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什么要吃春卷?立春节气有什么习俗?

作者&投稿:蔺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传统的节气似乎渐渐淡忘了,也逐渐忽视了,即便是现在已经接近春节了,但还是感觉不到一点年味,似乎中国的传统已经被世人所遗忘了,但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千万不可以忘记的,2018年的2月4日就是立春,那么立春有什么习俗呢?
1、立春吃春卷咬春
每年的2月4号前后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在人们的心目中意味着温暖的到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在晋代潘岳所撰写的《关中记》中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2018年立春的时间: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其实立春吃春卷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卷,寓意着五谷丰登,而面皮做成圆形,则是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芹菜和韭菜的馅子,更寓意着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将至,大家不妨在家吃吃春卷,既能健胃、提神,又能品尝春天的味道。立春吃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春卷是立春日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
推荐一款春卷的做法:
原料:春卷皮、荠菜、豆腐干、胡萝卜、冬笋、湿淀粉、蕃茄酱;
做法:
1、把荠菜、豆腐干、胡萝卜、冬笋洗净切成丁备用;
2、锅中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豆腐干、胡萝卜、冬笋、荠菜炒熟,盛出;
3、将春饼皮子放在案板上,放上馅,卷拢,两头折拢,最后卷成约二寸六分长、八分宽的小长方形包,最后用湿淀粉封口;
4、锅中倒入油烧至七成熟,将春卷入锅炸炸时用筷不断翻动,约两分钟后呈金黄色,捞起装盘;
5、一盘外酥里鲜,外脆里嫩,口感极佳的荠菜春卷就出炉了,吃时可配甜面酱、蕃茄酱等都可以。
用筷子夹着这滚烫的春卷送到嘴里细细品尝,那时,唇齿,舌尖,心里,必是温暖的春味。立春将至,和家人们在热气氤氲中吃着炸春卷,真是浑身生暖意,其乐也融融啊。
2、立春有哪些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_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_春”。“_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_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祭拜太岁
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又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在江南也有安奉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春日拜太岁,每年媒体多有报道。当然,民间也会在正月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
占气
立春是二十节气之首,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占气的信仰。孔颍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若有云物变异,则是岁之妖祥既见,其事后必有验,书之者,为豫备故也。”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在立春的民俗节气,登高观云、占卜测算巳经作为一种风俗开始形成。
民间是以立春日和时辰为一年农事之始,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如当日晴则代表未来的一年之内是大丰收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则代表未来的一年内不太顺利,农作物不会有好的收成,因此民间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这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俗语。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从立春日预测新一年农业收成的办法。古籍中“占立春吉凶”的歌诀:“富贵在神天,十年紧相连,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偏大旱,戊己好收田,庚辛人马勤,壬癸水逢天。”意思是说,从立春日当日的日柱天干,就可看出这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收成的好坏,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吉凶。具体来说:如果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话,这一年就是丰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话,就可能会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话,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话,也是丰收年,人马都不得清闲;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话,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灾。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_、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立春的习俗,但是立春是送冬迎春,其实很多人都会记得,毕竟过了冬天,天气就会变得暖和一些,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消息,但除了知道这个之外,我还应该遵循传统,拾起传统习俗,将立春节气重视起来。


~

立春一定要吃春卷吗2021
答: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每每到了立春时,人们为了庆祝一年的开始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祝福,吃春卷就是一种。那么立春一定要吃春卷吗2021?立春吃什么最好?一起看看吧。立春一定要吃春卷吗2021 说起立春吃春卷的习俗,在我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北方人就春饼,因为立春的时候,是大地春回,...

立春的饮食习惯
答: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吃春卷 吃春卷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

立春吃什么 传统节气饮食文化?
答:春卷是立春节气中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因为春卷的形状像春天里的新芽,所以被赋予了代表春天的意义。春卷的馅料也非常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来选择。其中,最常见的春卷馅料有猪肉、虾仁、蔬菜等。三、汤圆 四、红枣 花生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因为花生的形状像金钱,寓意着财运亨通。人们会在家里准备一些...

立春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春的风俗及饮食
答:2. 祭祀祖先:在许多地区,立春时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记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3. 咬春:立春时的食品包括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南方则流行吃春卷。4. 踏春:立春后,人们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外出游春,这是春游的主要形式。5. 鞭春牛:又称...

立春时节又吃什么的习俗
答:3. 吃春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也富含营养,能增进食欲。4. 春饼则是以面饼为基础,包裹着多种菜肴,加上葱丝、豆芽、韭黄、粉丝等配料。5. 吃春饼寓意着顺利、平安和吉祥,是人们立春时节庆祝和祈福的方式。6.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温暖的春季和生长季节的...

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有什么说法?
答: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春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吧!春卷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

立春节气有吃什么的习俗
答:立春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1、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是许多地方的饮食风俗,春饼又称荷叶饼,是一种用面粉烙制的薄面饼。春饼通常用来卷菜吃,菜是人们准备的蔬菜或家常小菜,如肉丝炒豆芽、韭菜炒素粉丝、炒绿豆芽等。吃春饼时将这些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做“有头有尾”,寓意吉利。用来做春饼...

立春为什么大家都吃春饼?
答:立春吃春饼生菜等是立春习俗之一,俗称嚼春、咬春或者尝春,立春吃春饼有迎春的寓意。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1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又叫春盘)。春饼、春卷是古人...

哪一个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
答:一、立春这一天的饮食习俗包括吃春饼和春卷。二、立春日的传统习俗包括吃春饼,这一习俗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记载。例如,晋代潘岳在其著作《关中记》中提到:“(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清代陈维崧在《陈检讨集》中也描述了立春日吃春饼的风俗,称之为“咬春”。三、春饼...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习俗吃什么(立春时节吃什么)
答:此外,立春萝卜还有“子孙萝卜”的别称,据说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2. 春卷也是立春时节的传统食品,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立春吃春卷是中国古老的风俗,象征着喜迎春季和期盼丰收。最早的记载显示,立春有咬春吃春饼的习俗。民间立春日会食用新鲜蔬菜,这既是为了预防疾病,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