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初二的孩子学好物理这门课

作者&投稿:归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学好物理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①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②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③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④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⑤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

学习物理非常注重过程,一个认知、理解、运用的过程。
1.认知:利用身边的事物或现象甚至是老师叙述的一些例子来帮助自己去充分认识它,对它产生兴趣。
2.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公式、定理、试验等等。可以用形象思维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例如,什么是真空,可以这样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什么都没有了。
3.运用:一类是来应付考试,另一类则是来解释身边得一些物理现象。
所以,在学习时,首先,不要有惧怕的心理,因为你前一段没学好的经历可能会暗示你什么,这可能会导致你恶性循环。努力告诉自己“我能行!!!”其实心理暗示很有用哦!不过,为了给自己增加底气,最好还是做好预习工作,做到心里有数。
其次,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适当地记些笔记,记一些书本上没有明确阐明的甚至是遗漏的以及自己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课下抽时间多练一练,别以任何理由来推托,从而放弃了练习的最佳时期,最后只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及时总结。例如,上次考试的卷子发下来了,虽然认真订正过了,但还要想想为什么会错?正确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下次再考到还会错吗?等等。
我想,通过这些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好物理的。

我是从初中过来的人,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讲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对于我们来说,课业真的挺头疼的。但是,正如一楼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真的十分有趣。(我因为对UFO、自然奇观有兴趣,所以很乐意学物理,也学得挺不错的。)
再来,就是学习了。我认为自学能力很重要。参考书是少不了的,只要学透,也不要太多本。

找一位好老师,培养兴趣,告诉他,学好物理可以用以跟筷子撬起地球

引导启发,毕竟是新学么,问他点简单的问题,让他有自信,在启发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培养物理思维喜欢上物理就好了

与成功妈妈交流经验。。。。。比比如身边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妈妈。。。。

家长必读:怎样让孩子学好初二物理~

孩子马上就升入初二了,距离中考也就更进一步了,作为家长也就更加紧张起来,尤其是初二马上就要新开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孩子一样,感觉心里没底,究竟物理难不难?好不好学?有的人说难,有的人说不难,众说纷纭,导致家长们现在也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要怎样帮助孩子。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作为家长究竟怎样帮助孩子学好物理这门课。 首先在开课前,家长们要清楚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一、家长们要大致了解初中物理都学些什么。初中物理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热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电学,其中电学和力学是主要部分,也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中考中也是占较大分值。声光热部分所占分值较少,但是却是北京多数区县初二物理的入门章节。 二、家长们自己要树立信心,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物理不难,我的孩子一定能学会,能学好。然后告诉孩子,物理不难的,而且还很有趣。这样能降低孩子对物理这门未知学科的畏惧心理,尤其在初一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下。这样孩子才能从心理上减压,面对新的学科,也才能轻装上阵。 三、在开课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思考,提前热身。 首先不妨利用五官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物理的感性认识。如启发他用耳倾听各种声音的差别,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质;思考教室两边的同学为何常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什么秋天早上会有霜?又为什么冬天早上起床后会发现窗户"出汗"了?树的影子随太阳转移如何变化?这些都需物理知识来解答。 其次,可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习。请孩子帮忙插电视天线;调台;阅读说明书后把DVD机连到电视上…您在旁指导的同时可传授些相关知识,还能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三,根据情境随机提问也可促使孩子产生探索答案的兴趣。如为什么轮胎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夏天自行车座为什么容易发烫?无形中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 第四,利用孩子爱玩的游戏帮他了解物理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如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蹦极时人反复回弹的刺激挑战,都是利用力学知识设计的。感悟物理的神奇力量。 其次,在开课后,家长们也不能放松。 第一、新学期开始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以谈天的方式向孩子了解他学习物理的感受。如果孩子觉得很有兴趣,也不难,那么,家长们就可以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夸奖一下。如果孩子感觉一般,学习效果一般,兴趣也一般,那么家长们就要警惕了,孩子极有可能从感觉一般变到厌烦。这时候家长就要不动声色的引导孩子,比如说在平常生活中让孩子给家长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向孩子"学习",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崇拜自己的,或者创造机会让孩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认为学习物理是十分有用的。这样激发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学好物理。 第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实验老师会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做给孩子看,有的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但是还有一些是家庭实验是需要孩子自己在课外时间自己完成。所以家长们可以尽量抽时间协助孩子能完成家庭实验,这有助于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同时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孩子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促使孩子深入思考,分析,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第三、物理的世界是广阔无垠的。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科技其实是和物理息息相关的。家长们可以通过带孩子去科技馆,或者一些物理科学馆,实验室,来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

目标不同,方法不同。若只要考试成绩好。初中物理只须多记多背多做题。中考成绩不会低。若要提高学生的动脑筋分析能力,请多多练习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