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作者生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50字

作者&投稿:汲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罗格县维里亚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排行第五,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乌克兰解放,接着加入传奇的第一骑兵军,成为15000把马刀中的一员。参加国内战争同白匪作战。1920年因重伤退伍,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
  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
  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
  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因重伤复员,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
  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
  1924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疾,双目失明。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于他列宁勋章。
  从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36年完成。
  1936年12月22日病逝。
  没有阳光的少年时代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在1877年的土俄战争时曾是一名炮兵,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好到酿酒厂当季节工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终年的贫困使他的脾气变得非常坏,经常酗酒后回到家里打骂妻儿老小。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给富人当女佣,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每月才5个卢布。由于家境贫困,在乡村教会小学才念了三年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被迫辍学。不久,他寄居在当森林看守人的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逃难到边境小城镇舍佩拖夫卡。父亲在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生活稍微稳定以后,母亲便把刚刚10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进镇上的一所小学。在学校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常受到上圣经课的神父的斥责。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天文课老师关于地球起源的说法和那位神父说的不同,就去找神父想问个明白,神父大光其火,使劲揪住他的耳朵往墙上撞他的头。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位神父家里补课时,悄悄地在他家为过复活节而准备的食品里撒了一把灰,不巧被神父发现后告到校长那里,结果,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学校开除了。
  为了生存,1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好到车站食堂去当烧水工。在艰苦的劳作中,这位内心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通过各种办法,找来许多书籍,开始自学。有一天半夜里,疲倦之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忘了关上水龙头,就在柴草堆上睡着了,等领班的进来发现水流遍地时,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哥哥得知以后,就去把那个领班的揍得鼻青脸肿,结果被抓到宪兵队里关了15天。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更加憎恨他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种种丑恶现象,内心的反抗意识也逐渐加深了。
  十四岁后奥斯特洛夫斯基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在革命斗争中成长
  十月革命前夕,奥斯特洛夫斯基认识了在舍佩拖夫卡领导工人斗争的费多尔和林尼科。在这两位布尔什维克的教育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胜利后不久,边境小城舍佩拖夫卡又被德国鬼子和比特留拉匪军占领,以林尼科为首的革命委员会转入地下继续对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边做杂工维持生活,一边悄悄完成林尼科交给他的革命任务。
  纪念邮票1919年春天,革命委员会委员费多尔被比特留拉匪军逮捕,年仅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独自一人埋伏在比特留拉匪军押解费多尔的路上,赤手空拳地打倒押送兵,救出费多尔,但他自己却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尽酷刑,匪军删改了他的年龄,企图枪毙他,幸好有一个慈善的匪军上校来查监,奥斯特洛夫斯基才幸而获释。同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他志愿加入红军,被编入克拖夫斯基旅团,开赴前线。在与白匪作战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腿受伤,伤好后,他便加入了威名远扬的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团。经过多次战斗,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侦察兵,并多次受到团部的通令嘉奖。
  1920年8月,在苏波战争的进攻里沃夫的战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被炮弹炸伤头部和腹部,被送进基辅陆军医院后他整整昏迷了13天。在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下,他终于顽强地战胜了死神,但因颅骨被打穿,他的右眼从此失明。两个月之后,他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便要求回前线,但是上级决定把他留在后方参加肃反委员会工作。不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省团委把他派到基辅铁路工厂,负责厂里的共青团工作。
  1921年秋天,由于铁路林业委员会领导人消极怠工,加之比特留拉匪军的破坏,严寒中的基辅严重缺乏燃料。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上级决定在基辅附近的波雅卡尔站修筑一条直通伐木场的轻便铁路。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身体虚弱,带领一队共青团员,日夜奋战在风雪交加的建筑工地上。在工程即将完成的时候,瘦弱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肠伤寒,并发大叶肺炎,体温急剧上升。上级派出一支小分队,把奄奄一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回家乡。当他的亲人们把他从车厢里抬下来时,还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他卧床一个多月后,终于第四次战胜死神,又回到人间。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1924年8月3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他才年仅20岁。接着,他曾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舍佩拖夫卡地委书记和沃伦州团委委员等职务。由于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他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医生认为他7年前脊椎受过暗伤,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伤害。尽管组织上对他加倍关怀,但最后,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全身瘫痪了。
  1930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克鲁鲍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胡同里。秋天,他开始着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党和组织的关怀下,给他配备了秘书和打字员,使他的写作速度大大加快了。仅用一年时间,这本书的上卷便完成了。1932年4月,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该书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接着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作家纷纷写信向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崇高的敬意,老作家妥拉菲莫维奇和列宁的弟妹都特意赶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在的疗养院,向他表示祝贺。
  索契市中心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雕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发表后20年间,仅在苏联便用43种民族语言出版150多次。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全世界闻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尤其是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36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父亲去世,两个月后,他所敬仰的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逝世,这接连的打击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请急剧恶化。12月22日,这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终于与世长辞。他留下的最后的作品,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书:《柯察金的幸福》。
  编辑本段
  创作经历

  新圣母公墓的雕像,祭台上是红军帽和马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编辑本段
  代表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除上述两部小说外,他还发表了大量有战斗性的政论和演说文章。1935年底,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历程的描述,从中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斗烽火、建设场景、社会生活风貌,具有独特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价值。
  这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经典佳作,被视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问世以来几十年长盛不衰。
  小说成功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和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苏维埃国家的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风暴中,锻炼成为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过程。
  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1942年被译介到中国,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个人名言
  1: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3: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4: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6: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7: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8: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9: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10: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1: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12: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13: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4: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15: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16: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17: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18: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19: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20: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21: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22: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23: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4: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5: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26: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7: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28: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29: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30: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1: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特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32: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33: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35: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36: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37: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38: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3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40: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编辑本段
  总体评价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幼十分好学,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还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文学作品,自修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他是闻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作家。
  一些文学评论家,尤其是现今的评论家,一直质疑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艺术价值。争鸣当然是允许的。但不容质疑的是,这部作品曾帮助世界不少国家的众多读者度过了乍看上去似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它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获得了重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与病魔搏斗所体现出的勇敢精神,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贵榜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扩展资料
创作经历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
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
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他精心锤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扩展资料:
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概括:
本书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 )、()、(国内战争)、和...
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前苏联著名励志作家布尔什维克。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The making of steel)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概括
答: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932年一1934年。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做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双目失明,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

保尔 科察金人物生平及精神
答:踱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博物馆,落霞已经染红了异国的长空。走在高尔基大街上,书中主人公保尔的这句话久久地萦回于我的脑际。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

小学六年级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作者自称“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而双目夫明前也只上过一年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因作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经历的传奇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在苏联国内,此书上百次地再版,在国外,也有50多种文字译本。 作者生平 ...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答:读完了《骆驼祥子》,我从中懂得了要如何做人。尽管我所说的祥子始终都没有“成功”,但是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骆驼祥子》一书给了我们不小的收获,感悟到的道理我们就应该履行到生活中,学以致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生平: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后感 提纲
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万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

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列佛游记〉〉150字故事梗概!!!_百度...
答: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在1934年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平是什么?
答: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生活的铁环已被彻底粉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保尔的精神品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有且仅有一次,人生应当像保尔·柯察金那样...

作者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作品影响大吗?
答: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以一个普通战士的真实经历再现了这一段历史,描写了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作者在塑造主要人物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