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及意思分别是什么?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雷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是:小狐汔济濡其尾。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出自:《赠元发弟放言》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原文: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

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译文:

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所以说时机稍纵即逝、时光一去不回,君子应该始终如一、谨慎警醒。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出自《尚书》,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出自《孟子》,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

“小狐汔济濡其尾”出自《易经》,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

扩展资料:

作者生平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生平成就: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是小狐汔济濡其尾,其意思是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

该句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赠元发弟放言》。

《赠元发弟放言》

宋代 黄庭坚

原文: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译文:

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打井即便打了九成,也打不到泉水。

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所以说时机稍纵即逝、时光一去不回,君子应该始终如一、谨慎警醒。

扩展资料

《赠元发弟放言》创作背景:

写于宋代时期,是赠送元发弟的一首诗词,劝诫他要珍惜时光。

《赠元发弟放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赠元发弟放言

百度百科-黄庭坚



下句是“此言末路之难也”。

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扩展资料:

故事:

秦王依靠秦国强大的实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几年来,六国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着大局已定,为此秦王逐渐放松了努力,把政事交给相国,自己在宫中饮酒作乐,肆意享受起来。

一天,侍卫向秦王报告说,有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刚从百里路外赶到京城,一定要进宫求见秦王。秦王亲自接见了他。

秦王说:“老人家,你刚从远地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说:“是啊!老臣从家乡出发,赶了十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十天,行了十里,好不容易赶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开头十天走了九十里,后来十天怎么只走了十里呢?”

老人家回答说:“开始的十天,我一心赶路,全力以赴,待走了九十里以后,实在觉得很累,那剩下的十里,似乎越走越长,每走一步都要花费许多力气,所以走了十天才到了咸阳。回头一想,前面的九十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点点头,说:“老人家赶了那么多路来见我,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呢?”

老人家回答说:“我就是要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经走了九十里一样。不过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作是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现在懈怠起来,那以后的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呢!”

秦王谢过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了。



行百里者。
半于九十。
详细释义
走一百里路,有一半的人到九十里停下了。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战国策引逸诗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行百里者。
半于九十。
大武远宅不涉。
木实繁者披其枝。
披其者伤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君。
尊其臣者卑其主。
树德莫如滋。
除害莫如尽。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什么意思~

成语辨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常作“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层含义是说,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时越艰难、越关键。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雄心壮志,宏图远大,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慢慢的就没有的动力,没有的毅力,没有了决心。到最后草草了事。

中华成语故事集

行九十而半百是什么意思?
答:原句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出处:《战国策·秦策五》。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的人,要把走了九十里只当做才走了一半。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一件事往往越到快结束时越难做,不可掉以轻心;二是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要把100里路走完90里当作只走了一半来看待,才不会功亏一篑。原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是什么
答:下一句可以是:他们相信会满载而归。这两句话意思是,人生充满了未知数,谁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成功的终点在哪儿,但只有愿意去尝试,愿意走出第一步,哪怕过程中挫折不断,终将获得成功。就像渔夫出海前,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一样。人生很多时候不光要做出选择,还要付出行动才会知道结果如何,即便结果...

请问“行百里者半九十”、“涵育以养深,浑百以养大”做何解?出自哪里...
答:行百里者半九十 意为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也说明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却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语出《战国策?秦策二》:“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弘一法师曾说:“自已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

百里之行半九十,千尺竿头须再攀,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于今又入山,的意 ...
答:百里之行半九十—— 百里的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一半。千尺竿头须再攀—— 求知需要不断地攀登。乡人问我几时还—— 人们问我什么时候才结束(求知的行动)。向道于今又入山—— 现在又开始新的求知探索(学无止境)。

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
答:关于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此言末路之难。2、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3、’此言末路之难。4、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整句诗内容是什么?
答: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一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比较感性,有点像传说中的“多愁善感”,这样才能有可言之物,这要靠平时的生活体验来慢慢培养;第二得有一定的逻辑性,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什么叫行百里者半九十?
答: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这句话的典故: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
答:“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原义是走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该成语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语。常用以勉励人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松劲。出自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行百里半九十出自哪里
答: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即使走到九十里,也只能够算是才开始一半。行百里半九十这句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励志警言,其实这句话是有典故出处的,那么行百里半九十出自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详细内容 01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