻,最后仔细一调查,原来那群“所谓的大学生...

大学是什么学历
答:大学学历就是说受过高等教育,教育水平是大学,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专是专科学历,本科是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是硕士学历,博士研究生是博士学历。大学学历,包括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从受教育类型上分为统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全日制学历教育,是指普通高等教育。非...

什么是“大学生”?
答: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昔梦竹075 2023-03-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2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

你怎么看待大学生这个称呼?
答:我认为大学生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更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接下来我将从我的认知里对大学生的含义进行解释,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都可以来和我讨论。首先,我先从这名词的表层意思来说明,大学生实际上就是受过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者受到高等教育已经毕业的一群...

一些人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仍没有正确的三观,这是为什么?
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遇到各种匪夷所思的人,这些人有的还接受过高等教育,可呈现出来的三观甚至不如勤勤恳恳的农村人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拥有正确的三观?一、高等教育与三观无直接影响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似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三观就应该是正确的,可实际上并没有直接...

上大学给你带来了什么?
答:跳出农门,让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会更加的丰富自己,补充自己的大脑,还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更高一级的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有人说,一出校门,都没用。那是瞎说!古往今来,功成名就的,做成大事儿的,大都是读过更多书的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为你的未来。多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