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中世纪时,英国,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 中世纪时期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哪个强

作者&投稿:钞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等的关系吧。

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罗马帝国,也与罗马帝国无太大关系,它只是德国第一个政权,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说白了就是德国,所以与英法并不构成隶属关系。

法国与德国的前身都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时期空前扩张。但查理曼的儿子懦弱,所以帝国843年被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瓜分为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分别演化成德国、意大利、法国。

西法兰克王国自认为是正统继承人(因为查理曼定都巴黎)。在987年,卡洛林王朝的路易五世去世。由于他膝下无嗣,神职人员及贵族们推举卡佩家族的继承人雨果·卡佩为西法兰克国王。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西法兰克王国改名法兰西王国,即法国

东法兰克王国在911年时,最后一个君主Louis the child无子而终。于是东法兰克(德意志)的公爵们便公选出了第一位日耳曼君主,继承制度被废。962年奥托一世加冕为德国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改称神圣罗马帝国,即德国。

而英格兰王国从927年埃塞斯坦统一整个盎格鲁-撒克逊开始。后来诺曼底公爵占领英格兰。接着就是百年战争。

很长时间英德并没有关系。
只不过说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和德意志人都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仅此而已。

总结一下三者的关系:德法在政治上同源,英德在人种上同源。比喻一下就是德国(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原来在一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分成两家公司。然后德国的一个表弟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三家公司并不互相隶属。

政治上神罗高英法一等,但权力上是平等的,英法并不在神罗势力范围内。
神罗皇帝受罗马教皇加冕(所以叫神圣罗马帝国),在所有天主教国家里级别最高,而且神罗皇帝由选举产生,皇帝本身还具有封地国王的称号,神罗是一个邦联国家,是一个大联盟,英法在级别上与神罗内部的封国相同,之间的关系好比今日的欧盟和瑞士,英法可以和神罗旗下的封国自由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地位上不平等,皇帝受教宗加冕地位明显高于国王,但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国境内的王国国王才是皇帝的下属,英法国王地位虽低但在其领内拥有最高权力,内政上互不干涉,外交上地位应有所区分。总之皇帝只是名义上的权威,实权仅限于其帝国版图以内,宗教改革后更是丧失殆尽,仅限于皇室领地之内。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教宗加冕,担任奥古斯都,在法理上地位高于国王。但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失去了法理上的优越性,与国王平级。至于英国与法国,在实际上从未被神圣罗马帝国控制,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下属。至于外交关系,神圣罗马帝国内的邦国有自己的外交权利,真正的外交关系往往是建立在这些具体的政治实体上

中世纪不同时期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在神圣罗马帝国、英国和法国的特征与后果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后果~

神罗的世俗皇帝权和罗马教权的斗争最为激烈。从11世纪开始,教权凭借分封主教国的方式来分裂神罗帝国内部。如美因茨大主教这样的神权和世俗权集一身的统治者从根本上削弱了神罗皇帝的力量。到了13世纪随着神罗帝国依靠哈布斯堡家族的广泛联姻,越来越多的皇帝由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担任,新皇帝反过来压制了教权的力量。数任教皇本身由皇帝授意担任。17世纪信教开始在神罗北部领土广泛传播,世俗皇帝和教权又联合起来对抗新教徒。19世纪拿破仑战争使得神罗帝国崩溃,教权既失去了敌人也失去了盟友,从此彻底退出对欧洲世俗界的影响。

英国自从圣奥古斯都后,一直被认为是上帝的弃儿,地处偏远且不尊教化。前前后后和教皇宠儿的法国进行的战争更是让教权阶级不爽。但教权恰恰又赋予这个岛国特有的政教合一的权利。坎特伯雷大主教对英国国王的加冕完全是象征性的,两者几乎没有直接冲突。直到17世纪英国完全接受了新教教义才被卷入了和法国西班牙传统教义国家的宗教战争中。

法国是教皇的心肝宝贝,从秃头查理开始到如今的共和国一直如此。法国皇权教权依赖程度极高,法王一直喜欢让教皇来主持离婚仪式,以便让他继续心安理得地放荡不羁。而教皇也乐得让法王来扩大统治,甚至不惜在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中,让法国蹂躏自己的意大利同胞。另外更是给予法国对神罗和英国的宗教战争借口。但是正是这个宠儿在拿破仑时代,攻下教皇国,连教皇庇护七世本人都被抓了,可谓一大讽刺。

中世纪全盛时期--神圣罗马帝国

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向德意志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但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改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称 “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即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但要注意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并不是真正的德国皇帝,而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即罗马的皇帝。只是其统治地区大多在今天的德意志境内而已。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定语言也不是德语,而是拉丁语。

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中世纪时帝国不设都城,国王以巡游为治。帝国无赋税,国王收入主要来自托付他管理的“帝国财产”。甚至于他的权威并不理所应当地得到承认:只有靠军事实力和巧妙的联盟政策,他才能获得部族中强大的公爵们的尊敬。康拉德的继承者,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919-936)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儿子奥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于蓝。奥托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97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最终承认了奥托的西罗马帝国皇帝头衔。

从此,德意志国王就有登基为帝的资格。观念中的皇权是无所不包的,它赋予拥有者以统治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力。然而,这种观念从未完全在政治上成为现实。为了接受教皇加冕,国王非亲自前往罗马不可。这就开始了德意志国王的意大利政策。他们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治维持了300年之久,因而在德国的治国大计上不能遇事躬亲。奥托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为此经受了严重的挫折。1024年,随着没有一个儿子的萨克森王朝末代君主亨利四世驾崩,萨克森王朝灭亡。同年,施佩耶尔伯爵亨利的儿子康拉德二世当选为国王,开始了法兰克尼亚王朝在德国的统治。
亨利三世时(1039-1056),法兰克尼亚王朝达到鼎盛,尤其是帝国皇帝对教皇的控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亨利三世于1046年赴意大利,废黜了反对他的教皇格里高利六世。德国人克莱门特二世被选为新教皇,并为亨利三世加冕。此后他又多次废立教皇。亨利三世一直掌握了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
然而,亨利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任免权,并拒绝让得到教皇支持的米兰大主教就职,为此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格列高利七世,长期以来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尔姆斯开会,宣布格列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并将之废黜。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皇帝的行为深感不安。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列高利七世于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德国诸侯,他们抓住机会发动叛乱。在特里布尔会议上,大多数公爵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民众也拒绝帮助皇帝;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制服反叛的诸侯。到1077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颠覆。格里高利七世有一天在奥格斯堡用餐时突然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于是便匆匆逃往他的一位朋友托斯卡纳女伯爵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意图是请求教皇的宽恕。接着便发生了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据传说,是赤脚)站立了三天;从到,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格列高利七世处于两难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诺,但终于取消了绝罚。
亨利四世确实没有咽下他受到的耻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并使诸侯没有借口反对他之后,他迅速讨伐叛乱者。诸侯们已经选出了一个新国王: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几个败仗之后,将鲁道夫抓获,并砍下了后者的一只手。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进军罗马。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那里接受了伪教皇克莱芒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弃城而逃,转而向诺曼人首领求援。结果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洗劫了罗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
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叛乱。继任教皇与德国诸侯联合;亨利四世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胜(1090年)。在与威尔夫家族(士瓦本公爵鲁道夫的家族)和解后,他才得以从意大利返回德国。1093年,他的长子康拉德曾经发动叛乱。在诸侯的怂恿下,他的幼子亨利蠢蠢欲动,企图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这个阴谋取得了成功,王储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新国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儿子的监禁,但后来成功逃脱,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军队。但正在他准备夺回王位时,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但列日的百姓们蔑视教皇的命令,把他们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
1138年开始了施陶芬王朝的百年统治。腓特烈一世(1152-1190)在同教皇、意大利北部诸城市以及同他在德国的主要对手-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希的斗争中重新振兴了皇室。然而,在他统治期间,领土开始四分五裂,最后削弱了中央权力。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与教皇和解后,与狮心王理查和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竟未能到达圣地。他在小亚细亚的萨列法河中意外溺死。腓特烈一世的继承人亨利希六世(1190-1197)和腓特烈二世(1212-1250)时期尽管皇室权力强大,这一发展仍在继续。宗教的和世俗诸侯成了拥有半主权的“邦君”。

随着施陶芬王朝的衰亡(1268),西方的无所不包的皇权实际上已然终结。德国内部各种纷争的力量使它无法成为民族国家,而当时这一过程却正在西欧其他国家中进行。这是德国人成为“后起民族”的根源之一。

其后,崛起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夺取了帝国皇位。



中世纪的英格兰
:
诺曼王朝到约克王朝



公元
1066-1485


中世纪的英格兰充满了无休止的内战、
与外敌作战、
政变和王室与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



亨利一世
(
历史上被称为儒雅王,他之所以知识渊博是因为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当时他
的哥哥威廉被指定为王储并接受了治国的培养
)
在其当政期间致力于改革和稳定,同时化解
盎格鲁萨克森和盎格鲁诺曼阶层的矛盾。但因为儿子
William

1120
年的不幸身故,王国
发生了没有继承人的危机,所以他的改革大业有所停滞。



经过了一番权利的争夺,
直到亨利二世继位,
英格兰的王室从平民贵族手中夺回了权利,
教会的立法权的一部分也从教会转回到国王手中。



这个时期,
英格兰的经济可以自给自足,
粮食谷物和牛羊供给充足。
国家的主要对外贸
易是羊毛出口,北部英格兰地区出产的羊毛源源不断出口到
Flanders
城,并在那里加工成
布匹。当时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15
世纪,英格兰纺织产业初具
规模,并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亨利二世之后,理查一世
(
狮心王
)
继位,喜战的他在执政期间发动了多次战争,包括第
三次十字军东征,
与法国菲利普二世进行的领土保卫战。
而他的弟弟约翰
(
之后的一任国王,
被称为无地王
)
就没有如此幸运了。约翰在诺曼底战败,而且在之后的多次对法交战中皆以
失败告终。
在王国内部,
他冷淡封建贵族和教会高层的做法也激起了内部的矛盾,
终于导致
1215
年的军事政变和《大宪章》
(Magna Carta)
的签定,《大宪章》中对王权进行了有效的
约束。



中世纪时期,爱德华一世
(1272-1307)
是一个成功的国王。他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加强政
府的权利,
还召集英格兰议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他还征服了威尔士,
并试图利用一次继承
争议获得对苏格兰的控制权,
虽然此举最后酿成了一次耗费巨大,
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场战
争一直打到爱德华二世,并最终在
Bannockburn
惨败,此后又断断续续直到爱德华三世期
间签定《
1328
年北安普顿条约》才彻底结束。



1349
年,英格兰爆发了黑死病,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而丧生。英国内部的战争,
如对威尔士的爱尔兰的战争,
还有英法百年战争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英法百年战争最终以英
国的胜利而结束,其中威尔士的力量功不可没。



之后的国王理查三世在任期间,
给予了贵族更多的土地,
土地同时也意味着权利,
所以
贵族们也愿意向国王效忠。再之后,就是无能的亨利六世,他因为个性软弱和思维有问题,
而导致了在任期间爆发了内战,
即玫瑰战争。
虽然战争规模不大,
但对国王的权利形成了很大冲击



总的来说是罗马强

神圣罗马帝国是怎么回事啊?
答: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

欧洲一直战争,许多君主都想统一欧洲,为何都没能成功?
答:罗马分裂之后,欧洲又受到蛮族的入侵,最后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龟缩在东南欧。此时的蛮族没有国家的概念,仅仅是一个一个的部落。随着各部落的发展开始形成众多的封建领主,而这些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国王。而中世纪时有能力统一欧洲的也就英国的诺曼王朝、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然而,...

中世纪以后的时代是什么?
答:中世纪时期,许多王国相继而立,实行封建采邑制,战争不断。查理曼大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但到后期,它只剩下一个名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雏型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建立起来的。天主教教会握有极大力量,所有知识传承都在修道院中进行,宗教迫害和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西欧中世纪政教冲突
答:他运用政治手腕,利用德国混乱的政局,左右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在法国,他迫使势力强大的法王腓力二世就范,被迫同废后英格堡复婚。阿拉贡的彼德、莱昂的阿方索九世,葡萄牙国王桑乔,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都被迫匍伏于他的脚下。教权此时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但英诺森三世以后的50年间,虽然教皇们继续努力捍卫教权,但由于时事...

中世纪中后期王权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而且那个时候形成了哪些不同的...
答:在封建制度下,不同的王室和贵族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成为一国之内的实际统治者。同时,这也是一个高度垂直的机制,国王基本上是在地方贵族和主教的控制下进行治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类似于共和国的形式,比如意大利和荷兰的城市共和国,英国的议会制度,以及法国和西班牙的君主立宪制。综合来看,中世纪...

公元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是怎么回事
答:欧洲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

德意志 神圣罗马帝国 普鲁士 法国 是什么关系
答:而在公元963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拓一世出兵北意大利半岛赶走马扎尔人而受到罗马教皇加冕,因此他的国家因此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公元1806年)。这就是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而德意志是一个地区,包括了现在的德国,奥地利等说德语的区域,其中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王国。而法国与普鲁士...

神圣罗马帝国
答:神圣罗马帝国(The Holy Roman Empire,962~1806A.D.)1. 渊源:由东法兰克王国蜕变而来(详前表),公元九六二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鄂图一世亲至罗马城,跪在查理曼曾经跪过的地方,要求教皇约翰十二世(John IIX)为他举行加冕典礼,要求人民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并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神圣罗...

请问中世纪时西欧各国君主和罗马教皇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五六世纪起,教皇和教会的权利迅速膨胀,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8世纪中期“丕平献土”之后,教皇国在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房千米。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教皇与封建君主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十二三世纪时,教皇权力达到...

教会法与神圣帝国的兴衰内容简介
答:法国政治学专家菲利普·内莫的杰作,《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系列的第三卷——《教会法与神圣帝国的兴衰:中世纪政治思想史讲稿》深入探讨了中世纪的政治哲学和法律体系。该书详细剖析了“《圣经》政治学”,即《圣经》中蕴含的政治理论,以及由此衍生的教会法律框架,特别关注了罗马帝国衰落后的欧洲民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