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历史上10位中华文化名人 关于中国的文化名人

作者&投稿:端木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丘 老聃 墨翟 王羲之 李白 杜甫 苏轼 曹雪芹

孔丘
老聃
墨翟
王羲之
李白
杜甫
苏轼
曹雪芹

就写这几个,其余其他人来添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名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生于秭归县三闾乡乐平里.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遭贵族子兰(怀王幼弟),南后郑袖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除贤能的种种罪行。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名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李太白全集》。名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唐玄宗天宝十载(751),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安史乱起,曾陷贼中。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旋因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其间曾卜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两《唐书》有传。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被世尊为“诗圣”。现存诗1450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汉卿 (1225?~1300?),字汉卿,与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户籍属太医院户,但尚未发现他本人业医的记载。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曾南游杭州,撰有《杭州景》套曲,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可见在元灭南宋、南北统一之后,他还健在。他还创作了〔大德歌〕十首,其中有“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等语,〔大德歌〕是当时刚流行的小令,可知他的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大德初年。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 名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之子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是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工诗词,又兼作戏曲。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名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鲁迅也算一个吧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老子、孔子、屈原、孟子、李白: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孔子
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3、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屈原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4、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5、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其诗属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

鲁迅的为人: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
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何以故?是时空的距离使鲁迅的形象在后人的眼里显得比近在眼
前或相距不远的当代人更为高大么?诚然,时间和空间愈贴近伟人的
人,是习焉不察地觉不出对象的巨大分量来的。此所以周海婴会嘟哝
着“这种爸爸,什么爸爸!”这绝不仅由于童稚的天真无知,直到近
来,我读周海婴回忆和论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对他伟大的父
亲没有作当量的定位。这很难怪,他和伟人太贴近,太腻昵了。当隔
海遥望的日本作家左藤青夫尊鲁迅为“东洋第一大师”时,鲁迅近处
的似乎是得风气之先的文人却贬斥鲁迅为“没落”、“朦胧与无知”,
不值一文。以上的例证是空间差距所导致的辨认上的分歧,远的正确,
近的迷误。不过,那些曾经讥薄鲁迅“朦胧与无知”的人,几年之后
又对鲁迅表示尊崇了,这似乎也体现了苦恼的时间差距。

但我所断定的未来的历史家将比当代人更高地评价鲁迅的理由不
在此。我所持的理由有二,分述如下:

其一,历时愈久,对鲁迅生前死后加之于他的污泥浊水,明枪暗
箭,不怀好意的抬举,有心的中伤和无意的曲解都将愈益黯淡失色。
人们所看到的将只是经过澄清了的历史长河的运行以及巨人在历史中
的伟岸风姿,他如何和历史气息相通,扮演着引涛疏流的光辉角色。
后代人不再有恩恩怨怨、爱爱仇仇,不会为各种因公的和因私的功利
之念所蔽。更重要的是,与鲁迅并世或相后先的伟人或准伟人,在时
过境迁之后也已形态毕露,他们给历史投下了什么,是非功过如何,
也得以和鲁迅作客观的比较了。那时的人不再有忌讳或顾虑,是什么
还他以什么,诚所谓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比较之余,鲁迅
的形象当然出类拔萃地高大,不像今日之还有七嘴八舌了。

其二,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归根究底是由于其能创造文化的文明。
一切震慑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暂时的,战争杀伐,王朝兴废,乃至制度
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于一时,数十年或数百年,只是无限时序中的
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创造则是历久不衰乃至是永恒的。谁记得
神圣罗马皇帝?但人们永远讴歌但丁的《神曲》;谁记得詹姆斯一世
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亚却永远是英国人的骄傲;谁记得魏玛大
公和维也纳神圣同盟的各国帝王们?但歌德却光辉奕世。一些英雄攫
取了权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们干的尽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
人或延泽若干年,何况这类角色的负作用往往甚于其所产生的正面功
勋;有些所谓业迹还都是同伙人或党羽以及盲从者们鼓吹出来的虚美
之辞,还须经过后世的考验。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即罗曼·罗
兰所说的“以心而伟大的英雄”才是推进文明延泽永世的。尤其因为,
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个人的能耐,都必须众人的参与,而且
他们在建成事功后必十百倍地取得报偿;只有“以心而伟大的英雄”
才是独立的创造,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夺取,终生如鲁迅所说的吃草
挤奶。因此,历时越久,未来的人更能认知其伟大。

因此,历史终将证明,鲁迅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伟大,也
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第一伟人。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曾说,一个不
知道尊崇伟大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
长叹憾。郁达夫是看到了鲁迅生前所受的攻击、污蔑和中伤的;而且
也看到他死后所得的评价,哪怕是肯定的评价也未能惬心贵当,故而
发出了如此的感慨。他不及看到鲁迅死后半个多世纪围绕着鲁迅的一
切,而且这一切还将继续下去,直到围绕着鲁迅而生发的一切公私恩
怨为历史所刷淡。到那时,对伟人的一切咒骂、中伤、曲解纷纷剥落,
成了伟人巨像下的尘埃,甚至累积成小丘,倒反而会化为这座像的自
然景观中的一点点缀,即使只能供游人践踏,总还不失是历史的沉渣。
2. 鲁迅文学思想的爱国性与民族性

法捷耶夫在《论鲁迅》中说:“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墨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冯雪峰同志也曾说过,鲁迅的文学思想并非中国传统文学所培植的,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又无不浸润着中国民族的长久传统,他用民主革命的理性光辉去照亮中国的传统文化。毛主席对鲁迅做了极为崇高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妗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将,他的爱国热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待中国文化遗产的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与传统文化最可敬的一面,这二者在鲁迅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一、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他著作的红线
鲁迅从少年时代就充满了祖的热爱,正是这些热爱驱使他追求新的知识,探索传统文化。鲁迅起先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去学医,后来受到刺激,决心弃医从文,他要用文艺唤醒人民。

回国后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阶级大搏斗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透彻观察中国之现实,认识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不搬掉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不可能解放。为此他写了一系列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药》、《风波》、《铸剑》、《非攻》、《理水》等。这些作品中爱国主义思想到处可见。“狂人”是寻求正理、要求改革而被迫害成狂人的战士,他彻底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反动统治阶级的野蛮性和残酷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文明史就是“吃人”史。

《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思想、巨大的历史内容,性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作品,它已被译成几十种外文,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阿Q是个不觉悟的农民,他身上最显著的就是“精神胜利法”,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自以为是胜利者,并以此安慰自己。反动派依靠它来维护其思想上的统治,掩盖其现实中的失败,保护其并不存在的尊严。他们不仅用“精神胜利法”麻醉自己,同时也用它麻醉劳动人民,因此《阿Q正传》在当时不仅有重大的现实主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鲁迅的诗歌也同样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鲁迅的诗歌共六十二题七十九首。鲁迅用诗歌批判反动统治者,讴歌美好的将来,宣传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歌颂工农红军。在诗歌中我们似乎看见一颗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心。

二、鲁迅文学作品的民族性
鲁迅文学作品首先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艺术上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最根本的问题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性。毛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苦难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极端穷苦和落后”,“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以上这些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特征。鲁迅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与人民血肉相连,他深刻地了解民族的生活,历史及精神。鲁迅的文学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如《南腔北调集》,在主题的确定上,是遵奉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自觉地使自己的作品服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人物的塑造上侧重于表现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揭露反动势力的凶残和丑恶,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在情节的提炼上,把矛盾和冲突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在细节的描写上,甚至小至阿Q的毡帽,也具有民族的特点。对反动势力的揭露,对灾难深重、酷爱自由和富于反抗斗争精神的中国人民的深厚同情,对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觉悟的热切希望,在鲁迅的小说里是结合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使得鲁迅的小说达到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高峰,而形成世界文学中独放异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派的作品,为世界革命文学宝库增添了艺术珍宝,并为世界革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人事例
答:5.落下闳可以说是这五位历史名人中,史料记载最少、对国人来说鲜为人知的一个名人,但他确确实实能担当起这个称号。落下闳是西汉景帝至武帝时期巴郡阆中人,是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对于...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
答: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并加以评价或说明(不超过50字)回答方式可以参照《感动中国》一周内回答满意者财富悬赏100,决不食言!...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排前十名,并加以评价或说明(不超过50字)回答方式可以参照《感动中国》一周内回答满意者财富悬赏100,决不食言! 展开 ...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答: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文豪有那些
答: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参考资料:http://baike.soso.com/v9818942.htm

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答:第1名 大禹 :中华文化始祖,民族精神的象征。大禹,夏代建立者,姒姓,名文命,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大禹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创建夏朝,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当代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大器晚成的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导语READ大器晚成的中国名人有哪些?中国大器晚成的名人,有姜子牙、屈原、刘邦、重耳、黄忠、吴承恩??其中,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本文为大家盘点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名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名人排排榜关...

介绍几位中国的历史名人
答: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

中国有哪些名人
答:100位中国名人生卒年表 人物姓名;身份;生卒年:1.秦始皇赢政;秦朝开国皇帝;公元前259-前210年。2.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公元前156-前97年。3.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155年-220年。4.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599年-649年。5.成吉思汉铁木真;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1162年-1227年。6.明...

关于中国的文化名人
答:请列举一些中国文化名人给我。包括要他们的人生观或思想或精神。(不需要关于名人简介)要实际一些的思想精神,不要太抽象太广泛。最好是从一个小方面能让我们学生值得学习的。我现在... 请列举一些中国文化名人给我。包括要他们的人生观或思想或精神。(不需要关于名人简介)要实际一些的思想精神,不要太抽象太广泛。

请告诉我10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文化造诣以及主要创作
答:请告诉我10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文化造诣以及主要创作 5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七月桃花_baby 2007-07-16 · TA获得超过2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