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的中文简介 切丽·布莱尔的基本简介

作者&投稿:独孤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托尼·布莱尔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金牛座)生于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大律师,1994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封为枢密院的一名官员。自1994年起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时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以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目录

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基本信息
成长过程
个人履历
政治生涯
家庭情况
执政十年语录
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与国会的关系与媒体关系与戈登·布朗的关系宗教信仰批评对美关系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与工党的关系支持率
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捐款遭批
自传惹麻烦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姓名:Tony Blair   中文名:托尼·布莱尔   全名: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出生年月:1953年5月6日   出生地: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性别:男   国籍:英国   家中排行:老二   哥哥:威廉·布莱尔   妹妹:萨拉·布莱尔   父亲:利奥·布莱尔(养父:格拉斯哥的詹姆斯·布莱尔)   祖父:查尔斯·帕森斯(艺名:吉米林顿 )    祖母:西利亚·瑞旧维   母亲:梅泽尔   身高:6英尺1英寸(1.85米)   星座:金牛座   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   幸运物:上面有红、金、白等多色斜条花纹的“幸运领带”   喜欢的钢笔:“丘吉尔”牌钢笔   牛津时最好的朋友:麦克·佩里   喜欢的小说家:华尔特·司各脱爵士   好友:皮特   影响重要的人:艾尔文   家庭成员:夫人切丽·布斯·布莱尔,长子尤安·布莱尔 (Euan),次子尼基 (Nicky),女儿凯瑟琳 (Kathryn),三子利奥 (Leo)   小学: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   中学:费茨公学   大学: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   学历:牛津大学费蒂斯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学位
托尼·布莱尔
大学时参加的乐队:“卑劣的谣言”乐队   党派:工党   信仰:基督教   健康状况: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   热爱的运动:喜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   曾任职务:英国首相   性格特点:在哥哥眼中:他是一个好孩子,而且完全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对手足之情,过去忠贞不渝,现在依   然如此。在同学眼中:为人真诚体贴”,“思维敏捷,擅长表达,足以舌战群雄。   拿手菜:首推意大利肉酱面   爱听的音乐:德彪西的古典音乐,以及甲壳虫乐队和 Free 乐队的摇滚乐   爱读的书:政治类传记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读物   感兴趣的事: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   记得最清楚的日子:七月英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和伦敦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那两天   最重要的来访者:曼德拉和克林顿   崇拜的人:丘吉尔的铁杆“粉丝”   喜欢的食物:北京烤鸭   著作:《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   与中国的渊源史:1988年曾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以首相   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优点:高大英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富有爱心,孝敬父母 ,思维敏捷,长于表达 ,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喜欢社交,不咄咄逼人。   简短史:上大学前在巴黎刷过盘子,站过吧台;系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0年5月,创下了近150年来英国在职首相喜得贵子的纪录,而且未休产假;与妻子相敬如宾;迫于妻子的严厉政策而戒烟;对朋友不错;对子女有爱心,常开车送孩子上学;注重仪表;即便心情不好也亲自处理公务;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瓦尔特·斯各特的代表作《艾凡赫》;保持了良好体形;与丈母娘关系融洽。编辑本段成长过程
  (1岁)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岁半)1954年圣诞节乐,前往澳洲,在四个星期中的航行中,在船上无休止的唱歌和跳舞和淘气行为。   (1岁半-4岁)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托尼·布莱尔
(4岁)1957年,参加当地一个学校的音乐会,会上他又唱又跳,如入无人之境,他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带他离开了舞台,安静地坐下来观看。   (5岁)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5岁)1958年,进入一私立小学读书   (8岁)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他经常显示出对公众掌声的偏好。   (8岁)1961年,第一年未的考试,他名列全校第三,对<圣经>了解很多,是个的基督徒,擅长体育,田径运动,板球,橄榄球,1965年-1966年学校的最佳橄榄球手。   (10岁)1963年,搬家到杜尔汉姆郊外的米多斯山28号。   (11岁)1964年,利奥中风。   (11岁)1964年,威说到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寄宿学校去读书,妹妹萨拉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12岁)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候选人。   (13岁)1966年,进入费茨公学,托尼形容“费茨公学缺乏理论功底,基础课师资力量差”。   (14岁)1967年,夏季,当上校板球队队长。   (14岁)1967年,参加辩论,讨论越南问题和货币贬值问题。   (16岁)1969年,同5个孩子组成了演出小组。   (16岁)1969年,讨论议会有关罢工和议案和英国对尼日利亚的干涉问题。   (16岁)1969年,6英尺高(1.8米高)   (17岁)1970年,与一个叫安吉`亨特的反叛女孩成为好朋友,14年后,成为了他私人办公室的头,最信任的顾问。   (18岁)1971年,从费茨公学毕业。   (19岁)1972年,请了一年的假,在费茨公学挂名,更好地了解社会。   (20岁)1973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参加戏剧<女神>,女朋友玛丽`哈融。   (21岁)1974年,女朋友是牛津大学最美的女人苏西`帕森斯。   (22岁)1975年,参加“丑陋的呢喃”乐队。   (22岁)1975年6月,离开大学,未作出对政党的选择。
托尼·布莱尔
(22岁)1975年7月,梅泽尔去世。   (22岁)1975年,去伦,搬进艾菲尔德大街公寓,成为工党党员。   (23岁)1976年,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每晚很晚回到公寓,坐在床边阅读圣经,第二天早上他总在黎明来临之前起床复习功课,取得律师资格。   (24岁)1977年,加入工党第二年,离开伦敦来到法国,提高法语水平,在宾馆当过服务生,到保险公司当过抄写员。   (24岁)1977年,回到英国,成为艾尔文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26岁)1979年下午1点45分,抽完最后一枝香烟,同切丽`布斯结婚。   (27岁)1980年夏天,住进伦北部的海克尼E8区表普里丁路59号。   (27岁)1980年11月,第一次参加工党议员候选人选举失利。   (28岁)1981年2月,当选为支部书记。   (28岁)1981年秋,补缺为选举中的提名做议员候选人,失利。   (29岁)1982年4月1日,地方选举中,打败三人,成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4月28日,参加工党一个集会,切丽布莱尔发表演讲说“她非常高兴同两位托尼站在一
托尼·布莱尔
个平台上,他们开启了好怪社会主义的追求,刺伤了托尼的自尊心。   (30岁)1983年5月9日,撒切尔宣布大选。   (30岁)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为塞奇菲德区工党候选人。   (30岁)1983年6月,当选为工党候选人。   (31岁)1984年,在特林顿买了一座房子。   (31岁)1984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   (32岁)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   (32岁)1985年,长子尤安出生   (34岁)1987年,心脏犯病   (34岁)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34岁)1987年,竞选影子内阁失利,成为影子内阁贸工部长副手。   (34岁)1987年11月24日,写文章的同电台直播下议院半论。   (35岁)1988年,开始给<时代>周刊写文章。   (35岁)1988年5月,安吉`亨特成为托尼顾问。   (35岁)1988年11月,参加影子内阁竞选,排第九,成为能源部长。   (36岁)1989年,大女儿凯瑟琳出生   (37岁)1990年,布莱尔同布朗访问澳大利亚。   (39岁)1992年7月8日,影子内阁选举中,排第二,任内务部长。   (40岁)1993年1月,前往美国学习。   (41岁)1994年5月12日,上午8点5分,史密斯去世。   (41岁)1994年7月21日,成为工党领袖。   (41岁)1994年7月23日,搬进新办公室,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一项荣誉,成为一名框密院官员。   (42岁)1995年初切丽被选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43岁)1996年4月,来到美国。   (43岁)1996年4月12日,同克林顿亲切会谈半个小时。   (43岁)1996年11月,李岗清访问英国,托尼送<新英国>。   (44岁)1997年3月17日中午,梅杰宣布5月1日大选。   (44岁)1997年3月18日,<太阳报>宣布支持布莱尔。   (44岁)1997年5月1日,入主唐宁街。   (44岁)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归   (44岁)1997年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礼   (44岁)1997年10月21日,唐宁街会见了董建华。   (44岁)1997年12月,访问纽约时,星期六夜晚在黎明时起来去找教堂。   (45岁)1998年秋正式访问中国。   (46岁)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顶”千年盛典   (47岁)2000年5月20日,利奥出生   (49岁)2002年8月,承认建造千年穹顶是个错误   (51岁)2004年,因心脏问题住院   (51岁)2004年7月,前往雅典观看奥运会   (51岁)2005年7月,帮助伦敦赢得申奥主办权   (51岁)2005年7月,伦敦爆炸    (52岁)2005年,给一中国女孩回信,并附签名   (53岁)2006年8月,在曼彻斯特工党大会上宣布一年后退位   (53岁)2006年7月,英格兰参加德国世界杯,在英格兰车上签名   (53岁)2006年7月,对外称如英格兰获胜,将跳机器舞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切丽
(53岁)2006年10月20日,给武汉一家医院来回贺建院140周年   (53岁)2006年10月24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53岁)2006年10月26日,大加赞扬纽卡斯特尔联队球星阿兰·希勒。   (53岁)2006年10月31日,最难熬的一天了,英国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举行辩论   (53岁)2006年10月31日,在伦敦出席时尚零售学院新校址开幕式   (53岁)2006年11月3日,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会面中提出新的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提议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布莱尔1983年进入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财政、贸工、能源和就业事务副
托尼·布莱尔
发言人,1992年起任内政事务发言人。他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后,对工党大胆进行革新,对原保守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布莱尔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和音乐;著有《新英国,我眼中的年轻国家》等书。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布莱尔195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员,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杜伦(Durham)度过的。布莱尔在有“苏格兰的伊顿”之称的费茨中学接受教育,后来又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法律,并获得学位。大学毕业后,布莱尔在1975年加入工党,1982年代表工党在一个传统的保守党选区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参选国会议员失败。在1980年代早期,布莱尔在工党内被认为是“软左派”(soft left),当时这一派正试图控制工党。   1983年他当选为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国会议员,并连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党两次在大选中败于撒切尔夫人之后,布莱尔坚定地站在党内改革派一边。他与改革派领袖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合作,成为影子内阁的一名成员,将工党改造成一个更温和的政党。当基诺克因1992年工党选举失败而辞职之后,布莱尔继续在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脏病发去世,布莱尔与影子内阁的另一名成员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而布朗则将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布莱尔与布朗一起改造工党,修改其党章,去除了有关国有化的政策,而更强调自己善于财政议题(当时的保守党政府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并将自己称作“新工党”。   虽然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对手和工党传统支持者的批评,这些改革却是成功的。工党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党政府关于欧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败丑闻的影响,“新工党”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获得了一边倒的巨大胜利。   布莱尔是20世纪英国第一个在职首相在唐宁街生子育儿。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   在2001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任的工党首相。保守党领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辞职,他是自1920年代奥斯丁·张伯伦以来第一位没有成为首相的保守党领袖。   在911事件后,布莱尔很快地宣布与美国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他参与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着这个角色,访问了许多其他国家领导人可能认为太危险的国家。   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虽然这项计划具有很高的争议性。布莱尔很快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被认为比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虽然萨达姆被指控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英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理由,布莱尔也强调萨达姆践踏人权的记录,以此来为战争辩护。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英国军队也参与其中。战后至今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在英国国内造成了针对首相的很多争议,其中很多是来自工党党内的。工党内有许多人不喜欢布什,并且反对伊拉克战争。
托尼·布莱尔和夫人
2003年8月1日布莱尔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但是大卫·凯利博士的死亡阴影笼罩着布莱尔,工党内没有任何庆祝活动。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两天可以算是布莱尔政治生涯中最危险的两天,被称为“在地狱中的24小时”。由于工党内部的反对,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没有办法通过二读——这是他上任后面临的首次类似的政治危机。第二天,关于大卫·凯利博士死亡调查的赫顿报告也将公布,大多数人预测报告将指责布莱尔及其政府。最终,关于调涨大学学费的法案以5票之差获得通过。而赫顿勋爵的报告则着重批评了BBC的报导不周,而对政府的失误只是轻描淡写。   虽然赫顿报告为大的部量辩护,有关导致伊拉克战争的情报使用问题又浮上台面。布莱尔最终决定再启动另一项调查,而这次是评估战争爆发前情报的使用。   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在自己位于英国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宣布将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结束长达10年的首相岁月。他同时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为“接班人”、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让路。   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但面对种种批评,于2007年6月27日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布莱尔全家
布莱尔的太太谢丽·布莱尔(Cherie Booth)是著名律师,两人在1976年相遇,当时他们都还在读法律。他们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最小的儿子里奥(Leo)出生于2000年5月20日,是20世纪第一位出生在现任英国第一家庭的孩子。虽然布莱尔一家一直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隐私不受侵犯,但是还是有很多关于第一家庭的报导。布莱尔的大儿子曾被报导喝酒狂欢以庆祝中学考试结束,而这份报导是在布莱尔所提出对酒醉人士罚款的政策两天以后。   他的太太和孩子都是天主教徒。   2003年10月19日布莱尔曾因心脏问题接受治疗。编辑本段执政十年语录
  1997年2月,在首相府外向人群发表讲演时说:“本届新工党政府的执政将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准,整个国家的利益为准,已经说的够多了,现在是行动的时

《经济学人》封面人物布莱尔(12张)刻。”   1997年8月31日,在戴安娜王妃于去世时称:“她是人民的王妃,她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中将永远是人民的王妃。”   1998年7月8日,在谈到有关信任是政府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设想时说:“作为政府,我们必须要在清白方面小心谨慎,要让人们知道我们不存在任何方面或形式的不当。”   1997年11月16日,就政府允许一级方程式赛事可不受烟草广告禁令限制、赛事老板向布莱尔所属工党捐款一百万英镑而失去公众信任时发表讲话称:“我认为大多数与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   1998年4月7日,抵达北爱尔兰签署“美好星期五协议”之前发言称:“像今天的日子,我的意思是:今天不是奏乐的日子,我们可以将那些东西留在家里,但我感到历史的手在拍我们的肩膀。”   1997年5月27日,在巴黎北约峰会就国际关系的未来表达希望说:“我们这一代是可以思考在我们整个生命中不发生战争、不派我们的孩子参加战争的一代。这是一个无价的奖励。”   1999年3月26日,宣布英国参与北约对塞尔维亚发动的空袭行动时说:“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必须让世人知道我们不允许野蛮战胜正义,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2001年9月20日,就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向美国表达支持时称:“我对你们说,我们现在与你们肩并肩,没有任何迟疑。”2003年3月13日,向议会解释为何应该发动伊战时说:“这不是软弱无力的时刻,这是表明我们将为我们所公认的正义挺身而出,表明我们将与暴政和独裁、恐怖分子作斗争。他们使我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表明在这一决断时刻,我们有勇气作出正确的事。”   2004年10月1日,宣布2005年大选将是他所参加的最后一次大选时称:“如果我当选,我将执政至第三个任期结束为止。我不想要求第四个任期,我不认为英国人民想要一个执政时间如此长的首相。但是,我认为现在解释我的意图是一件明智的事。”   2006年9月7日,宣布将于一年内离任:“我本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但是,数周后召开的党代会将是我作为党魁参加的最后一次党代会。下周召开的工会会议也将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工会会议,这可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2006年9月26日,在工党会议发表告别讲演:“你们给了我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我们在一起为了英国所取得的一切。明年,我将不会再发表讲演,但不管我未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我都会与你们一起,祝你们一切好运,祝你们获胜。”   2006年12月19日,总结他的政治经验时说:“首次进入政坛,我想取悦所有人。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识到无法取悦所有人。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人们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布莱尔学说。”   2007年5月10日,在他宣布将辞去首相职务时说:“我担任首相职务已经整整10年,在当今世界,在这个职务上,我想这已经足够长,对我是如此,对这个国家尤其如此。有时候,克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下。”回首刚成为首相的10年之前,布莱尔说:“那时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极高,有时可能太高...扪心自问,我自认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我可能有错误,这将由你们来判断。但相信一点,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编辑本段首相任职期间
入主唐宁街
  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   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白高敦接任,而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
与国会的关系
  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除首相答问环节外,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
与媒体关系
  2002年,布莱尔在北约俄罗斯会议   一般认为,布莱尔应付媒体的技巧远高于他在国会辩论的能力。他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显露出政治领袖应有的魅力、往往给予观众现代、不拘谨和善于表达之感觉。或许世人对布莱尔留下最深刻的电视讲话,就是他在1997年8月对韦尔斯王妃黛安娜之死所发表的演说,当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黛安娜,及后即广为人们所竞相采用。
与戈登·布朗的关系
  早在约翰·史密斯于1994年去世后,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两人曾同被视为新党魁的热门人选,
布莱尔和布朗
而他们两人亦曾许下诺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于白高敦认为自己资历较高,布莱尔理应会让路给他,但后来两人却发现布莱尔更取得公众的支持。到1994年5月30日,白高敦向布莱尔答应不竞逐党魁之职,而据知布莱尔则答应担任党魁一定时间后就会退位(一说8年),以作回报,但是布莱尔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二人中间有任何交易。但有关的传闻后来更在2003年9月被英国第四台拍成电视剧。
宗教信仰
  布莱尔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布莱尔的妻子彭雪玲本人就正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批评
  对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对美关系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布莱尔已经与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此后乔治·W·布什虽然接任美国总统,但布莱尔仍与他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政治同盟,并积极在外交政策上连成一线。不过,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布莱尔尤如布什的外交部长。此外又有人直指布莱尔是「布什的卷毛狗」,反映出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国的感觉。就连美国国务院官员肯德尔·迈尔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什对待英国首相的态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认为两人的联盟是单向的,布什没有回报布莱尔,两者之间也不是互惠互利。
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
  布莱尔早年加入工党不久以后,便加入一个叫工党以色列之友的组织。后在1994年,一位昔日与布莱尔在同一所律师行工作的同事,在一次以色列外交官所办的晚宴中,向他介绍一位叫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后来成为利维勋爵)的人。利维是流行音乐界的大人物,也是位热心于协助犹太小区筹款的人。布莱尔与利维未几就成为了好朋友,两人更时常一起打网球。
与工党的关系
  布莱尔在任后期迟迟未交代下台的确实时间,使他受到了英国传媒和国会议员的批评。据报,有内阁阁揆相信布莱尔迟迟不交代下台时间,是因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选[32]。在2006年暑假,布莱尔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国后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对他的下台时间作揣测,结果激起不少工党忠实支持者的不满。
支持率
  在2006年5月, 《每日电讯报》曾报导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当年韦尔逊将英镑贬值后,以及卡拉汉在「不满足的冬天」期间所得的支持率还要低,这表示布莱尔成为了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不过,以有纪录以来计,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与约翰·梅杰曾 曾得到比这个数字更低的支持率。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布莱尔在1997年大选完结时,他曾取得了历史上英国首相最高的支持率。编辑本段卸任首相后的布莱尔

哪个。。。
http://baike.baidu.com/view/1599995.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42238.htm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简历中英文介绍~

Tony Blair May 6, 1953 in Edinburgh, was born in northern England city of a middle class family. He graduated from St. John's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Law, became a barrister in 1984, the Privy Council in 1994, was crowned Queen of the members 托尼布莱尔5月6日在爱丁堡1953年,是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城市。他毕业于圣约翰学院牛津大学法学院,成为1984年,1994年枢密院律师,被加冕为皇后的成员

切丽·布莱尔在从小就对政治凸显非同一般的热情,切丽·布莱尔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修读法律,获得一级学士学位;1976年年成为大律师。她于1980年3月29日与托尼·布莱尔结婚,有四个子女:尤安(Euan)、尼基(Nicky)、凯瑟琳(Kathryn)和里欧(Leo)。切丽·布莱尔曾于1983年参与英国地方选举,惟不幸落败。1987年她原来有意参选,后因一次自行车意外使她不得不放弃。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人,她是英国第一位有自己全职职业的首相夫人,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热情、自信、独立、坚强、果断。她是伦敦经济学院法律学优等生,王室法律顾问,成功进入英国法律的核心体系,荣膺“御用大律师”的最高荣誉。执着于崇高理想,致力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成功职业女性。面对媒体她却语出惊人:“14岁时就有了长大后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的愿望,可惜,被撒切尔夫人抢了先”。

征求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
答:征求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 100 请写出他们真正名字的与中文翻译的比方:毕加索(PabloPicasso)在此先谢了,高分悬赏!越多越好!!... 请写出他们真正名字的与中文翻译的比方: 毕加索(Pablo Picasso)在此先谢了,高分悬赏!越多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8个回答 #热议# 没有文化的年迈农民工退休后干点啥好?

...的也比较好的外国诗歌,最好不要爱情诗,只要中文的就行了
答:波德莱尔(1821—1867),19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其诗集《恶之花》堪黍"开现代主义先河的划时代之作",诗人多用丑恶,恐怖,疯狂的意象再现社会现实.他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忧郁之一雨月,对着整个城市大发雷霆,向着邻近墓地里苍白的住户,从它的罐里倒出如注的阴冷,又把死亡撒向雾蒙蒙的郊区.我的猫在方砖地...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我想知道这句话的出 ...
答: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标签: 李寻欢 英国 多情剑客无情剑 你一定要幸福 川端康成分类: 随笔 这就是能够扣动我们心弦的感情,甚至很难用爱情两个字去形容它,因为爱情的指代性太过明确,一切若有若无的气息都不再有。某种貌似远离的东西总是更具吸引力,川端康成说过...

波德莱尔诗句中英文
答:7. 关于夏天的英文介绍、英文诗句、暑期避暑方案 我找了2篇 <<;夏天的味道>>the smell of summer: the wind flows beside my feet and makes me yearn for the smell of summer I love your smile seriously the leaves are falling when autumn comes nobody can know my sadness without you I think ...

跪求《大侦探波罗》里面的台词 最好是英语版的
答:就在波罗决定离岛的当晚,在众目睽睽的酒店大厅,阔绰而迷人的年轻太太在喝下一杯杜松子酒后,中毒身亡,被警方误 认为是间谍而欲走不得的波罗决定留下来,与帕梅拉•莱尔一起找出真凶…… 大侦探波罗系列-6:双重罪恶 内容简介: 一个雨天,黑斯廷斯建议心情沮丧的波罗外出度假散心。

帮我译成中文急哟...
答:专家调查了2600位年龄超过60岁的人后发现,那些超重的但健康的妇女比瘦弱并且不健康的妇女活的更久.史蒂芬,布莱尔在南卡罗南纳州学习谈论到.即使对于那些很胖的人,如果他们健康.那么他们活的就会很久,很健康.然而,有多少平民或是官员锻炼身体呢?不莱尔说如果你一个周,每天快走30分钟,你就会很健康,活的...

Vogelaere这个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应该如何翻译
答:沃格雷尔

谁有查理,波德莱尔散文诗l'étrange的资料,中法文版都行。急用!!!谢...
答:下面是中文版,不知道是不是权威,但个人感觉翻译的很不错,意思都对,还比较有艺术性。陌生人 --喂!您这样猜不透的人,你说说你最爱谁呢?父亲还是母亲?姐妹还是兄弟?--哦……我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那朋友呢?--这……您说出了一个我至今还一无所知的词儿。--...

MWG的高微中文名叫什么?
答:MWG的高微中文名叫《微观经济学》安德鲁.马斯-科莱尔等,英文名:Microeconomic Theory,by Andreu Mas-Colell Michael D.Whinston Jerry R.Green简称为MWG版微观。这是由三位哈佛教授联合撰写的,是当今最权威、最经典、最顶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MWG《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

刘波刘波
答:刘波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法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上,他的学术成就显著。2005年,他荣获“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近年来,他在波德莱尔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已出版两卷专著,如《波德莱尔〈巴黎图画〉研究》系列,深入探讨了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