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语言方面

作者&投稿:屈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其一、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们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定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应我国社会在现阶段教育目标取向,语言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其二、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定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需要教师制订具体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再细化和再具化。   其三,目标的设置也要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5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自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有所偏中的,譬如说,文学作品活动主要是向儿童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接触文学语言,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儿童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讲述活动则是偏重于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掌握对语言交流情绪度的调节能力。   其四,主要是对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描述上,我们还要注意:     1、活动目标要具体,切忌大而空的话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3、目标重在指向幼儿,而非指向教师     4、目标要考虑到所在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   案例分析:     故事《鼠宝宝做客》(小班)     鼠宝宝去奶奶家做客,它敲敲门说:“,奶奶,请开门,我来了。”     “啊,宝宝来了,欢迎欢迎,快请进!”     鼠奶奶请鼠宝宝吃花生。“唔,花生真香!”     鼠奶奶请鼠宝宝吃饼干。“唔,饼干真香!”     吃完花生和饼干,再喝一杯牛奶吧!     “谢谢奶奶,我要回家了。再见!”     鼠宝宝走了,奶奶叹了一口气“唉”。     奶奶一个人好孤独啊。     “笃笃笃”,咦,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     “奶奶,我有水果糖,很甜的,给你吃!”     鼠奶奶眯眯笑,一把抱住了鼠宝宝。     某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小班开展此活动时,她是这样制定目标的:   活动目标:     1、听听看看,了解鼠宝宝上奶奶家做客的情节,并能用语言表达。     2、突出故事中的三个情感点,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     3、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用语,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从此活动目标,我们可以看出:     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用语――认知目标     体验情感——情感和态度的目标     了解情节,并用语言表达;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能力目标

儿歌、讲故事,幼儿学说话,给卡通图片或是玩具,让小朋友讲故事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怎么写~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不对应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或者通过活动根本就不能实现预先设置的目标。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
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向导,是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和途径的依据。这里所谓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指的是具体语言教育的活动内容不能成为实现该活动目标的载体,即忽略了活动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目标设置为“发展幼儿完整、条理讲述的能力”,而活动内容却是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这显然与活动目标相背离。

(2)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不一致。

这是指教师设计的目标过大过泛,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或者是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通过活动根本不能实现所设计的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目标没有实现统领活动过程的作用,活动过程没有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例如,活动目标是“体验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激发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要求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出发点确实很好,而且选择了一首儿歌《摇到外婆桥》,内容也与目标相呼应。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幼儿一遍遍倾听这首儿歌,然后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跟着儿歌哄小宝宝睡觉,重复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环节设置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活动目标描述不合理

(1)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难以体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和态度领域、能力和技能领域三方面内容。但是在一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班讲述活动“家乡的建筑就是美”时拟定了以下两条活动目标:“①感受家乡建筑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②能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家乡建筑的特色。”显然,这样的目标设置缺少认知领域的目标。我们要求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尽量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如果确实某一领域的目标在活动中无法体现或者是幼儿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可以在目标中不予体现。但是,在上述活动中完全可以提出认知方面的目标,如“知道家乡著名建筑的名称,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瞳和会说普通话。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据《纲要》分析,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交流。学习使用礼貌语言、适当的语言与人交流,享受交流乐趣。
(2)倾听。培养注意倾听和理解日常用语的态度和能力。
(3)表达。培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描述说明事物与过程的能力。
(4)文学作品学习。聆听理解文学作品、朗读表现文学作品、仿编创作文学作品。
(5)早期阅读学习。在图书阅读经验学习前识字学习、书写学习。
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教师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由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来示范。教师的示范包括时刻注意使用规范、礼貌、适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还包括对需要幼儿掌握的重点音、词、句以及供幼儿学习的儿歌、故事等进行示范,促使幼儿有意识地模仿,提高语言水平。
(2)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听讲结合法是指为幼儿提供多种听说环境,使幼儿在看中讲、听后讲、做中讲,这是幼儿学习倾听、讲述,发展幼儿语言运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运用中,教师要注意有效地启发和指导。
(3)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的倾听、表述等语言技能的方法,比如发音游戏、词汇游戏、识字游戏等。
(4)表演法。
表演法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学习表演文学作品,以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方法。表演法的运用必须在幼儿理解、熟悉作品内容基础上进行,注重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作品。表演也可以以师幼共同进行,教师为幼儿的表演提供支撑,降低表演难度。
各种方法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补充、综合运用,才能共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