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性掌权者有几个 中国古代的女性掌权者

作者&投稿:厍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萧太后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2、武则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拆激察,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3、吕雉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4、冯太旅茄后

出身北燕皇族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铅和(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

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5、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中国(共4位)
北魏殇帝(528年在位):西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杀死了北魏孝明帝元诩,胡太后将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假称为男性,但过没多久,另立年仅三岁的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在中国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
陈硕真(653年在位):她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子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率领农民起义,并建立政权。后被唐朝的扬州刺史房仁裕及婺州刺史崔义玄所镇压。
则天大帝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岁进入唐帝国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有染;岩培笑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唐宫;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于655年成为高宗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创垂帘听政制度,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掌握实际权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后先后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继续掌权;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为女皇帝,称尊号“圣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称“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后谥号多次改动中核,其孙唐玄宗时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她自从成为高宗皇后起就开始掌握最高权力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武周之治”。
耶律普速完(1163年—1177年在位):即西辽承天太后,年号崇福,在位十四年,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其女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1163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太后,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实际上为称皇帝,非称太后。
女娲:中国上古时代的女皇,伏羲(称“牺皇”)的妹妹和妻子,中国神话中的造人、补天的女神,继伏羲为天子,称“娲皇”,被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但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足为据,而且女娲的时代国家还未形成,不可能有女皇。现在普遍认为女娲是中国母系社会的象征。
元氏(528年—?):北魏孝明帝与潘充华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其时她还才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废之,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粗含例子是吕后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感天后和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乃马真后和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女性临朝称制在中国的各个朝代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孝”,即虽然不允许,但亦以孝心和容忍来对待女性的干政。

中国历史上,共有24位女性掌权者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个能力极强的老太太,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她的故事。

其后,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又成了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惠帝去世后,吕雉就正式临朝代行天子之权,成为西汉真正的掌权者。为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为她专门立了帝王资格的“本纪”。

据《后汉书·皇后本纪》载,东汉时期,章帝窦后、和帝邓后、安帝阎后、顺帝梁后、桓帝窦后、灵帝何后六位女性,先后垂帘听政,史称“六后临朝。”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的白痴儿子司马衷继位,老婆贾皇后临朝摄政,由于她荒淫无度,在宫中蓄养“面首”,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强迫她饮下金屑酒而死。

465年,北魏文成帝皇后冯太后在儿子献文帝继位时开始临朝,至孙子继位时再度执政,并帮助其孙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冯太后见识卓远,铁碗强权,在位期间使北魏达到了空前的强盛。

515年,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太后效法先人,临朝称制,但她迷信佛教,生活糜烂,很快就把拓跋氏的基业拖入到风雨飘摇之中。

664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制,26年后(690年),武则天成功突破这道帘幕,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女皇帝。

982年,北宋时期辽国年仅12岁的辽圣宗即位。母亲萧太后垂帘听政。萧太后萧燕燕是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在摄政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内政修明,使辽朝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1023年,宋仁宗赵祯的母亲章献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民间曾把“狸猫换太子”的传说嫁祸于裂世敬她的头上。其实她是一个和武则天相媲美的杰出女主!

1085年,年仅九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因哲宗年幼,高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肆慎石推行的新法,启用司马光等守旧派,推行程朱理学。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在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两宋时期,还有六位女性临朝称制。她们分别是:徽宗向后、宁宗吴后、宁宗理宗杨后(垂帘两朝)返宴、恭帝时谢太皇太后和全太后、端宗杨后。

1861年,清朝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在年仅6岁的同治帝载淳嗣位时共同垂帘听政。1873年撤帘归政。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1874年,年仅4岁光绪皇帝为帝。两宫皇太后于是二次垂帘。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

秦始皇老妈是一个,他在秦始皇成年之前和吕不韦一起执政贺键此。
吕雉是一个,孝惠帝驾崩到文帝登基之间的几年是她在执政。
东汉质帝,冲帝,殇帝虽然垂帘听政,但受宦官或外戚把持,不算掌权。
唐代武则天,从高宗时期执政,到最后还圈李显,还建了周。很强亮扰大!
元代还有两个皇后代过政,具体不了解。现代汉语词典的历史年表上可以看到名字。
最后就是慈禧了。同治,光绪两朝都是她说了算禅迅。

战国时代齐国君王后,西汉吕后,窦太后,王太后,晋朝贾南风。唐朝武则天,太平公主,宏侍安乐公主,韦后森绝此。宋此迅朝高太后,清朝孝庄,慈禧。

中国古代的女性掌权者有几个?~

十二个,战国时代齐国君王后,西汉吕后,窦太后,王太后,晋朝贾南风。
唐朝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韦后。
宋朝高太后,清朝孝庄,慈禧。
武则天的贡献:
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一般简称女皇,在中国和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开创日本飞鸟时代的女天皇推古女帝(西元592年登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个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根据确切的记载,日本自天武天皇才开始改称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称号应为大王),若不把天武天皇之前的日本天皇算作皇帝,则中国武周王朝的建立者武则天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只有19位女皇帝(包括天武天皇之前的两位女天皇),远远少于男性皇帝,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中国(共4位)
北魏殇帝(528年在位):西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杀死了北魏孝明帝元诩,胡太后将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假称为男性,但过没多久,另立年仅三岁的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在中国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
陈硕真(653年在位):她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子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率领农民起义,并建立政权。后被唐朝的扬州刺史房仁裕及婺州刺史崔义玄所镇压。
则天大帝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岁进入唐帝国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有染;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唐宫;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于655年成为高宗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创垂帘听政制度,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掌握实际权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后先后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继续掌权;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为女皇帝,称尊号“圣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称“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她自从成为高宗皇后起就开始掌握最高权力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武周之治”。
耶律普速完(1163年—1177年在位):即西辽承天太后,年号崇福,在位十四年,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其女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1163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太后,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实际上为称皇帝,非称太后。
女娲:中国上古时代的女皇,伏羲(称“牺皇”)的妹妹和妻子,中国神话中的造人、补天的女神,继伏羲为天子,称“娲皇”,被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但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足为据,而且女娲的时代国家还未形成,不可能有女皇。现在普遍认为女娲是中国母系社会的象征。
元氏(528年—?):北魏孝明帝与潘充华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其时她还才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废之,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例子是吕后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感天后和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乃马真后和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女性临朝称制在中国的各个朝代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孝”,即虽然不允许,但亦以孝心和容忍来对待女性的干政。

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女性有哪些?
答:她既有功也有过,但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女性。3. 慈禧太后,晚清的实际掌权者,她垂帘听政近五十年。她重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能干的大臣,推行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她还推行清末新政,进行官制改革,预备立宪,废除科举制等举措。但她也发动戊戌政变,镇压...

历史上有哪些女政治家?
答: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十、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清朝末期实际的掌权者。1861年,咸丰驾崩后,慈禧携手慈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垂帘听政。1881...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女性统治者
答: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 .慈禧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一直是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生当末世运偏消",这半个世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风雨飘摇,而慈禧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罪责,真所谓身后骂名...

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女性有哪些?
答:司马迁对其也有较高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但是吕后也手段强硬残忍,在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后,她杀了赵王刘如意,并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她有功有过,但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女性。第三位,晚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她垂帘听政近五十年,她重用...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掌权人
答:其实中国古代女性执政者不少,比如汉代吕后、清代慈禧,但是都是“垂帘听政”,没有名份。敢打出“皇帝”招牌的只有一个从后宫走向宝座的武则天,这是名副其实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唯一的一个,吕后和慈禧都是事实上的皇帝,但毕竟名义上都是太后临朝。 要是勉强算一个的话,北魏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

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
答: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 .慈禧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一直是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生当末世运偏消",这半个世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风雨飘摇,而慈禧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

有哪些统治者是女的
答: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

历史上哪几位女性掌权者,对政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答:要说到开疆扩土,治国方略,听起来,完全都是男人们的伟大事业。但是历代王室政权中,都有几个权倾朝野,手握重权的后宫女人。她们虽身居后宫,但却手握重权,影响前朝政治。甚至是权柄一度达到了政治巅峰,智慧与谋略不输当朝皇帝。她们步步为营,开创了外姓掌权,后宫干政的先例。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武则天一个女人称帝?
答: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吕雉没有想到自己当皇帝,因为在汉朝之前正统思想里,都是男人当皇帝,女吕雉作为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傀儡皇帝,当一个实际掌权者,已经达到她的目标了。女人当皇帝是武则天创造的先例,况且唐朝的文化思想比较之前开放。还有一个女人是清朝末期的慈禧,要说慈禧没有称帝之心,几乎不可能...

历史上女性当权很多,为什么只有武则天称帝了
答:2.武则天本身的优势 要说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称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本人与其他女性掌权者不同。吕雉虽然心狠手辣,但这也不是她天生的,她是在经历了流亡生死之后,经历了戚夫人想要谋夺皇后之位之后,逐渐变成这样的。与几乎是天生狠辣果决的武则天不同,其他掌权者生来都是真正的女性,而武则天更像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