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论语》十二章中,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各有什么?求学...

作者&投稿:官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释义: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释义: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批复——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释义: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三——古:多次;今:数词

7、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8、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9、学而不思则罔——释义: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10、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殆——古:疑惑 ;今:危险

原文(节选):

《论语十二章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扩展资料: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释义:这是愉快的事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释义: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1、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释义: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三人行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3、择善而从[ zé shàn ér cóng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5、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论语·子罕》。第二个意思为立誓践行圣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不舍昼夜,持之以恒做下去。“逝”,通假“誓”。



《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4
_,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_,意思是_
五、古今异义词语 一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
也( )
3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 )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日
( )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
昼夜(

深交的来 QuQtababy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二章里的所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 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列句式
答: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巜论语》 十二章的意思?
答:【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 古义:几个。今义:二加一所得的...

《论语》十二章中的通假字有哪些
答:《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 ;凭借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

论语十二章当中的那个古今字是哪些
答: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答:6.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二章里的所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古今异义
答:古今异义无: 古义:不,不要 今义:没有 例句:无自信也是: 古义:这 今义:今表判断 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夏水襄陵或: 古义:有 今义:或者,表选择 例句:或王命急宣良: 古义:真的,实在,的确 今义:好,善良 例句:良多趣味 岁: 古义:年,年成 今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活用字
答: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5.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7.引 古义:拉 今义:领人教版语文...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现象
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六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成语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词类活用传是动词作名词故是形容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

论语十二章中的通假字有哪些
答: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 日.饭疏食饮水 古。以?:可能: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判断句《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 一、通假字 1:可以 、许可 3: 可以为师矣 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为、无智谋的人 6.而.不亦君子乎 古,每日 3: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不...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类文
答: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 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 :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说”通“悦”,愉快。 (2)“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解释下面古今异义的词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