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少儿频道飘扬的红领巾 (168小时的牵挂、在太行深处、今天我“上班”、大山里的呼唤 任意一期资料 飘扬的红领巾(少儿频道的)

作者&投稿:聂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68小时的牵挂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飘扬的红领巾》的首播第一期节目《168小时的牵挂》,是著名艺术家王刚担任主持的,在节目中他以其磁性的声音,声色并茂的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手拉手”的小伙伴们168小时生死牵挂的感人故事。
故事讲了杭州西湖府苑小学5年级6中队的同学与相隔3000公里青海玉树第三完小的29名同学“手拉手”结对子,成了好朋友。西湖府苑的同学们于2010年3月11日(即地震前24天)写信给结对的同学,信中介绍了自己并描述了以后想成为好朋友的心愿。信寄出后同学们便急切的盼望着收到回信,但他们的期盼却被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的7.1级地震给打断了。同学们知道消息后就开始担心着急,并且这份牵挂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加剧,终于他们收到来自玉树的29封来信时,写信日期却是4月6日,老师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来自远方的来信。之后同学们就积极地给灾区捐衣服、棉被、学习用品和其他各种物资。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也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4月14日到4月21日经过168小时的等待,结对的29名玉树学生一个都没有少,同学们都安然无恙。双方学校的8名学生在节目现场亲自见到了对方,看到他们互相拥抱时,我为他们高兴地同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3千公里的相隔距离,168小时的牵挂,29名结对的小朋友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这份感动,这份爱,一定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看完后,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并想更多的了解它。于是通过网络,我了解到《飘扬的红领巾》是由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在建党90周年纪念日前夕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它面向全国1.3亿6到14岁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家长、老师。以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和少先队活动为题材,通过名人讲真实的故事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期待下一期节目。

——观《在太行深处》有感
在《在太行深处》这个特别节目,卢奇老师为我们少先队员讲述了在革命圣地西柏破附近的沕沕水小学(中国最小的小学)师生四人的爱国精神。
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每当清明节时,都一定会带着学生去为烈士们扫墓,正如节目上说的,他们也许不会理解这样做的意义,但这样会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国的精神。
也许他们的条件不算是很艰苦,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革命先人那艰苦朴素的精神,一只小小的铅笔,连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拿起来都非常困难,如果是我们,也许用不到一半就已经扔掉了,可是他们却那么珍惜,无论铅笔多么短,都一定要用到不能用了才丢弃。他们最大的也仅仅9岁,可是却在每天放学时送那些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回家,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正像卢奇老师所说的,可贵的是日日坚持。而他们的老师,也在这个几乎没有一点前途的地方,把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学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之不懈奋斗,不仅仅尽自己的全力交给每一个学生知识,还给每一个学生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今年,少儿频道这次特殊的采访,给了他们去参观那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的机会,给了他们去北京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更加了解祖国的机会。 我们又怎么能不比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呢?我们也参加了少先队,我们同样拥有责任,那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这仅仅是一个四个人的小学,但从这个小学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一定会拥有那艰苦朴素热爱祖国的精神,这里是传扬革命精神的圣地。
在太行深处
这个节目是卢奇老师为我们少先队员讲述的先讲了, 沕沕水小学,(这个全国最小的学校)师生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升国旗时总是认真的面向五星红旗,怀揣坚定的信念升起国旗。然后讲了,虽然沕沕水小学的学生生活不算艰苦,但从他们用的不能再用的铅笔头和只剩一点点的橡皮看出他们生活节俭,最后讲了,沕沕水小学的学生团结同学,这三个大同学,天天送比他们小的弟弟妹妹,不管刮风下雨。好几次,他们为了不让弟弟妹妹淋到,便帮弟弟妹妹挡雨,把自己弄得湿漉漉的,而弟弟妹妹浑身上下没有一处被雨淋到。
大山里的呼唤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校外辅导员温玉娟阿姨给我们讲的:飘扬的红领巾特别节目:《大山里的呼唤》。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陇穷村,村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在呼唤着爸爸妈妈,希望他们回来看望自己,那一句句痛心的话语带给人们的是酸楚,他们通过大声呼喊这种方式来解除心中的思念,这是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可创造这种方法的并不是什么著名的心理学家,而是一个只有13岁的初一孩子——张玉玲。
张玉玲也是一位留守儿童,在她只有8个月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家打工去了。一开始张玉玲并不知道自己有爸爸妈妈,到了第一次开家长会,别人都是爸爸妈妈去,但是自己的爷爷去,这使她十分疑惑。她一问爷爷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去打工了。
虽然张玉玲的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她非常爱帮助人,她见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她就去和老人聊聊天,说家常,还给老人买东西,有时还帮助老人提水。可是有一次帮助,却让她后怕不已。
在张玉玲3岁的时候的一天,她的爷爷出来犁地,她的奶奶的腿突然疼了起来,疼的她直打滚,张玉玲看见后,非常害怕,也非常着急,他用奶奶的秘方:用刀片在她的受伤部位划几道口子,她划了三道口子才划准,奶奶的痛才得以缓解。
张玉玲不但爱帮助别人,而且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她在陇穷村大旱的时候创建了送水队,她还自己攒钱给灾区人民,她还在老师生日的时候为老师祝贺,她还想长大当医生,来帮助生病的人……我真佩服他。
有一天,她的爸爸回来了,我本以为她会热情的拥抱爸爸,可她却只打了个招呼,可见她对她爸爸面前的拘束,因为她的心灵已被创伤包围了。她的爸爸说:“她的妈妈在打工的那里整天整夜地思念女儿,3个多月才适应下来。”哎!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亲人离开后,他们都会彼此思念。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很受感动。我并不是留守儿童,我不但有爸爸妈妈疼着,而且有爷爷奶奶宠着。我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好,并且还是家里的“小王子”。 由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我知道你们是最勇敢、最坚强的,我真心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快乐。你们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寻找快乐,同时给别人带来了更大的快乐。我一定要把你们当做我学习的榜样,学习你们的优秀的品质,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红领巾更鲜艳!让我们的红领巾也时刻飘扬在人民的心中!


我看了四期《飘扬的红领巾》,其中《在太行深处》让我十分感动。
《在太行深处》叙述的是山村小学的红领巾,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故事。
山村的孩子物资贫乏,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放弃学习。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勤俭朴素努力学文化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孩子们的铅笔用得少到比自己的拳头还短,手已抓不住了,还舍不得扔,仍坚持写字。而城里同学们的笔,没用几下,就被随手扔掉,仅有零星几个字的纸,嫌不好看便被弃之垃圾桶。大家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家有钱,几张纸笔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人人都这样随便地扔纸笔时,累积的数量不再微小,肯定让人大吃一惊。
想一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和山里红领巾勤俭求知的故事,城里的你我不惭愧内疚吗?让我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以山里红领巾为楷模,从今开始,从点滴做起,不要浪费笔和纸,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和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建设栋梁。
本人作文被评优秀,希望采纳。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飘扬的红领巾》的首播第一期节目《168小时的牵挂》,是著名艺术家王刚担任主持的,在节目中他以其磁性的声音,声色并茂的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手拉手”的小伙伴们168小时生死牵挂的感人故事。
故事讲了杭州西湖府苑小学5年级6中队的同学与相隔3000公里青海玉树第三完小的29名同学“手拉手”结对子,成了好朋友。西湖府苑的同学们于2010年3月11日(即地震前24天)写信给结对的同学,信中介绍了自己并描述了以后想成为好朋友的心愿。信寄出后同学们便急切的盼望着收到回信,但他们的期盼却被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的7.1级地震给打断了。同学们知道消息后就开始担心着急,并且这份牵挂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加剧,终于他们收到来自玉树的29封来信时,写信日期却是4月6日,老师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来自远方的来信。之后同学们就积极地给灾区捐衣服、棉被、学习用品和其他各种物资。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也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4月14日到4月21日经过168小时的等待,结对的29名玉树学生一个都没有少,同学们都安然无恙。双方学校的8名学生在节目现场亲自见到了对方,看到他们互相拥抱时,我为他们高兴地同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3千公里的相隔距离,168小时的牵挂,29名结对的小朋友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这份感动,这份爱,一定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看完后,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并想更多的了解它。于是通过网络,我了解到《飘扬的红领巾》是由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在建党90周年纪念日前夕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它面向全国1.3亿6到14岁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家长、老师。以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和少先队活动为题材,通过名人讲真实的故事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在《在太行深处》这个特别节目,卢奇老师为我们少先队员讲述了在革命圣地西柏破附近的沕沕水小学(中国最小的小学)师生四人的爱国精神。
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每当清明节时,都一定会带着学生去为烈士们扫墓,正如节目上说的,他们也许不会理解这样做的意义,但这样会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国的精神。
也许他们的条件不算是很艰苦,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革命先人那艰苦朴素的精神,一只小小的铅笔,连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拿起来都非常困难,如果是我们,也许用不到一半就已经扔掉了,可是他们却那么珍惜,无论铅笔多么短,都一定要用到不能用了才丢弃。他们最大的也仅仅9岁,可是却在每天放学时送那些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回家,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正像卢奇老师所说的,可贵的是日日坚持。而他们的老师,也在这个几乎没有一点前途的地方,把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学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之不懈奋斗,不仅仅尽自己的全力交给每一个学生知识,还给每一个学生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今年,少儿频道这次特殊的采访,给了他们去参观那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的机会,给了他们去北京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更加了解祖国的机会。 我们又怎么能不比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呢?我们也参加了少先队,我们同样拥有责任,那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这仅仅是一个四个人的小学,但从这个小学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一定会拥有那艰苦朴素热爱祖国的精神,这里是传扬革命精神的圣地。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校外辅导员温玉娟阿姨给我们讲的:飘扬的红领巾特别节目:《大山里的呼唤》。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陇穷村,村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在呼唤着爸爸妈妈,希望他们回来看望自己,那一句句痛心的话语带给人们的是酸楚,他们通过大声呼喊这种方式来解除心中的思念,这是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可创造这种方法的并不是什么著名的心理学家,而是一个只有13岁的初一孩子——张玉玲。
张玉玲也是一位留守儿童,在她只有8个月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家打工去了。一开始张玉玲并不知道自己有爸爸妈妈,到了第一次开家长会,别人都是爸爸妈妈去,但是自己的爷爷去,这使她十分疑惑。她一问爷爷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去打工了。
虽然张玉玲的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她非常爱帮助人,她见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她就去和老人聊聊天,说家常,还给老人买东西,有时还帮助老人提水。可是有一次帮助,却让她后怕不已。
在张玉玲3岁的时候的一天,她的爷爷出来犁地,她的奶奶的腿突然疼了起来,疼的她直打滚,张玉玲看见后,非常害怕,也非常着急,他用奶奶的秘方:用刀片在她的受伤部位划几道口子,她划了三道口子才划准,奶奶的痛才得以缓解。
张玉玲不但爱帮助别人,而且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她在陇穷村大旱的时候创建了送水队,她还自己攒钱给灾区人民,她还在老师生日的时候为老师祝贺,她还想长大当医生,来帮助生病的人……我真佩服他。
有一天,她的爸爸回来了,我本以为她会热情的拥抱爸爸,可她却只打了个招呼,可见她对她爸爸面前的拘束,因为她的心灵已被创伤包围了。她的爸爸说:“她的妈妈在打工的那里整天整夜地思念女儿,3个多月才适应下来。”哎!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亲人离开后,他们都会彼此思念。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很受感动。我并不是留守儿童,我不但有爸爸妈妈疼着,而且有爷爷奶奶宠着。我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好,并且还是家里的“小王子”。 由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我知道你们是最勇敢、最坚强的,我真心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快乐。你们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寻找快乐,同时给别人带来了更大的快乐。我一定要把你们当做我学习的榜样,学习你们的优秀的品质,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红领巾更鲜艳!让我们的红领巾也时刻飘扬在人民的心中!

给你个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飘扬的红领巾》的首播第一期节目《168小时的牵挂》,是著名艺术家王刚担任主持的,在节目中他以其磁性的声音,声色并茂的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手拉手”的小伙伴们168小时生死牵挂的感人故事。
故事讲了杭州西湖府苑小学5年级6中队的同学与相隔3000公里青海玉树第三完小的29名同学“手拉手”结对子,成了好朋友。西湖府苑的同学们于2010年3月11日(即地震前24天)写信给结对的同学,信中介绍了自己并描述了以后想成为好朋友的心愿。信寄出后同学们便急切的盼望着收到回信,但他们的期盼却被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的7.1级地震给打断了。同学们知道消息后就开始担心着急,并且这份牵挂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加剧,终于他们收到来自玉树的29封来信时,写信日期却是4月6日,老师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来自远方的来信。之后同学们就积极地给灾区捐衣服、棉被、学习用品和其他各种物资。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也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4月14日到4月21日经过168小时的等待,结对的29名玉树学生一个都没有少,同学们都安然无恙。双方学校的8名学生在节目现场亲自见到了对方,看到他们互相拥抱时,我为他们高兴地同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3千公里的相隔距离,168小时的牵挂,29名结对的小朋友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这份感动,这份爱,一定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看完后,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并想更多的了解它。于是通过网络,我了解到《飘扬的红领巾》是由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在建党90周年纪念日前夕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它面向全国1.3亿6到14岁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家长、老师。以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和少先队活动为题材,通过名人讲真实的故事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期待下一期节目。

——观《在太行深处》有感
在《在太行深处》这个特别节目,卢奇老师为我们少先队员讲述了在革命圣地西柏破附近的沕沕水小学(中国最小的小学)师生四人的爱国精神。
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每当清明节时,都一定会带着学生去为烈士们扫墓,正如节目上说的,他们也许不会理解这样做的意义,但这样会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国的精神。
也许他们的条件不算是很艰苦,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革命先人那艰苦朴素的精神,一只小小的铅笔,连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拿起来都非常困难,如果是我们,也许用不到一半就已经扔掉了,可是他们却那么珍惜,无论铅笔多么短,都一定要用到不能用了才丢弃。他们最大的也仅仅9岁,可是却在每天放学时送那些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回家,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正像卢奇老师所说的,可贵的是日日坚持。而他们的老师,也在这个几乎没有一点前途的地方,把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学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为之不懈奋斗,不仅仅尽自己的全力交给每一个学生知识,还给每一个学生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今年,少儿频道这次特殊的采访,给了他们去参观那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的机会,给了他们去北京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更加了解祖国的机会。 我们又怎么能不比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呢?我们也参加了少先队,我们同样拥有责任,那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这仅仅是一个四个人的小学,但从这个小学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一定会拥有那艰苦朴素热爱祖国的精神,这里是传扬革命精神的圣地。

七月十七日晚七点半,我和孩子又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飘扬的红领巾》系列节目。本期播出的是《大山里的呼唤》,由著名演员温玉娟讲述广西百色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留守儿童代表张玉玲和抗旱小分队的故事。张玉玲的爸爸、妈妈在她8个月的时候,就到广东打工了,常年在外,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3岁时还叫爸爸、妈妈为叔叔、阿姨。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七、八岁时就知道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种田了,但她毕竟是个孩子,奶奶生病的时候,她会感到很无助、很孤独,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在身边。长大后看到村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跟她一样变成留守儿童,她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帮助弟弟妹妹们。她还带领他们来到山顶大声喊出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与呼唤。去年大旱时,她组织同学成立小小少年抗旱送水队,给孤寡老人送水,并陪老人聊天、做饭......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她收获了快乐,学会了无私和感恩。她从知心姐姐卢勤给她的500元钱中拿出300元,寄给玉树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把别人送她的图书捐给班级图书馆,让更多的人来一起分享;为了给奶奶治病,她立志长大后作一名医生,并为此不懈努力!

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期节目的。既有看到张玉玲写给小学老师的毕业留言“你要是我的妈妈就好了,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以及孩子们在山顶大声呼唤对父母的思念的情景时的心酸,又有看到张玉玲的懂事、坚强、助人为乐与无私时的感动。

现在全社会有太多的留守儿童,我们要从方方面面来关心、帮助他们。也希望通过观看类似节目,让生活在父母关爱中的孩子,懂得珍惜亲情,学会关爱与分享。

去少儿频道官方网站看

少儿频道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我看了四期《飘扬的红领巾》,其中《大山里的呼唤》让我十分感动。
《大山里的呼唤》叙述的是山村小学的红领巾,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故事。
山村的孩子物资贫乏,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放弃学习。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勤俭朴素努力学文化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孩子们的铅笔用得少到比自己的拳头还短,手已抓不住了,还舍不得扔,仍坚持写字。而城里同学们的笔,没用几下,就被随手扔掉,仅有零星几个字的纸,嫌不好看便被弃之垃圾桶。大家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家有钱,几张纸笔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人人都这样随便地扔纸笔时,累积的数量不再微小,肯定让人大吃一惊。
想一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和山里红领巾勤俭求知的故事,城里的你我不惭愧内疚吗?让我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以山里红领巾为楷模,从今开始,从点滴做起,不要浪费笔和纸,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和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建设栋梁。
本人作文被评优秀,希望采纳。

主要内容:二十世纪20年代,香港一富家子弟英家林来到广州,他结识了阿秀、阿华等小伙伴。 阿华等流浪儿在共产党员阿凯、欧阳芳的关怀和帮助下,成为省港大罢工罢工委员会的香港童子团团员。 当时,在发生沙面惨案后的白色恐怖下,阿凯和一些共产党员英勇牺牲了。阿芳虽然被孩子们误会,却仍然带领童子团的团员们继续与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血与火的斗争考验中,孩子们茁壮成长起来,童子团也接受了一次次革命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