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供地政策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国家对旅游项用地有哪些优惠政策

作者&投稿:经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谷滩新区概况
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拓展城市规模,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形成,实现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目标,经批准于2002年5月15日正式成立的城市新区。新区地处昌北赣江之滨,与昌南中心城隔江相望,东濒滔滔奔流的赣江,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隔江而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尽显其中;西临昌九高速公路,倚山势起伏的森林公园和波光粼粼的黄家湖、蝶子湖、礼步湖,层峦叠翠风景秀丽的梅岭群峰为其撑起一道绿色屏障;南连拟建中的生米大桥和规划中的外环路,前湖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北接赣江大桥,碧波万顷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红谷滩新区由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红角洲三大片区组成,区域面积50余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0余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余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控制老城区,储备朝阳片区,发展城市新区”的建设方针,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将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山水优势来展示“一江两岸”的都市风采和滨江城市的特色魅力,营造“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红谷滩中心区将建成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融文化、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中心区;凤凰洲片区为以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新区;红角洲片区定位为教学、科研、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区。

自2000年7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初步开发建设,红谷滩中心区已是高楼耸立,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随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等党政机关的迁入,红谷滩新区已成为英雄城南昌的政治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高起点的规划定位、优惠的投资政策使红谷滩新区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得以迸发,成为商家投资的热土和世人关注的焦点。随着各大开发建设项目的进入,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已全面铺开,一座新城正在快速整体崛起。走进崛起的红谷滩新区,处处涌动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崛起的红谷滩新区正以花园城、生态城、环保城、滨江城的风采和特色魅力,展示着英雄城南昌的新形象,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潮流。

洪城处处有商机,新区无处不诱人。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红谷滩新区,和老城区就是不一样,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价格,优惠的投资政策,快捷的办事效率,将给投身红谷滩新区建设的各届人士以满意的服务和丰厚的回报。

南昌濒临赣江,由于受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城市建设主要依托旧城向南拓展,百万人口聚集于昌南。红谷滩,与南昌老城区隔江相望的一片沉寂了2000余年的荒芜滩涂,印记着数代人挥之不去的梦想。
公元675年,缨冠初成的少年才俊王勃登临滕王阁,被豫章十景所环抱的红谷滩广阔草舟所吸引,诗意迸发,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的千古绝唱。
南昌市“一江两岸”规划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邵式平为主要领导的江西省委就慧眼识珠,试图开发这片处女地;80年代中旬,南昌市委、市政府也曾有过将红谷滩开发为“太阳岛”式的旅游度假区的构想;80年代末期,南昌市委、市政府制订了营造“一江两岸”格局,促进南昌市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南昌市委、市政府为消除水患,借昌北大堤被列入全省鄱阳湖防洪治理工程的良机,及时启动实施了全长34.89公里的“一江两岸”道路防洪系列工程,对南昌大桥至赣江大桥沿江两岸的路堤进行综合改造,使红谷滩优越的区位优势得以凸现,城市建设的重点也由此向“一江两岸”转移。
2000年1月,融历史与未来、人文和自然于一体的红谷滩中心区4.28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出台;4月底控制性详细规划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7月11日红谷滩中心区开发建设正式破土动工;11月8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接待中心六大建筑全面封顶。
2001年12月28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五套班子及市委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顺利搬迁,先行入驻红谷滩中心区办公,实现了市级行政中心北移。
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区划,将新建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划归红谷滩新区管辖,将红谷滩新区的区域面积由4.28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4月9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并于5月15日挂牌运作,全面拉开了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红谷滩新区三大片区规划布局
2001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根据南昌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现状、交通和用地等条件,及时调整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确立了中心城结构形式呈网状结构的城市形态,即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一核五片、南北两城、双城拥江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明确了“控制老城区、储备朝阳地区、重点建设新区”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红谷滩新区地处昌北,属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濒赣江,西临昌(南昌)九(九江)高速公路,北起赣江大桥,南至生米大桥,沿江岸线16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40万人,辖沙井街道办事处、红角洲管理处和凤凰洲管理处以及12个行政村(场)。红谷滩新区分红角洲片区、红谷滩中心区和凤凰洲片区三个片区。
红谷滩中心区
是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的起步区,南起南昌大桥引线、北至庐山南大道,东临赣江,西靠昌九高速公路和瀛上河,由临江4.2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6平方公里的周边地区组成,规划人口15万人,为集商贸金融、行政办公、信息、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区)。丰和中大道以东为红谷滩中心区的核心区,总体结构按“一带”、“二轴”、“三区”布局:即由临江滨水绿化构筑的景观游览带,为人们提供亲水性滨水空间,成为市民和旅游者休闲、游览的场所;由滕王阁——秋水广场——行政中心绿地广场(世纪广场)——世界贸易中心构成东西景观主轴线,体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人文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由世纪广场沿红谷大道向南、向北延伸形成南北发展功能轴线,沿此轴线规划了三个功能区:红谷三路至红谷六路之间规划为办公区,布置了市级五套班子办公楼、红谷大厦(市属所有党政机关将迁入此处办公)、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工人文化宫、广电中心、报业大厦、新华社江西分社等行政、商务、文化娱乐设施;上海绿地集团以非凡的实力在此打造红谷滩新区第一个楼盘——滨江豪园;红谷三路以北为金融、贸易、信息区,布置了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购物中心以及商务写字楼等CBD功能建筑;红谷六路以南为滨江居住区,布置了万达星城、鹿璟名居、理想家园等花园住宅小区,并配套安排了一所中学(南昌五中)、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和红谷滩中寰医院,临江还规划了公共设施用地。周边地区以核心区为依托,沿丰和中大道向南北方向带状拓展,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即沿以丰和中大道为南北主干,红谷三、四、六路为东西次干的“鱼骨状”发展轴,南北推进、东西拓展,并按道路骨架自北向南布置了四个居住区。
凤凰洲片区
南起庐山南大道,北至赣江大桥,东临赣江,西至蝶子湖城市绿心,规划用地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万人,为重要的江岸景观区,布置了蝶子湖体育公园综合项目,是以旅游、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新区。该片区以丰和北大道为依托,沿江依湖呈带状拓展,形成“一轴、二带、三区”布局。“一轴”是指以丰和北大道为依托的发展轴;“二带”以赣江和瀛上河为景观界而形成的二条滨江、滨水风光带,可以提供连续的绿色开敞空间和亲水空间;“三区”是指以庐山南大道和凤凰大道为界而形成的三个功能区:庐山南大道与凤凰一路之间为公共设施区,是红谷滩市级公共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安排商贸、金融、写字楼等大型公共设施;凤凰大道与赣江北大道之间为临江发展控制区,布置进深约140米的发展控制用地,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项目的安排留有余地,同时对临江建筑规划严格控制其形态和对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凤凰大道以西为居住区,以凤凰一、三、五、七路为界面,以丰和北大道为纽带形成依山傍水的三个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丰和北大道两侧安排居住区中心,临河地段规划为一类居住用地。
红角洲片区
是红谷滩新区的最大片区,东临赣江、西靠昌(南昌)樟(樟树)高速公路、南至生米大桥和城市外环线、北接南昌大桥引线,规划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人,在外环线以南还规划了8.2平方公里发展用地。片区内山岗起伏,河流蜿蜒,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用地条件,为教学、科研、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区。红角洲片区的规划布局以前湖风景区为中心,以山谷低地、河流水系为依托向周边呈发散状拓展,形成“一心、一环、六带、五区”的总体布局。“一心”即以前湖水库(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和卧龙山风景区(1.91平方公里)为整个规划区的生态和休闲中心,着重体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度假、观光两大功能;“一环”即以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前湖大道和卧龙大道组成的规划区的交通、功能环路;“六带”即以前湖和卧龙山公园为中心,以低洼地水塘、河流、山谷低地为基础的六条放射状绿化带,绿化带为平均宽度达250米的带状亲水公园;“五区”即指高校园区(6.64平方公里)、体育健身区(0.75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中心(1.4平方公里)、商贸综合区(2.6平方公里)和滨水居住区(1.5 壮观的南昌大学校门
平方公里)五个功能区,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学院、江西医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已迁入前湖高校园区。由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前湖大道等“三线”和由岭口大道、丰和二路、前湖大道、红谷南大道形成的“一环”是红角洲片区的干道网。红角洲片区水网四通八达,既能泄洪排涝,又是城市中的重要旅游资源。结合水系和地势,规划区内布置了“三纵五横”的水景路,沿前湖建设环湖游步道作为旅游观光线路,规划区内的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着力打造具有浓郁东方神韵的南昌水城。

2003年以来,红谷滩新区围绕精品战略的实施,按照规划先行和“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再实施的原则,先后完成了:(1)红谷滩跨江发展研究;(2)沿江景观城市设计;(3)红角洲大学园区策划;(4)新区临江16公里天际轮廓线的设计;(5)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控规调整;(6)外环线以南控规初步方案;(7)新区教育规划布局调整;(8)新区商业发展构想;(9)红角洲桥梁景观设计方案;(10)秋水广场规划设计方案;(11)红角洲南昌水城控制性详规;(12)红谷滩新区城市色彩规划;(13)红谷滩新区夜景照明设计;(14)红谷滩新区公共艺术景观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正在进行红谷滩中央商务区规划、红角洲南昌水城规划设计和电力、燃气、环卫、教育、公交等工程专项规划。

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地区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区域,红谷滩新区备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演绎了一个沧海变桑田的奇迹,昔日的荒滩已成为花园式的现代文明新区。
114个进区项目已有78个开工建设,其中去年新开工项目21个。房地产项目在建面积约4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80万平方米、非住宅157万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使用约240万平方米,已销售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呈现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使红谷滩板块成为2003、2004年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亮点。
基础设施功能增强:
规划的62条110公里道路已建成44条约78公里、桥梁35座,赣江南大道、红谷南大道等14条计25公里道路正在建设,水、电、气、通信等综合管网与道路建设同步下地铺设到位;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和前湖大道3个污水泵站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南昌水城渠道开挖完成3公里。完成11万伏8万千伏安变电站1个,1个正在启动建设;供水能力30万吨/日的牛行水厂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日处理污水能力40万吨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坚持以环境塑造形象、以环境吸引项目和以环境聚集人气的理念,加大环境和景观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秋水广场和赣江80m绿化带等一批重大景观工程建设,累计完成绿化约250公顷。全省功能最全、面积最大、内涵最广、全长8公里、占地70余万平方米的景观公园——赣江市民公园一期工程于2006年元旦正式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南昌之星——世界第一高摩天轮于2006年5月1日投入运营。 启动实施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着手申报国家“人居环境奖”的前期准备工作。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3.5万平方米的建筑经过99天的紧张施工如期顺利竣工,创造了“南昌速度”。
拆迁安置强势推进。近几年累计拆迁房屋115万平方米,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启动实施了六个花园式还建安置小区工程,现已完成还建房89万平方米,约90万平方米的还建房正在建设之中。
生活配套日趋完善:为提升人气,做旺商气,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重点、上功能、出形象”九字方针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性开发并重、开发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两个并重的要求,确定了“生活起步、商业造血、以小带大”的总体思路,在全区实施了强力推进社区生活配套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5年底,10个住宅小区已完成社区内配套项目107项,建立起了较为便利、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网络。社区外重点配套项目完成20项,其中南昌凤凰城外国语学校、上海实验幼儿园南昌英语分园、红谷一中等5所学校已开学,南昌二中将于今年开学;万家灯火红谷店、咸亨酒店万达分店、圣廷宫大酒店等5家酒店已开张;洪城时代广场购物中心、洪客隆超市顺利开业;公交配套日益完善,目前直达和路经红谷滩的公交线路共11条,并开通了红谷滩区内环行公交线路。生活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也带动了新区人气的快速提升。
全区现有进区项目114个,其中法国欧尚超市、英国百安居建材连锁超市、家乐福超市、香港铜锣湾百货等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也已洽谈成功落户红谷滩。
目前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学院、南昌科技大学、江西医学院、江西工业贸易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8所院校相继入驻前湖高校园区,引进了南昌二中、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昌育新学校、南昌十九中、上海协和教育集团等一批品牌学校和机构进区办学,区内现有在建和已建的中小学共23所。
“十一五”时期,南昌将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好“两篇文章”,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打基础、蓄势能、快追赶,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进位、互动发展、加速超越”三步走战略,把南昌建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商贸、职教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这一时期也是红谷滩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实现“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二十字目标的决战阶段。新区将坚持“抓重点、上功能、出形象”的发展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加快开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突破80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元。

新区将坚持一个目标,实现八大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红谷滩建设成为“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大新城的二十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毫不动摇地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实现新区开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财政总收入实现2.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50万美元、内资28亿元;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完成绿化40公顷;力争完成拆迁70万平方米,还建房建设完成90万平方米。八大突破:即在拆迁安置、土地经营、资金筹措、产业发展、完善功能、项目推动、城市管理、和谐创建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红谷滩的开发建设已进入攻坚提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区管委会正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再过五年,红谷滩新区必将以“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大新城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南昌市做好“两篇文章”的标志性区域和在全国有特色、有魅力、有竞争力和后发力的一流新区。

这个 有点深奥·· 不可理解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1、全球化。
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要素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要素流动格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
具体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中低端人才;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消费模式、生产模式、产业结构、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总体而言大于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2、技术进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带动了上一轮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2008年底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展望未来,能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仍然是新的重大技术突破。
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普及和应用,清洁能源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等,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技术突破点。目前有学者提出,人类社会正在启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是能源和信息技术发展所带动,也可能是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制造业升级所带动。
3、全球治理模式和治理议题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许多议题越来越超出主权国家的治理范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才能够有效解决。诸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稳定、控制传染病等全球性公共产品,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新的重大议题,相应的全球治理结构也在孕育着新的深刻变化。
4、各国民众权利和平等意识的普遍增强。
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政治觉醒”(Themassiveglobalpoliticalawakening)。这种趋势对于一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难以预计、难以把控的重大影响,对国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

扩展资料:
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2]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日益紧密运动的进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报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国家对旅游项用地有以下优惠政策:
一、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
1、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
按照资源和生态保护、文物安全、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
2、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对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各地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3、依法实行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旅游项目中,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按建设用地管理;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由景区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
4、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
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其中影视城、仿古城等人造景观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娱乐康体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土地供应方式、价格、使用年限依法按旅游用地确定。
景区内建设亭、台、栈道、厕所、步道、索道缆车等设施用地,可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参照公园用途办理土地供应手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5、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
要高度重视旅游厕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文明窗口地位和基本公共服务作用。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按照法定报批程序集中统一办理用地手续,各地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粪便处理设施,可以划拨方式供应。支持在其他项目中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可在供应其他项目建设用地时,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使用条件,土地供应后,由相关权利人依法明确旅游厕所产权关系。
二、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
1、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和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管理办法,城镇和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支持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建设旅游设施。
2、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有序发展
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绿色运营”原则,加快制定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新建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用地,应当满足符合相关规划、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建筑材料环保、建筑风格色彩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协调等条件。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用途按旅馆用地管理,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
3、支持邮轮、游艇旅游优化发展
新建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现有码头增设邮轮、游艇停泊功能的,可保持现有土地权利类型不变;利用现有码头设施用地、房产增设住宿、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4、促进文化、研学旅游发展
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

扩展资料
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的政策:
1、做好确权登记服务
各地要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减少办证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积极做好旅游业发展用地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晰产权、保护权益,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产权保障和融资条件。
2、建立部门共同监管机制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和使用管理应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他相关区域保护发展建设等规划,不符合的,不得批准用地和供地。
新供旅游项目用地,将环保设施建设、建筑材料使用、建筑风格协调等要求纳入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的,提出条件的政府部门应与土地使用权取得者签订相关建设活动协议书,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要及时总结旅游产业用地利用实践情况,积极开展旅游产业用地重大问题研究和探索创新。
3、严格旅游业用地供应和利用监管
严格旅游相关农用地、未利用地用途管制,未经依法批准,擅自改为建设用地的,依法追究责任。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规范土地供应行为,以协议方式供应土地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严格旅游项目配套商品住宅管理,因旅游项目配套安排商品住宅要求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不得批准。严格相关旅游设施用地改变用途管理,土地供应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整宗或部分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宅等其他经营项目的,应由政府收回,重新依法供应。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推行集中供地稳房价 已敦促地方尽快落实
答:”一位接近自然资源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2月25日,地产股迎来久违涨停潮,万科A、新城控股、世茂股份、华夏幸福等多股涨停,保利地产、绿地控股、金地集团也均大涨超过8%,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或与上述“集中供地”政策有关,利好大房企。 土地供应制度巨变 一场住宅用地出让规则大变革正席卷而来。 据记者掌握的一份来自...

科学规划 合理用地 保障发展
答:二、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供地保障能力 继续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使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严格的保护,开展对全区耕地占补平衡的核查工作,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实现全区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逐年有所增加;戈壁、荒山、荒地等非耕地得到有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基本形成...

物权法与国土资源管理之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更加严格规范
答:在进行土地登记时,不仅应当记载用以确定土地面积的数据和图形,还应当记载垂直方向的高程,构成一个三维立体空间,以标示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范围。二是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中,要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模式,积极研究制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登记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拟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方案、编制国有建设用地出让...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暂行办法
答:(六)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属于市政府已预征预控或经市政府批准由各镇政府预征预控的集体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转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第十三条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第十四条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用前,应当先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本市...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研究
答: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用地总量。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二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答: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现决定如下: 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一) 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持久地...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应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答:第三,要坚持大力度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我刚才介绍了这个情况,我们一起努力,在这方面还是有潜力的。继续完善增量的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的机制,鼓励各地更大力度地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同时,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注重推动城市的更新,形成政府和社会都...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2016修订)
答:(四)严格执行国家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优先安排社会民生建设用地,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五)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统筹存量与新增建设用地,促进存量用地盘活利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六)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土地...

山东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答:(四)符合国家供地和产业政策;(五)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制度、审批备案制度和批后监管制度。第二章、报批方式和审批权限第五条、建设用地报批分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用地两种方式。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是指能源、交通、水利、矿山、...

[镇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答:2、城镇规划控制区 本规划所称的城镇规划控制区包括永安、保安、福安、寿安、周正、黄士、名甲、安费黄8个街道行政辖区范围,总人口6.04万人,总面积34.21平方公里。3、镇区建设区 镇区建设区包括永安、保安、福安、寿安、周正、黄士6个街道全部或部分用地,现状建设总用地790.46公顷,规划建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