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能源需求有什么特点? 我国当前的能源需求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典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我国当前的能源需求有什么特点?~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
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答:煤炭。煤炭的消费量达68.8%,石油天然气为23.1%,总体上看我们还处在煤炭时代。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成为一名晚了近百年的世界石油消费国俱乐部里的“新生”力量。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有专家预判,2013年中国原油...

中国当前能源需求
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写入其中,这是我国在明确“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后,促进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发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现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洁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北方清洁取暖累计...

开发新能源的优点
答:开发新能源的优点1 1、促进我们共和国的能源独立。关于能源独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认为再一次强调也不为过,当前我国社会还处在高速发展之中,对能源的需求很大,要怎么样才能做到独立自主、自给自足,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所有的领导,现在新能源的出现或许会是一个机会。旧的能源格局...

发达国家在推进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其发展经验对我们有...
答:碳基金用于投资项目,一般是150万英镑;用于研究项目,一般在5万—25万英镑。低碳技术的主要筛选标准是碳的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并注重成本效率。碳基金主要关注大企业,即年能源成本在300万—400万英镑以上的企业。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倡导国,也是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

当前世界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呈逆向分布能源开发越来越像什么国家和地区...
答:开发内容:首先应加快开发水电。水能是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运行费用低,无大气污染问题,加快水电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国电力工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其次应扩大天然气的发电比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资料,IEA会员国未来的发电结构。核能发电的比重则不断降低。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世界上主要国家为了应对...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国际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煤占比重过大,水电丰富

新能源 优点是什么
答: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据世界断言,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水资源蕴藏量为6.8亿千瓦,水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0%,居第一位。中国除了拥有以上丰富的常规资源外,中国的新型能源同样具有雄厚的实力。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不仅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给于我们的恩赐,同时还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展了当地的...

新能源的种类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答: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有哪些?
答:1、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暖,增加气候灾害,破坏传统能源构成部分的生态系统,并对能源资源供应市场产生影响;2、能源需求的不可预知性:世界经济增长的变化不断影响能源需求,能源需求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常会给能源市场带来不确定性;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风险:投资高昂,技术复杂,生产过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