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诏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不等于有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它们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有意识是指个体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与此相反,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存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方式。无意识是没有觉察的、无时不在的心理活动;有意识是觉知的、随时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而且有意识能够改变和主导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扩展资料:

早在19世纪末,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一个概念叫意识流。詹姆斯认为意识是流动的、从来不会静止,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在詹姆斯看来,意识和意识的内容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意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统称。心理活动有多种多样,比如做梦、思考、学习都是心理活动,它们都属于意识的范畴。

把意识定义为一切心理活动的统称,就像化学中定义元素一样,原子是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最先引进心理学的,它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人们认为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勇敢地探索人的心灵这个非常复杂又令人神往的世界,并且揭示了这个世界中无意识领域的深层秘密,为人们认识心理打开了一扇大门。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表层意识和深层无意识,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无意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觉察不到的心理内容,无意识包括遗忘的记忆、被压抑的创伤性经验、潜抑的愿望与动机等等。” 



心理与行为:

1、行为是由一系列动作和活动构成有机系统。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2、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所以,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心理学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二、意识与无意识:

1、人的意识是人们的觉知状态,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人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也具有自我意识,而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2、无意识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是意识的一部分,也叫潜意识,无意识是人们在意识不到的,毫无知觉的,也就是个体自身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意识或行为。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会失去意识的控制,甚至完全为无意识所支配。

扩展资料: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出其存在。

意识是指人们的觉知状态,即对人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它具有主观性、统一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从对象被觉知到的不同水平,意识可分为:焦点意识、下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四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识

百度百科――无意识状态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 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从人的心理能否被感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现象。我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意识到作用于感官的外界环境(如感知到各种颜色、声音、车辆、街道、人群等等);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对行为的控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还能意识到“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个人对自我的意识称为自我意识。意识使人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并实现着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总之,意识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它涉及到我们心理现象的广大范围,包含着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消息、观念、情感、希望和需要等。它还包括我们从睡眠中醒来时对梦境内容的意识。我们对这些心理的感知,通常是用词来标记的。

除了意识活动,人还有无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的。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结构的。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偶尔,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也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的愿望泄露出来。有意识的动作或经验可能在梦境、联想和神经紧张症中表现为无意识的东西。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 有怎么的联系?~

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从人的心理能否被感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现象。我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意识到作用于感官的外界环境(如感知到各种颜色、声音、车辆、街道、人群等等);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对行为的控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还能意识到“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个人对自我的意识称为自我意识。意识使人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并实现着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总之,意识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它涉及到我们心理现象的广大范围,包含着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消息、观念、情感、希望和需要等。它还包括我们从睡眠中醒来时对梦境内容的意识。我们对这些心理的感知,通常是用词来标记的。

除了意识活动,人还有无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的。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结构的。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偶尔,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也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的愿望泄露出来。有意识的动作或经验可能在梦境、联想和神经紧张症中表现为无意识的东西。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结构

心理学也被称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这话对还是错啊?
答: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答:①无意识行为。即已经自动化了、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已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②对刺激的无意识。它是指个体觉察不到对自身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③盲视...

潜意识、下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三、作用不同 1、下意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者“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2、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下意识“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意识、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关系:三者之间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充满矛盾和...

意识和行为的关系。。
答:若调查只是书面、问卷,则结果必然具有一定片面性 因为受调查者在做问卷时受本我自我的影响相对较小,自然更容易直接遵从超我意识。而“超我”顾名思义,超出了自己本身。所以这样调查公德意识的形式不够合理,基本上得出的结论都是比实际情况要偏好的。相对的,若仅仅调查实际行为(如在马路口观察闯...

文学概论课程的一道题,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何在?求专业解 ...
答:其次,二者的关系(区别,联系)及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

文学概论课程的一道题,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何在?求专业解 ...
答:意识,就是我们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当我们有目的地去做某一件事情时,意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相对的,无意识,就是潜在的,我们所不能觉察、非自觉的心理活动。19世纪初,弗罗伊德提出人类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为了说明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他打了个比喻,人的精神世界大...

论述心理学中潜意识、前意识、下意识、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答:下意识是给自己疑问,如:我12点钟睡觉。打个比说明吧:就好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极小部分是意识(我们能感知的)。而在水下面极大的一部分是潜意识(也叫无意识,我日常们不能感知,具有惊人的潜能)。前意识是意识和潜意识交界,具有检测功能。运作:下意识传给潜意识,前意识进行检测适不适合...

心理学导论笔记2——意识和意识状态
答:意识种类:1、无意识,无意识是指人对其内在身心活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变化没有知觉,如内脏活动;2、前意识,是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能被觉知到,但在需要时或被注意时,可以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3、潜意识,是指对正在进行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人本身并没有觉知或毫无觉知。 意识状态:1、可控...

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
答:有意识是指主观的大脑指示进行的行为,无意识是指没有经过主观意识通过的进行的行为,类似条件反射。。

弗洛伊德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他们的关系
答:其中意识(conscious)即自觉,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内容,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