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可分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到几分为几种?

作者&投稿:揣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扩展资料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

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

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

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期间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扩展资料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

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

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

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之一),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年度。
年度是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 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

本题考查会计分期。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会计资格证考试真题



是A B C D好吧,错误的答案你也采纳?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可以分为哪些?~

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fiscal period):根据连续经营假设,将连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适当的时间段落,在每一段落结束时办理一次结算。此种时间段落作为计算损益的时间单位,称为会计期间。例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年度。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中国企业以日历年度为企业会计年度,即从公历元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此外,还可进一步分为季度与月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六大要素为什么有费用没有成本
答: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专业的说法,会计有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准则里的费用有具体的定义,界定为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利润分配无关的利益总流出。这里的费用包括所说的成本(营业成本)和费用(期间费用)。

会计六大类,哪个记借方是增 哪个记贷方是减
答: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有一句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说每一笔分录都有借方、贷方,而且每个科目的借贷两个方向的总的金额是相等的。

现行的三个会计制度包括什么
答: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18号 2006年10月30日...

会计的基本原则
答:会计的基本原则,又称“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基本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本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8个。

一般会计中期期末是指什么时候?
答:首先看是否限定期限 如商业承兑汇票 规定6个月 那么他的中期期末就指的是第3个月末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期末存货如何计量?
答: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1.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货发生部分减值):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

会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三)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

我国会计法规对会计年制和会计期间是如何规定的
答:会计年年制,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基本是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期限;会计期间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包括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什么?
答:问题五: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什么?
答:3.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4.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