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7月22日

作者&投稿:豆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7月22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1年07月22日——星期五

卡扎菲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对话

【的黎波里消息】据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1日发表讲话,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任何对话,并再次强调决不会投降。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还表示绝不会投降。他说,利比亚人民不会惧怕北约的空袭,不会向敌人投降,战斗将绝对有利于利比亚人民。

北约21日对卡扎菲军队控制的兹利坦市发动了更密集的空袭行动。空袭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还炸毁了一些储藏食品的仓库。

近期,非盟、联合国等一致寻求通过政治手段促使利比亚冲突各方展开有效对话,解决利比亚危机。但由于利比亚政府和反对派在卡扎菲是否下台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非易事。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即:“大国们(中国除外)”要求“他本人必须下台”、才能“进一步”去达成““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

●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在此之前,自法国国防部长于7月10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从而正式接纳“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核心观点”之后,我们知道,在利比亚问题上,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美国态度的变化

其一,是美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据媒体报道,美国代表团7月16日在与卡扎菲特使谈判时,曾经表示:如果卡扎菲自动交出权力,可以为他寻找避难地,并提供安全保护,可不受国际司法追捕,并“提醒”卡扎菲--交出权力的时间越早越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口中的“越早越好”有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美国负责与卡扎菲势力进行谈判”的代表团说了,卡扎菲越早交权、获得的保护就越大!

第二层意思,而根据“卡扎菲方面”的说法,美国人还说了:卡扎菲应迅速作出最后决定,不要再浪费时间,否则,卡扎菲不会再有安全避难地或避难国家;

●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上述情况不难明白两点:

第一点:美国人的态度转变(或者更准确地讲,美国态度的“愿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第二点:表面是在“逼”卡扎菲“尽早交权”,实则是在“强调”卡扎菲“拥有”选择权,也就是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他本人必须下台)”的基础上,他可以选择“有安全避难地(利比亚境内)”与“避难国家”。

●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其二,是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国(欧盟)态度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据报道,7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承认作为谈判方之一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拉夫罗夫重申,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

而就在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军事途径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寻找妥协的办法。我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能够达成妥协。”

●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于“欧(德)俄”领导人会谈之后突然“出现”的“认为(俄罗斯总统说两派能够达成妥协)”,与俄罗斯外长所强调的“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形成了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在“几经反复”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方方面面”在“其它战略方向(中东、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南美、非洲、东欧、特别是南欧等)”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由如下几点构成,即:

其一,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谈判方之一,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

其二,军事途径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

其三,俄罗斯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势力)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势力)之间能够达成妥协,即:利比亚政治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其四,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也就是说,俄罗斯无意成为卡扎菲下台后的避难国。

●“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

事实上,在“上述四点”之中,我们没有将“卡扎菲必须下台”归纳进去,因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原因如下:

第一,“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形成的“利比亚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令“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特别是“俄罗斯科索沃政策”、特别“俄罗斯全球战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再谈“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之所在

而早在“利比亚之乱”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指出:在策动“埃及之乱”后,“美国利比亚政策”之所以愿意与“急于拿到利比亚”的欧盟联手策动利比亚之乱,其“利益核心”在于:

第一,“借机”分裂利比亚、并用“必然倒向美国的卡扎菲势力”去制衡“暂时亲欧的反对派势力”,从而将利比亚中央集权解构,并由此为支点,挑起并利用利比亚与其它国家的、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矛盾,或以主权争端、或以宗教争端,挑起各个国家、诸多部落间的争斗,慢慢“模糊”靠近欧亚海上运输线一侧的非洲国家的边境,从而将北非、甚至整个非洲“索马里化”,继而即可破坏对“中欧”都非常重要的“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也可破坏“中国经济”之 “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还可威胁“欧洲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并伺机挑起、特别是激化“中欧”基于“维护各自非洲利益” 而必将产生的战略矛盾。

第二,由于利比亚与科索沃“跨海(地中海)”相望,因此,一个混乱的利比亚、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美国对“欧盟稳定”进行“跨海一击”、从而将“科索沃战争”对欧盟(欧元)沉重打击的“旧电影”重新“翻拍”的支点。

在这个问题,受美国“暗中保护”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卡扎菲(或卡扎菲势力)已经“非常不智地”地、替美国人喊出了“如果北约(欧盟)继续轰炸,就准备攻击欧盟民用目标”的“口号”。

毫无疑问,一旦欧盟境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如果欧盟“胆子够大”、特别是如果“实力够强”、那么,这笔账是很容易就算在卡扎菲身上的。有关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俄罗斯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因此,就目前而言,对同样作为“能源与矿产供应中心”的俄罗斯而言,未来出现一个“苏丹化的利比亚(分裂)”、特别是“索马里化的非洲(没有中央政府)”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但是,俄罗斯也明白,“这些利益”完全从属于“东欧利益(以乌克兰利益为代表)”,而“乌克兰利益”的“维系”,从格鲁吉亚战争的“后续发展”中就可以看出,又主要利益于一个虽无互信、但互动频繁、且日益靠拢的“俄欧关系”、以及虽有分岐但基本稳定的“俄中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得益于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

由于必须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无法”专注于一处(利比亚、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正是“利比亚政策”其实可以“较”中国“还要超然”的俄罗斯、“其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在两个层面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同样,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防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的问题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但能否维持这个“利益交集”,也是有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中欧”是否决心共同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否则,目前不足以独自维护 “欧亚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中国经济”,必然“侧重于”所谓的“最低内循环”,从而“专心准备”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南海(东南亚)、西亚(伊朗)、南亚(巴基斯坦)、中亚(上合组织)、俄罗斯、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外加中国台湾的“经济循环模式”。

●在满足一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利益交集”的

另外,如果“国际社会”最终能阻止“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从而阻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那么,在防止欧盟“有效控制”利比亚、继而全面排挤“非欧势力”的层面上,“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的“利益交集”的。

而这种“利益交集”恰恰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在“以利比亚最终解决方案”的“构建进程”为基础,“大国们”去“构建”一个“有效制衡”欧盟的“制衡框架”之“构建基础”。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利比亚之所以是个“观察点”,在于通过这个观察点,即可以观察“方方面面”的利比亚政策、非洲政策、也可以观察到“各自”在“欧亚海上运输线”稳定问题上的态度,各自的中东利益取向,甚至可以观察到各自在南亚问题、东北亚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亚问题、南美问题等、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取向”。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上述这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质”上又都从属于“伊核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对上述内容加以简化,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从“方方面面”之“利比亚政策”的“变与不变”中,我们其实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各自的伊核政策”。当然了,对“中欧俄美”这“四个大国”而言,“伊核政策”就是“自己的全球战略”。

●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

对比“俄罗斯最新利比亚政策”的“四点”,其实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从中国政策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言”、特别是 “行”来看,“中俄”的利比亚政策具有“高度的一致”,也就是说,在“方方面面”于“其它战略方向”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中与俄的利比亚政策”仍然保持着“足够的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中俄”也在“保持着高度一致”,这还意味着在伊核问题上,“中俄”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协调。

●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所有核心观点”

另外,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德国(欧盟)基于全球最新形势“主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沟通”、而俄罗斯也于7月19日间接给出自己的“利比亚最新政策”之后,也是继法国国防部长声称“军事解决不了利比亚问题,应该政治解决”之后,7月20日法国政府的态度再次出现了重大变化:法国外长朱佩7 月20日表示,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法国(欧盟)表示“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的背后,结合其之前的即有立场、即: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所有核心观点”。

由于中国对“卡扎菲是否下台”是“没有立场”,而“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并不重要,但“卡扎菲下台”对欧盟很重要,不过“下台后的卡扎菲是留在国内、还是避难国外”对欧盟并不重要,特别是,“卡扎菲势力不要与反对派进行和谈”对“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很重要,因为,“两派势力进行的谈判”一旦最终达成“妥协”、并实现利比亚的“由乱至稳”,也就意味着利比亚仍然会是一个“主权完整、统一”的西非国家,从而就此打断“埃及之乱”的策动者,企图将“埃及之乱”沿地中海海岸方向、以“苏丹模式”,经利比亚、突尼斯、向阿尔及利亚方向延伸;再以“索马里模式”,向整个非洲大陆蔓延、将非洲“索马里化”的势头。

●“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欧俄美”之间在经过“其它战略方向”的一番“核心利益的排列与组合”之后,尽管“美国利比亚政策”已经对欧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让步,但是,让步的结果却是,“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同时在许多层面上,却又在尽可能地靠近“中欧俄”中的“大多数”的“要求”。

●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

不难看出,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即:尽管因“执着于西方必须主导国际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而令“欧盟与美国”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走得很近,比如,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欧盟仍然更多地是在与“中俄”保持着战略协调,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走得更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举的例子,仍然是: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看似非常矛盾,实际一点儿也不。

至于怎么理解?这要看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方面,欧盟的确在应美国要求,在联合国相关决议案之外,对伊朗实施着更加严厉的制裁,但是,另一方面,欧盟的制裁、又远较美国“要求它做的”要宽松得多!不仅没有伤及伊朗经济的根本,还在与伊朗保持着“充分的”经济往来,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所乐意看到的!或者说,“欧盟伊朗政策”仍然是符合“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对下面这几则新闻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胡锦涛应约同同南非总统通电话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应约同南非总统祖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两国元首对双边关系发展感到满意,表示愿意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祖马通报了非盟就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所作努力,表示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非盟将继续同中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胡锦涛指出,当前,利比亚局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令人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尽快就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谈判,以政治手段和和平方式解决纷争,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中方认为,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利比亚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决定,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自主选择。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该为此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胡锦涛指出,南非和非盟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非洲各国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决心。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愿同南非和非盟就利比亚问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朝鲜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扩大发展同东盟关系

【平壤7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2日表示,朝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派遣大使,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发言人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说,朝鲜一直非常关心同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东盟发展关系。东盟目前已成为基于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平等的原则,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有力的政治经济组织。

发言人说,朝鲜认为同东盟发展关系将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并先后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朝鲜政府按照现实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朝鲜同东盟的相互信赖和互惠合作”。

美军称:正在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军运输司令部司令的空军将军威廉•弗雷泽21日说,美军正在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以防通过巴基斯坦的补给路线出现问题。

弗雷泽当天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驻阿美军大约35%的给养通过巴基斯坦运输,其他则通过阿富汗北方的国家和空运运输,如果巴基斯坦关闭运输路线,驻阿美军的补给必然面临问题。

弗雷泽说,据他所知,运输司令部正与主管阿富汗战区的中央司令部合作,一旦巴基斯坦关闭运输路线,将采取措施降低其对部队产生的影响。他说,相关计划已经展开,运输司令部正与海湾地区国家协商,以获取港口使用权,这样就可以利用船只将驻阿美军给养送至港口,随后空运进入阿富汗。

巴基斯坦是美国向阿富汗运送军需的重要中转站,但近期两国关系降温,美国决定暂停对巴约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国每年向巴基斯坦提供约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时事点评】就“胡锦涛主席应约同同南非总统通电话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祖马通报了非盟就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所作努力,表示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非盟将继续同中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第二,胡锦涛指出,当前,利比亚局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令人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尽快就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谈判,以政治手段和和平方式解决纷争,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中方认为,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利比亚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决定,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自主选择。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该为此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胡锦涛指出,南非和非盟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非洲各国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决心。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愿同南非和非盟就利比亚问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将“非盟”看得非常之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第一段文字的关键就是“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以及非盟“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

而第二段文字的关键就是:“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以及“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

非常清楚,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将“非盟”看得非常之重。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大国彼此之间”的“有效制衡”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因其对通过上面这组新闻、去理解“中非之间的战略互动”、“中朝之间的战略互动”、东盟通过落实《南海行动准则》的“指针案”,“美军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以及今天的讨论内容,等等,都至关重要,因此,特意援引如下:

.............................................................

基于“欧盟日前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及朝鲜官方首次确认披露“欧盟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等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样几点:

第一点,这是朝鲜官方首次确认披露“欧盟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的“主要情况”;第二点,针对欧盟的小九九,在朝鲜根本不理睬欧盟在利比亚玩的“小插曲”、且“明确警示”此路(从美韩同盟一侧登陆)不通之后,在“利比亚问题上(其实是欧元稳定问题上)”急于获得中国“实质性支持”、也就是“强扶”的欧盟,终于等不下去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欧盟委员会终于“7月4日”,也就是在“欧盟专家组于今年6月访问朝鲜”之后近一个月之后,“才”决定向朝鲜提供价值1000万欧元(约合1452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以帮助65万人摆脱严重营养匮乏的问题的“真正原因”。

●对欧盟的“主动上门”,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三点,合乎逻辑的是,对欧盟的“主动上门”,随着这份正式披露,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欧盟的这点作粮食援助,对朝鲜而言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朝鲜在“披露”暂未说明提供的具体数额和时间。这就是说“总的数额待定”、完成的时间也待定。

显然,在“两个待定”中,朝鲜(中国)也很容易与欧盟达成“慢慢游戏”的默契。

●中国眼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

第五点,.事实上,一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朝鲜(准确地讲,是中国、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准确地讲,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对中国而言,除此之外,还需要欧盟实质性提升“中欧间经济、特别是金融与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从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南下与北上战略”。

只有这样,中国(人民币)才会将目前正在执行的,欧盟(欧元)急需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从“弱扶”提升至“强扶”的状态。

●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

值得强调的是两点是:

第一,在欧盟是否支持、至少是“不反对”中国“南下战略”的层面上,“利比亚”也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显然,如果欧盟为拿到一个“统一的利比亚”而承诺以“切实的措施(其实就是一个可行的战略框架)”,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的战略利益,那么,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就算“初步达标”。另外两块是中东、与南美。

●中国的非洲战略构想

第二,通过我们的观察,中国决策层显然将欧盟“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战略利益的“可行性战略框架”,建立在“以非盟为核心、以“中欧俄”、必要时,甚至可以包括美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为平台”的“战略构想”上了。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配合中国随之出现的“远洋作战能力”,中国才能在“切实可行”的层面上“有可操作性”!

●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显然,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非洲这块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另外两块还是中东与南美。

基于我们之前的观点,中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并没有被“埃及之乱”所打断,仍然呈现出连续性。

●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

而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中欧间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合作”则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

最新消息是,7月8日,欧洲央行跟随中国央行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从而令其基准利率上升至1.50%。

●再谈中国“率先加息”是一种“政治加息”

我们再次强调,针对中国去年的“率先加息”,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定位为“政治加息”,之所以如此,在我们看来,根据如下:

第一,在经济层面上,在“欧美”基本上执行零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率先加息”将令人民币与欧元、美元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从而先是极大地强化“热钱”流入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强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阻断其资金的“正常来源”,最后则是严重压缩中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慢慢窒息中国经济的活力。

这一点,已经在中央近日开始强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谓“政治热钱”,寻求的是搞跨中国经济的“战略目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率先加息”且“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境外“零成本”的“热钱”中,相当部分是“政治热钱”,也就是说,这部分“政治热钱”甚至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只以继续推升中国房地产泡沫、推升中国通货膨胀,从而推升中国“继续加息”、直到率先进入“不可逆加息周期”,并将利率调升至不能再高的水平,从而为欧洲、特别是“美国资本”届时突然启动加息周期、迅速将利率高企、通货膨胀高企、承担中国大部分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而能活下来的中、小企业也将始终在利润极其微薄的困境中挣扎的中国经济,立刻送进“通货紧缩”,从而完成对中国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关键一环”、继而搞跨中国经济为“主要目的”。

最新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133c80102dqus.html
以后可以百度搜索你要查询的内容的
不要再提问中被动等待
而应在搜索中主动出击
比如“2011年07月22日”或者“2011年7月22日”
前面加上更具体,不加的话更全面,因为有的不一定写全。

http://hi.baidu.com/zhrs110/blog/category/%B6%AB%B7%BD%CA%B1%CA%C2
全集

http://blog.sina.com.cn/u/1401406511

东方时事解读里面都是什么人~

东方时事的评论看着很过瘾,就是不太好懂,可以看东方时事的公众号dftimes,讲的很清晰,

楼主,我来告诉你吧。
百度 东方时事时评 第一个就是他的博客,里面有他的所有文章,而且
博客上不只有东方的评论,还有其他人的时评。
我就经常关注,
楼主采纳吧。

2011国内时事政治
答:[体育]郎平:上海网上占据绝对优势 不提争冠并非谦虚01-29 23:22 [国际]泰国总理称泰柬边界问题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01-29 23:53 [国际]海地霍乱致4030人死亡20万人受感染01-29 23:53 [国际]视频:埃及军方坦克驶上街头维护治安01-29 23:20 [国际]欧盟称将致力于今年7月完成多哈回合谈判01-29 ...

关于“微”的主题阅读(12分)【微力量】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
答:小题1: “微”有微小、微博、温暖、底层之意。(1分一个要点)小题2:C小题3:⑴网络社会(全媒体时代)的到来;⑵对时事了解的即时(迅速)性;⑶草根民众的传递感受的需求;⑷快节奏社会的需要;⑸“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等等(说出3点即可)小题4:例:更近:一个微小的力量的...

86年12月31日出生 男 属牛 水瓶座 2011年运势
答:农历六月 乙未月(阳历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0日) 干支乙未,此月生肖牛与月令未相冲,凡事多反复动荡,工作、事业、婚姻方面难以成功,建议在本月内多与他人交流,听取意见,休养生息,将重要的计划推迟,以保证一击成功。 农历七月 丙申月(阳历2011年7月31日——2011年8月28日) 干支丙申,申金泄耗丑土,此月...

2011年2月5日到2月17日新闻联播播出的国内外时政大事 每天1条 要详细...
答: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10年2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四、02月22日中广网报道,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

求2012年50条地理时事!!!急急急!!!
答:50条,坑爹啊。1.格林兰岛表层冰面1、地质灾害:2011年5月9日发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滑坡事件,事件造成2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0万元。国土资源部认为,根据调查,滑坡灾害产生的原因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降雨、采石场开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2011年7月5日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

2011年中考时事历史热点热点问题
答: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5)走向联合:...

2011年在1月份20日后的时事政治
答:5、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1月22日无果而终,各方也没有商定下一轮谈判的时间。6、伊朗核问题新一轮谈判1月21日至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及德国代表出席,但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7、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1...

本月世界冲突时事报道2011年1月或2月
答: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

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9月23日在哪儿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答:1、最早转载东方时事解读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天涯,二是askwen.com,其它都比较晚 2、以往各期东方时事解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2898100_5_1.html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2898100_5_1.html ...

从2011年1月24日开始的时事点评 字数是200字左右,一共十篇就可以了...
答:巴西里约州政府22日宣布,已有794人在1月11日以来的洪水和泥石流中遇难,此外还有430人失踪。根据里约州卫生部门22日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新弗里堡市有387人死亡,特雷索波利斯市有319人死亡,佩德罗波利斯市有66人死亡,苏米多鲁市有22人死亡。里约州政府还宣布,截至22日晚已有430人失踪。由于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