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官官职,按级别排列,也就是说从一品一直排到九品 求古代官位的级别以及排列,就是比如说正一品是什么,从一品是什...

作者&投稿:鄣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1、正一品: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2、从一品: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5、正三品: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7、正四品: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8、从四品: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10、从五品: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11、正六品: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12、从六品: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13、正七品: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14、从七品: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16、从八品: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17、正九品: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18、从九品: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19、未入流一律依附从九品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军衔



各朝各代的官职不同,清朝最为完善,清朝武官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以清朝为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

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官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文武官员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这些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给你个唐朝的:军职
1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此职基本都是太子或亲王担任。  
2 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 天策上将(正一品)     
4 镇国公(正一品)
5 靖国公(正一品)      
6 辅国公(正一品)
7 护国公(正一品)      
8 卫国公(正一品)
9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10 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 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 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 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 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 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 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19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20 羽林将军(正三品)    
21 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 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 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4 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25 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 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 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28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29 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30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31 轻车督尉(正四品)
32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33 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34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35 中郎将(从四品上)
36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37 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38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39 骑都尉(正五品)
40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41 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42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43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44 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45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46 骁骑尉(正六品)
47 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48 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49 飞骑尉(从六品)
50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51 云骑尉(正七品)
52 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53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54 武骑尉(从七品)
55 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56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57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58 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59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60 御侮副尉(从八品下)
61 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62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63 怀化执戟长(正九品下)
64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65 归德执戟长(从九品下)

古代的武官高级的都是皇亲国戚,低级的是普通士兵出身,跟文官有很大的区别

古代武官官职从一品到九品是怎么排列的?~

1、正一品: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2、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3、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即辅大将军,又称为辅国上将。
初与虎牙右将军、轻车正将军、冠军副将军、度辽大将军、横海上将军同为三品杂号将军。唐、宋为正武官名。正二品,为武官的第二级。金有辅国上将军,从三品中,元升从二品,元废。
始见于汉代末年,汉献帝以皇后伏寿之父伏完任之。南朝宋曾改为辅师将军,旋复旧称。梁不用为将军号。北魏、北齐仍置。明、清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诸孙。清代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大将军下,奉国大将军上。

4、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三国魏文帝王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二品。晋武帝司马炎以王濬为镇军大将军。以后不常置。唐为武散官名,从二品。
5、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冠军大将军是一个官职名,指的是是唐、宋武散官名。正三品上,为武官的第四级。
怀化大将军是唐、宋武散官名。唐正三品上,宋正三品,为武官第五级。
有时也用以作为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官,如唐太宗时,回纥药罗葛部酋长吐迷度接受唐所给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承认自己是唐朝的官员
6、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云麾将军,官名。南朝梁已有此号。云麾将军位第十八班(最高为二十四班)。
归德将军,唐武散官名,从三品下。为武官的第七级,位于云麾将军(从三品上)以下,忠武将军(正四品上)以上。(源自《唐六典》)宋沿置,从三品,仍为第七级。
7、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8、正四品下:壮武将军
9、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宣威将军,古官职,汉魏置,两晋沿袭,略有改动,其中宣威将军与勇武、壮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均为杂系将军,称谓名目繁多。南朝或置或不置,北魏亦置。南朝刘宋时,第八品杂号宣威将军以下 。唐为武散官名,从四品上,宋同,金仿照宋、辽官制,正五品中。
元亦为武散官,正四品: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清废。
10、从四品下:明威将军
明威将军,军事职官名称或武散官阶称号。魏置。南北朝各朝多置。唐为武散官,从四品下,宋升从四品。金正五品下,元升正四品。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两晋南北朝领兵将领。杂号将军之一。晋代虞潭曾自假明威将军。
11、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定远将军:官名,南朝梁沿置。唐为武散官,正五品上。宋同唐。金有定远大将军,从四品中,元升从三品。明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有“平定边远”之意。
宁远将军:南北朝和隋,宁远将军为杂号、散号将军之一。在隋朝为从七品武官散号。唐、五代和宋代用为武散宫阶称号,正五品下。
12、从五品: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游骑将军,南朝染改游击将军置。唐为武散官,从五品上。宋沿置,元废。
游击将军,官名。汉朝始置,本为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时有游击将军。
13、正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昭武校尉唐代的正六品上阶武散官,宋延制,元废除。
昭武副尉唐代的正六品下阶武散官,宋延制,元废除。
14、从六品: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振威校尉始置,从六品上。宋沿置。
振威副尉,古代武散官的名字。最开始是唐朝设置,级别是从六品下,宋朝升到从六品。服浅绿色,银带,(金夸)九。
15、正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致果校尉是古代武散官名,唐代开始开设这一官职,官从正七品。宋代沿置。
16、从七品: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翊麾校尉是古时候,武散官名。唐始置,从七品下。宋升从七品。元废。
17、正八品: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宣节校尉,武官散官名,唐正八品上,宋正八品,元废。
18、从八品:御侮校尉、御侮副尉
唐朝官职名称,武散官名。位列从八品上,元朝废止。
19、正九品:仁勇校尉、
20、从九品:仁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一、中央官职(一)荣誉官衔:太师、太傅、太保,又称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又称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光禄大夫,建言资政,类似顾问,正一品。
(二)宫廷职官
1,内大臣,管理宫廷事务,从一品。
2,领侍卫大臣,掌管御林军,正一品。
3,掌銮议大臣,正一品。
4,殿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均为正一品。下有协办大学士。办事员为内阁学士、章京。
5,宗人府,管理宗室玉牒、爵禄、赏罚等。长官为宗令,由亲王、郡王担任。左右宗辅政。
6,内务府,管理宫廷事务。总管大臣为正二品。
(三)政府职官
1,吏、户、兵、礼、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正二品;副职侍郎,下属依次为员外郎、郎中、主事。
2,都察院,监察弹劾机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从一品。下设十三道御史(睑都御使)。
3,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京城卫戌部队长官,从一品。
4,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总管大臣为正二品。
5,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治年间设,类似外交部,大臣由亲贵担任。
6,大理寺,类似最高法院,执掌案件终审权。长官为正卿,正三品。
7,光禄寺,管理祭祀食品。长官为正卿,从三品
8,詹事府,管理太子事务,长官为詹事,正三品。
9,通政司,收受内外奏章、臣民密封申诉。长官为通政使,正三品。
10,太常寺,掌管宗庙祭祀之事,长官为正卿,正三品。
11,鸿胪寺,执掌朝廷礼节,接待外宾。长官为正卿,正四品。
12,太仆寺主管马政。长官为正卿,从三品。
13,翰林院,朝廷文人智囊集团。掌院学士为从二品。另有编修、检讨、庶吉士等职称。
14,给事中,纠察、弹劾官员,正四品,设于六部,又称六科。属都察院管辖。
15,钦天监,研究观察天文、气象、地震、灾变,以此推断凶吉的机构。长官为监正,正五品。
16,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长官为祭酒,从四品。
17,太医院,皇家医疗机构,长官为院使,正五品。
18,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正三品,分别是北京、沈阳长官,中央直辖。
19,崇文门监正,执掌进入京城的商品税征收大全。由内务府大臣或户部尚书兼任。
二、地方官职
总督,又称制军、制台,执掌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从一品。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另有漕运总督、河道总督。
巡抚,又称抚台,省级行政长官,正二品。
布政使,管民政、财务,正二品。
按察使,主管一省刑事,正三品。
提督,一省军士长官,从一品。另有水师提督。
总兵,个军事重镇住房将官,正二品。下辖副将、游击、参将、都司、千总、把总等。清末建立新军,以镇为军事编制,长官为统制,下辖协统、标统、队官。
将军,八旗军驻防长官,从一品。驻防地为边疆,各省主要省会,如西安、成都、江宁、福州、广州、杭州、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等,有监督绿营的目的。
都统,八旗驻防长官,又称固山额真,从一品。驻于京城或不设将军的防区,如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
知府,省辖府行政长官,又称道台,从四品。
知州,省直隶州长官,正五品。
11.知县,县级行政长官,又称县令。正七品。
(以上纯手打)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 从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正 从 一品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清朝官位等级
答:清朝官位等级:正、从一品,正、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品,正、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

古代武将官职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唐朝武将官职等级:1、无品级:兵马大元帅 、兵马副元帅 2、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3、二品: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4、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 5、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怀化中朗将、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归德中朗将 6、五品:定远将军、宁远...

汉代武将最高职和以下高低排位顺序排例是什么名称
答: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朗将、虎贲中朗将、羽林中郎将。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

古代官职大小的排列?
答:清朝官职大小排名: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中国古代官职表,按照品级从大到小排列。宫斗群急需!!!
答:文官禽 武官兽:古代官员等级主要看衣服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叫补子,又称“背胸”、“胸背”。 一般用彩线绣制,亦称“绣补”,也有织造的。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

古代武将官职如何划分?各品级的称谓是什么?分别能带多少兵?
答: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33、总镇。

三国时代武将有什么官职(从大道小)
答:2012-03-10 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 445 2018-01-09 三国时期有哪些武将的官位? 2018-01-23 三国时期文官武将从大到小是怎样的 2 2010-01-29 请列举三国中的武将官职,按照官阶大小排列。谢谢! 18 2012-09-07 三国时期的武官官职有什么?大小多大?(如:车骑将军、奋威将军... 30 2009-08-28 三国时期...

明朝的武官等级制度是什么?
答: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古代官职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士人: 士人通常不是官员,但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晋升为官员。士人阶层包括文官和武官,他们在政府体系中追求升迁的机会。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官职等级划分,不同朝代和不同政权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官职等级的具体名称和职责也会因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总之,官职等级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

中国古代文官和武官的官衔有什么区别
答: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8、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