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全部成语的修辞格

作者&投稿:张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叠字

  在四字成语中,常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词重叠起来使用。成语的叠音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前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ABC,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等。第二种,后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BCC,如“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虎视眈眈”、“喜气洋洋”、“逃之夭夭”、“童山濯濯”等。第三种,前后两字均叠用,其公式为AABB,如“日日夜夜”、“形形色色”、“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层层叠叠”、“熙熙攘攘”等。诵读上述成语,不难发现,不管是以何种形式重叠的成语,都念两拍,如扬扬 得意、庸中 佼佼、兢兢 业业等,每两字念一拍,其节拍形式为XX XX。整个成语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富有音乐美。同时,成语的叠字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成语意义的程度,使成语的表现力大大加强。

  二、比喻

  许多成语是由表示事物的词组成的,这些事物具有具体实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特点,人们对这些事物也较熟悉,这些为成语构成比喻打下了基础。成语中的比喻常常运用“如”、“似”、“若”、“同”等喻词构成完整的明喻格式(甲象乙),如“守口如瓶”、“心乱如麻”、“心急如焚”、“对答如流”、“危如累卵”、“势如破竹”、“归心似箭”、“门庭若市”、“虚怀若谷”、“口若悬河”、“行同狗彘”等。另有一些成语中的比喻只有喻词、喻体,如“如丧考妣”、“如水投石”、“如数家珍”、“如释重负”等。还有一些成语的比喻只有本体、喻体,如“全国一盘棋”、“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成语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格,就把陌生、深奥、抽象的事物或情境变成熟悉、浅显、具体的事物或情境。整个成语显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三、借代

  有些成语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一代替,从而形成借代修辞格。成语中的借代常用工具代本身,如“大动干戈”、“纸上谈兵”等;以局部代本身,如“大兴土木”、“背井离乡”、“气冲霄汉”等;以特征代本身,如“纨裤子弟”、“梨园弟子”、“书香门第”、“久经沙场”等;以数量代本身,如“二八佳人”、“六尺之孤”等。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成语使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格,使成语表达收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夸张

  不少成语运用夸张修辞格,对客观的人、事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如“怒发冲冠”、“气吞山河”、“垂涎三尺”、“体无完肤”、“一日三秋”、“一字千金”、“人山人海”、“万死不辞”、“天翻地覆”、“呼风唤雨”、“恍如隔世”、“千变万化”、“望穿秋水”、“俯拾皆是”、“泰山压顶”等。上述成语或对事物的形象,或对事物的性质,或对特征,或对程度,或对数量加以扩大,深刻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对比

  有些联合联合结构的成语,是由两个概念组成的,这两个概念一正一反,使成语的两个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眼高手低”、“先忧后乐”、“舍本逐末”、“同工异曲”、“拈轻怕重”、“同床异梦”、“弃旧图新”、“贪生怕死”、“貌全神离”、“阳奉阴违”、“反败为胜”、“大同小异”等。

  运用对比修辞格的成语,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第一,均为四字格,音节整齐,语音和谐。第二,成语前后两部分要么都是主谓结构,要么都是偏正结构,要到都是动宾结构,结构对称。第三,篇幅短小,但语意丰富、精辟,一目了然。
  六、反问

  “何必当初”、“何乐不为”、“何足挂齿”、“谈何容易”、“何乐而不为”等成语中用了疑问代词“何”表示反问,加强了成语的肯定用意。比如“何乐而不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作或很愿意做。”

  成语中有的还应用了其它修辞格,如“互文”、“映衬”、“借代”,这些手法加强了成语的表现力,使成语内涵更深,结构更牢。阅读时多留心这些成语结构方式中的修辞格,会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七、对偶

  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方式,成语中用了此法,使字词对称就能加强表达效果,如“口诛笔伐”、“狂风暴雨”、“山清水秀”、“花好月圆”、“口干舌燥”等。

  八、反复

  在“五颜六色”、“千锤百炼”、“千变万化”这类成语中,前面所指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一样,构成类反复的修辞格,解释这类成语时,宜将同类合并,然后组合,如解释“千锤百炼”时,“千”和“百”合并解释为“经过多次”,“锤”和“炼”合并解释为“锻炼、考验”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网上一搜就行

有关胜利的所有成语~

1、百战百胜
成语拼音: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2、以少胜多
成语拼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成语解释: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3、反败为胜

成语拼音:fǎn bài wéi shèng
成语解释: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4、出奇制胜

成语拼音:chū qí zhì shèng
成语解释: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成语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5、旗开得胜
成语拼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解释: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比喻
2.举例子
3.夸张
4.拟人

指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修辞手法
答:怒发冲冠--夸张 胸有成竹--比喻 目不识丁--借代 垂涎三尺--夸张 与虎谋皮--比喻 一手遮天--夸张 都是正确的,放心~

下面成语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画“×”
答:垂涎三尺( 夸张 ) 羊肠小道( 夸张) 一见如故(X ) 胆小如鼠( 夸张、比喻)江山如画(比喻 ) 骄阳似火(比喻 ) 废寝忘食( x) 口若悬河(夸张、比喻 )车水马龙(比喻 ) 草木皆兵(x ) 莺歌燕舞( 比喻 ) 摩肩接踵( x)...

结合实例说说成语的修辞功能
答:23、飞白,又名“非别”,是明知说错或写错而不予改正,有意将错就错,如实加以记录或援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都说,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和简练,似乎和飞白无关;但其实不然,有许多成语即因飞白而来,或包含着飞白修辞手法。从语言因素的使用角度而言,飞白可分为字形飞白(白字)、...

成语的修辞手法
答: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狐朋...

指出下列各成语中所包含的修辞手法。
答:胸有成竹---比喻 目不识丁---夸张 与虎谋皮---拟人 一手遮天---夸张 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你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__^*) 嘿嘿……

成语修辞手法
答:含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

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说说这些成语的组合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布迅速。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都用了夸张的修辞 ...

求助 许多成语中包含着修辞格,如”怒发冲冠”(夸张)
答:1.比喻 2.举例子 3.夸张 4.拟人

修辞格的成语 修辞格的成语是什么
答:修辞格的成语有:格格不入,格物穷理,形格势禁。 修辞格的成语有: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形格势禁。2:注音是、ㄒ一ㄡㄘ_ㄍㄜ_。3:拼音是、xiū cí gé。4:结构是、修(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格(左右结构)。修辞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

四字成语的借体和所借代的事物
答:如“大兴土木”、“背井离乡”、“气冲霄汉”等;以特征代本身,如“纨裤子弟”、“梨园弟子”、“书香门第”、“久经沙场”等;以数量代本身,如“二八佳人”、“六尺之孤”等。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成语使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格,使成语表达收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