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的炼字赏析题和理解题意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诗词炼字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作者&投稿:曲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诗赏析题的问答模式不明确,仅能浅表“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以致于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笔者根据近六年的高考古诗赏析题的特点,归纳出高考古诗赏析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知识积累:“意象”“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应答分析:解“分析形象”题,必须熟悉一些诗歌形象(意象)及其基本寓意。如:
  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2.船:漂泊 孤独 伤感 自由。
  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边人悲愁,情感无奈,时空永恒。
  4.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
  答题步骤:第一步,感知形象。找到诗人在诗歌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确形象类别(人、景、物),解读形象的字面意义。第二步,分析形象的特点(基本含义)。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各自特征,从而把握诗歌主旨。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主旨赏析评价作者描绘这一形象的原因、作用(效果)或赏析表现手法等。
  答案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答题示例1:(2007·浙江,16)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妓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知识积累:古诗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词巧妙。二是语言风格(特色)不同。三是讲究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情景交融,或写景抒情,或边写景边抒情,或情寓景中。
  这里主要列举一些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
  清新、自然、简洁(精练、洗练)、平淡(质朴)、绚丽(绮丽、优美、典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明快(泼辣)、清幽、沉郁、奔放、雄奇
  应答分析:解答分析“语言特色”题,就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2: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3:(2007·全国Ⅱ,12)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提问(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答:分别是“明”和“出”。 (步骤一)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 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有层次。(步骤二)
  提问(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第四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知识积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应答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题型。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为诗中x联描绘的画面拟标题,赏析诗人的某种情感;或诗中表现了“x”之感,就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情画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孤寂之感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赞美什么”,为什么而“赞美”。
  答题示例4: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知识积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表现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白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事、物)抒情 寓情于事(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象征 联想和想象 虚写和实写 烘托(侧面描写)衬托 用典 含蓄 抑扬 组合:名词意象组合(列锦),动静、远近、高低结合
  表现手法还有跌宕(波澜),炼字,借古讽今……
  修辞手法:赋、比、兴,比喻 ,比拟,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夸张,借代。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5: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分析“思想感情”型
  知识积累: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慨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离愁别绪: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应答分析:解答这类题,第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熟悉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背景),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古诗词前面的“序”和诗下的注释,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作品中可能交织的许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作品。第二,掌握鉴赏方法: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2.投入境界,体物动情。3.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1)分析概括的依据——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2)分析概括的七个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3)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诗(词)中的“x x”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或从“情”和“景”的关系赏析这首诗〈词〉)。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示例6:(2007·全国Ⅰ,12)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提问: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解答:
  (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的“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上片描写的登超然台上“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结语:透析近六年来的高考古典诗歌赏析试题,特别是2005年以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选材既有唐代诗歌,也有宋词元曲;以主观题为主,有的主客观题并重;由鉴赏一首转向两首诗(词或曲)或者诗词曲三首比较鉴赏。可见,高考古典诗歌赏析题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古典诗歌是花园,馥郁芬芳萦心田。智慧操行得启迪,卷掩目清谢先贤!

语文诗词鉴赏炼字题答题格式~

1,先说说这个字在句中的意思
2,如果有手法的话,就说说用了什么手法
3,写出了。。。或渲染了。。。的氛围
4,表达了。。。

收集的,希望能帮上你:何做完一篇诗歌鉴赏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答: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我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 1.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

炼字题方法技巧
答: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1、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2、形容词 形容词是...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答: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

语文诗词鉴赏炼字题答题格式
答:鉴赏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局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扬和反衬手法来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的美好品质。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在线等
答:(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答: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古诗 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炼字分析与艺术手法资料整理~~要超详细...
答: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
答:⑨扣题不严或不扣题。 ⑩标点用法错误。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答: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答:(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