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张先老夫少妻的“一树梨花压海棠”,真的是苏东坡写的吗?

作者&投稿:鱼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如何赏析?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一树梨花压海棠”并非苏轼的作品。

当大多数人大谈特谈逸闻趣事的时候,这样回答其实有点扫兴。

一般认为这是苏轼笑话张先八十五岁娶妾,用“一树梨花”来形容张老爷子,用“海棠”来形容新娶的小妾,这句诗还附带了诗眼“压”字,真是又形象又俗气得有那么一点点可爱的调侃,配合苏轼旷达幽默的性格,大行其道。他被以讹传讹地成为了这句“名诗”的作者,实际上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地摊文学盛行,人们到火车站、汽车站坐车,随时都可以买到各类“名人艳史”、“逸闻趣事”。将苏东坡、张先的调笑与这句诗挂上钩来,并特意扯出两首作品来证伪,估计就是地摊文学的产物。

追根溯源,“一树梨花压海棠”到底从何而起,因何流变?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广见于明代至今笔记小说的民间段子,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  ,之后如《北华月刊》、《寄庐茶座》、《拾慧篇》等书都收录有类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诗句各有不同,但都没说作者是苏轼,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

而这些民间故事中的诗,有些是自行创作,不过这句名诗,倒是确有出处的,它的作者是唐代第一文人渣男——就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化用了他的《白衣裳二首》中的一句,不过压的不是海棠,而是象牙床:

这就是一首写闺阁女子美丽容颜的小诗,借助白衣裳这种素净淡雅的物事,来勾描出清丽、素净的女子形象。而在这里,“一朵梨花压象床”自然是形容女子一身白衣,斜倚象牙床的玲珑动态美。

从女子曼妙形态到老夫少妻的调侃,自然就是这些民间段子的功劳,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比喻是形象的,带有一种诗情和俗意的糅杂,既不高雅出尘,亦非烂恶流俗,是相当不错的幽默改写。

那这个民间句子又是如何与苏轼挂上钩的呢?

我们看那两首传说中的苏轼、张先的调笑作品,是否与他们的性格、诗歌特色有相似?

苏轼与张先是忘年交,毕竟张先生于990年,而苏轼生于1037年,年龄上就差了47岁。也就是说张先八十纳妾,已经是1070年前后,苏东坡只有三十多岁,当时丁忧复职,王安石变法已经启动。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但是并没有遭到贬谪,只是自请外放。虽然天不如愿,但是和后来的贬谪流离、乌台诗案比起来,日子还算平淡正常,因此调侃老友张先也算是文人雅事。

根据记载,苏轼写诗调侃张先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文人诗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却远不如街头俚俗之句更对大众胃口。因为这个事实的存在,所以在流传中虽然两人应和的诗作都被篡改,但是正所谓百分之百的谎言没人信,真真假假的流言就会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

李海棠可以组成什么成语
答:一树梨花压海棠:7字成语 典故:《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轼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所作的一首诗。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有意思的是,张先活了八十八岁,娶了十八岁的小妾之后仅仅只活了八年,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小妾八年为他生了...

最后一面诗句
答: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调侃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老夫少妻...

最后一程的诗句
答: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调侃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老夫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