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无产阶级战争观 论无产阶级战争观

作者&投稿:昔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无产阶级战争观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反革命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破坏、阻碍作用 ;革命战争是把旧社会转变为新社会的助产婆,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被制止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是消灭战争的主要途径;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完全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帝国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才能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世界。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战争观理论,包括对战争起源、战争根源、战争动因、战争本质、战争性质、战争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战争与其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对待战争的态度、消灭战争的途径,以及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战争,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随后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与革命的高潮时期,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领导革命战争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无产阶级战争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无产阶级战争观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反革命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破坏、阻碍作用 ;革命战争是把旧社会转变为新社会的助产婆,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被制止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是消灭战争的主要途径;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完全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帝国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才能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世界。

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包括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和战争的最终目的等。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导师对战争起源和根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战争观是在战争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实践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理论观点。由于受阶级立场、世界观和人们的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自古以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战争观,对战争的根源、本质、历史作用和对待战争的态度等问题,有各种不同的错误认识。

扩展资料:
无产阶级战争观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战争,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随后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与革命的高潮时期,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领导革命战争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无产阶级战争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无产阶级战争观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被制止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是消灭战争的主要途径。
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完全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帝国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才能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争观

1.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包括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和战争的最终目的等。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导师对战争起源和根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对于战争的本质,毛泽东通过对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得出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在论述战争与政治关系时,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观点,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而对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毛泽东看得非常清楚,他把"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量"作为选择和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认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也才能使我们的广大群众都得到生活上的相当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项革命工作"。
  对于战争的性质,毛泽东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