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论语》《孟子》中的4个成语,并任选一个加以解释,然后用它写一句话 出自《论语》《孟子》《庄子》中的成语,解释,还要写出成语出自...

作者&投稿:向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孟子·公孙丑上》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孟子·告子上》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孟子·公孙丑下》

孟母三迁
始作俑者
五十步笑百步
缘木求鱼

语焉不详——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修心养性——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
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心有戚戚——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权衡轻重——权,然后知轻重。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尽力而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寡不敌众——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舍我其谁——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为富不仁——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
天理不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长幼有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好勇斗很——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一介不取——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言而喻——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一毛不拔——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天下无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百世之师——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有所不为——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自以为是——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匹夫之勇——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同流合污——同乎流流,合乎污世。
岌岌可危——天下殆者,岌岌乎。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流连忘返——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负隅顽抗——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

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当“生”与“义”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为了保全正义而舍去自己的生命。造句:邱少云为了不让队伍被敌人发现,忍受烈火烧身以保障战友的安全,队伍的胜利,这重舍生取义的精神应被发扬。

现代汉语的成语有很多是出自《孟子》。请写出三个成语(课外的),并从中任选一个加以解释,然后用它写成~

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2,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3,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4,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5,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以上所有全都出自庄子。。。 (1)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2)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3)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4)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5)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6)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7)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8)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9)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0)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11)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12)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13)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14)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15)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16)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17)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18)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出自孟子学说、文章的成语: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5)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16)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篇》)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20)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章》)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有关《论语》,《孟子》,《墨子》的成语
答: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

与孔孟庄有关的成语
答: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至圣先师 有教无类 见贤思齐 慎终追远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见义勇为 怨天尤人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以理服人 ...

列举《四书五经》中的成语,三至四则,并写出它的意义所在!
答:巧言令色 解释: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巧言令色,鲜仁矣。”格物致知 解释: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隐恶扬善 解释: 隐:隐匿;扬:宣扬。不...

出自《孟子》两则中的成语,要全!!!
答: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 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

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史记,汉书,各5个成语
答:〖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是你写的? 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史记,汉书,各5个成语,你只发了论语和孟子,孟子还差2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出自《论语》的成语
答:论语中的成语 一:《学而》篇 (16个)1.1.1 学而时习之 《新成》1.1.2 不亦乐乎 《成》 1.2.3 犯上作乱 《成》 1.3.4 巧言令色 《成》 (重出,参后5.25)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 (朱熹批注)1.6.6 行有余力 《新成》1.7.7 言而有信 《成》 P7271.8.8 知过必改 《新成》P591...

有关诸子百家的成语,急求
答:不耻下问《论语》  温故知新《论语》 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 择善而从《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 察言观色《论语》 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 创巨痛深《荀子》 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

论语中四字成语有哪些
答: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

儒家四字成语
答:《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 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 指说话应。 2. 儒四字成语大全 儒开头...

有关《孟子》的成语
答:守约施搏 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以叔援嫂 《孟子·离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