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被誉为“铁军”?

作者&投稿:郜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下面就谈谈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的战斗历程。

出师北伐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1925年11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独立团。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师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6月5日,广州革命政府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那时,国民革命军先后共编八个军,以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先行由粤入湘。6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相继出发参加北伐。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独立团在北伐中战斗的经历

1926年7月,北伐军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北伐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湖南、湖北),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广西李宗仁也入两湖作战;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的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闽、浙。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安仁碌田和攸县长岭战役。1926年5月1日,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在叶家祠召开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告诫部队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要起先锋模范作用,作战要勇敢,有牺牲精神,最后,周恩来鼓励他们“饮马长江”、“武汉见面”。1926年5月间,独立团首先由粤入湘为北伐前锋,进入湖南汝城附近时,在共产党组织的侦探队和向导队、狙击队的协助下,最先和谢文炳一部敌军约千余人发生战斗,乘夜冒雨进攻,迅速夺取汝城的西南高地,经过一夜激战,将敌人击溃,遂即占领汝城,旗开得胜。叶挺团长率队经过渡头司、资兴到达永兴县城时,接到唐智生来电说:“吴佩孚派赣军唐福山和谢文炳等残部共约四个团,集结于攸县长岭之线,一部分进至碌田附近,企图进犯安仁,我军张团长兵力单薄,望速赴援”。6月2日,独立团冒大暴雨兼程挺进到达安仁。3日下午,敌军分两路来犯,谢文炳部约两千人进犯碌田,唐福山部约千余人进犯黄茅铺,来势汹猛。独立团叶挺团长即令周士第(共产党员)参谋长指挥第二营和侦探队增援碌田,吸引敌人兵力,自率主力增援右翼黄茅铺。得到当地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积极协助,并作向导,4日拂晓,全线出击,敌人纷纷向北溃退,独立团乘胜追击,奋勇作战。叶挺独立团紧蹑敌后追赶到攸县长岭附近时,望见敌军受攸县长岭敌阵守兵截击,敌人互相厮杀,枪声不绝。时已入黑,独立团乘敌人混乱之际,向敌冲杀,一部分敌人向茶陵、莲花赣边东退,大部分向醴陵北退。6月5日,攻克攸县,以一团之众战胜四倍之敌,树立北伐胜利先声,稳定了湖南战局。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醴陵战役。1926年6月5日,叶挺独立团克攸县时,广州尚未誓师北伐,第四军的部队尚未全部进入湘境,独立团想进行击溃湘东之敌,但恐孤军深入,故暂停向醴陵败退之敌追击前进,在攸县占领有利地形,以掩护北伐军后援部队集中。6月17日,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由粤出发,直到7月3日,先后经乐昌、九峰、郴县到达攸县,这时,醴陵工农群众得悉北伐军大部队将至,在共产党领导下,又暗中组织侦探队、向导队、运输队等前来协助北伐军,并将醴陵的地形和敌情作详细汇报。当时第四军策定了醴陵作战计划,独立团在左翼,经泗汾桥向醴陵攻击前进。北伐军决于7月10日拂晓开始向醴陵进攻。左翼叶挺独立团得到共产党组织的当地农民侦探队、向导队协助引路,以一部分在拂晓前从泗汾桥左侧徒步渡河到北岸,侧击敌人,以主力沿攸县通醴陵大道前进,在泗汾桥与敌军谢文炳部约二千余人相遇,反复争夺,战斗激烈,血战到下午,敌势瓦解向北溃退,叶挺独立团攻占泗汾桥后乘胜追击,经过了一天的战斗,敌军不支,纷纷溃退,北伐军于7月10日攻克醴陵城。醴陵既下,长沙屏障尽失。北伐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得到当地农民担任向导,跨过湘江东岸,抚敌之背,收夹击之效。于7月12日攻克长沙,敌军被迫向平江、岳州方向退却。

平江战役。独立团在浏阳驻防期间,叶挺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新组建了一个特别大队和一个补充营,进一步加强了战斗力。8月19日,独立开始攻打平江。当时,敌人以重兵一万多人防守平江,在平江、汨罗江南岸一带高地构筑坚固工事,由吴佩孚的心腹在平江设指挥部统一指挥。张发奎“令团长叶(挺)统帅第一、二营向平江前进,与第三十六团联合,立刻破灭在平江城的敌军,并指派一部越过平江从后面的云山及天狗山进攻”。(据张发奎交战情况报告,载《北伐战争》,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独立团接受命令后,即从小路迅速渡过汨罗江到达北岸,绕到敌人后侧,协同兄弟部队以突然动作攻破平江城,又迅速渡回汨罗江南岸,从侧后向据守在天岳山等阵地的敌人攻击,使敌军全线崩溃。

中伙铺战役。北伐军到达通城后,立即召开军事临时会议。会议决定以第十师全部从右面包抄汀泗桥之右,第十二师和独立团由正面向中火铺直出火车站进攻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到了中伙铺,敌人约有一个团的兵力驻扎,还不知道北伐军到来,独立团第二营分路直入,冲到火车站,敌人败不成军。北伐军俘虏敌团长一名及敌人二百多人,其余的退到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取得了中伙铺战斗的胜利。

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由湖南进入湖北武汉的第一道门户,桥东面为崇山峻岭,西、南北三面环水,南北只有一座百余米的铁路桥可以通过,素有天险之称。当时吴佩孚有四个旅守卫汀泗桥。8月,北伐军由正面进攻汀泗桥,从清晨激战到黄昏,没有什么进展。叶挺到附近农村向群众调查,得知东面大山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汀泗桥。于是,独立团一部分将士同兄弟部队由南面向正面敌人进攻。叶挺派独立团另一部分将士从东面大山上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进行袭击,出其不意地夺取了最高峰上的敌人阵地。独立团将士用猛烈的火力向汀泗桥附近敌人的阵地射击。经过日夜战斗,8月27日下午占领汀泗桥后,独立团团长叶挺率队猛追败退之敌,进迫贺胜桥。汀泗桥战役,对挫败吴佩孚的气焰,动摇孙传芳的军心,振奋北伐军的士气,起着重大的作用。

贺胜桥战役。贺胜桥地势岗陵起伏,茶树丛生。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梁子湖,河流交错。时值水涨,低洼地区已被水淹没,粤汉铁路纵贯南北,为鄂南第二门户要冲。吴佩孚集中兵力两万多人,在险要地带设置三道防线,构成纵深5公里的防御体系。吴佩孚为防北伐军绕到背后袭击,他还命令在每个山头的构筑环形工事。叶挺独立团和第十二师为攻击队,于8月29日黄昏进出黄石桥,30日拂晓向贺胜桥攻击前进。各部队炮兵集中统归第四军参谋长邓演存统一指挥,位置于新家桥附近,独立团为右翼队沿铁路进出桃林铺附近。粤汉铁路工人组织的交通破坏队,奋勇接近火线拆开铁路钢轨,协助北伐军前进,防止敌人装甲火车的袭击。8月30日拂晓开始总攻。在这次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战争打响后,叶挺指挥独立团战士,以迅猛的动作,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向纵深展开。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共产党员)胸部负伤,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指挥,顶住敌人的反攻,一直等到友军赶路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吴佩孚苦心经营的三道防线,全部崩溃。北伐军在贺胜桥胜利后,即派第十师日夜兼程,沿粤汉铁路向溃退之敌追击,越过纸坊,一直追到武昌城郊。

武昌战役。武汉是武昌、汉口的总称。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汉口位于长江北岸,汉阳位于汉水和长江的汇口两岸。武昌素为湖北省政治中心,坚固城墙,周围约达六十华里,城高约二丈有余。城内有蛇山横贯其间,居高俯瞰全城。城北靠近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地势平坦。武昌是华中地区交通枢纽,形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古城,为军事上必争之地。

吴佩孚逃回武汉后,即行重新部署,调集全部有生力量,加筑防御工事,策划固守武汉三镇,企图依赖长江天险和武昌的高墙深沟,孤注一掷,作最后挣扎。1926年9月1日,北伐军进抵武昌城下,并包围了该城。3日和5日发起两次攻城战斗,均未奏效。叶挺独立团参加了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独立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叶挺独立团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0页)。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10月1日,通湘门之敌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叶挺独立团防地发动突袭,夺去掩护工兵发掘坑道的铁甲车,并占领通湘门车站及梅家山高地。叶挺独立团集中火力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个小时,夺回阵地和铁甲车。10月3日,敌人再次突围,亦未得逞。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军在城内投诚部队作内应配合下,再度攻城。叶挺独立团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北伐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叶挺独立团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它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军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彪炳千秋。

就是叶挺,我确定,考试考过这道题

当然是叶挺喽

是叶挺

叶挺

谁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被誉为“铁军”~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下面就谈谈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的战斗历程。

出师北伐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1925年11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独立团。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师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6月5日,广州革命政府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那时,国民革命军先后共编八个军,以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先行由粤入湘。6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相继出发参加北伐。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独立团在北伐中战斗的经历

1926年7月,北伐军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北伐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湖南、湖北),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广西李宗仁也入两湖作战;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的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闽、浙。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安仁碌田和攸县长岭战役。1926年5月1日,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在叶家祠召开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告诫部队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要起先锋模范作用,作战要勇敢,有牺牲精神,最后,周恩来鼓励他们“饮马长江”、“武汉见面”。1926年5月间,独立团首先由粤入湘为北伐前锋,进入湖南汝城附近时,在共产党组织的侦探队和向导队、狙击队的协助下,最先和谢文炳一部敌军约千余人发生战斗,乘夜冒雨进攻,迅速夺取汝城的西南高地,经过一夜激战,将敌人击溃,遂即占领汝城,旗开得胜。叶挺团长率队经过渡头司、资兴到达永兴县城时,接到唐智生来电说:“吴佩孚派赣军唐福山和谢文炳等残部共约四个团,集结于攸县长岭之线,一部分进至碌田附近,企图进犯安仁,我军张团长兵力单薄,望速赴援”。6月2日,独立团冒大暴雨兼程挺进到达安仁。3日下午,敌军分两路来犯,谢文炳部约两千人进犯碌田,唐福山部约千余人进犯黄茅铺,来势汹猛。独立团叶挺团长即令周士第(共产党员)参谋长指挥第二营和侦探队增援碌田,吸引敌人兵力,自率主力增援右翼黄茅铺。得到当地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积极协助,并作向导,4日拂晓,全线出击,敌人纷纷向北溃退,独立团乘胜追击,奋勇作战。叶挺独立团紧蹑敌后追赶到攸县长岭附近时,望见敌军受攸县长岭敌阵守兵截击,敌人互相厮杀,枪声不绝。时已入黑,独立团乘敌人混乱之际,向敌冲杀,一部分敌人向茶陵、莲花赣边东退,大部分向醴陵北退。6月5日,攻克攸县,以一团之众战胜四倍之敌,树立北伐胜利先声,稳定了湖南战局。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醴陵战役。1926年6月5日,叶挺独立团克攸县时,广州尚未誓师北伐,第四军的部队尚未全部进入湘境,独立团想进行击溃湘东之敌,但恐孤军深入,故暂停向醴陵败退之敌追击前进,在攸县占领有利地形,以掩护北伐军后援部队集中。6月17日,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由粤出发,直到7月3日,先后经乐昌、九峰、郴县到达攸县,这时,醴陵工农群众得悉北伐军大部队将至,在共产党领导下,又暗中组织侦探队、向导队、运输队等前来协助北伐军,并将醴陵的地形和敌情作详细汇报。当时第四军策定了醴陵作战计划,独立团在左翼,经泗汾桥向醴陵攻击前进。北伐军决于7月10日拂晓开始向醴陵进攻。左翼叶挺独立团得到共产党组织的当地农民侦探队、向导队协助引路,以一部分在拂晓前从泗汾桥左侧徒步渡河到北岸,侧击敌人,以主力沿攸县通醴陵大道前进,在泗汾桥与敌军谢文炳部约二千余人相遇,反复争夺,战斗激烈,血战到下午,敌势瓦解向北溃退,叶挺独立团攻占泗汾桥后乘胜追击,经过了一天的战斗,敌军不支,纷纷溃退,北伐军于7月10日攻克醴陵城。醴陵既下,长沙屏障尽失。北伐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得到当地农民担任向导,跨过湘江东岸,抚敌之背,收夹击之效。于7月12日攻克长沙,敌军被迫向平江、岳州方向退却。

平江战役。独立团在浏阳驻防期间,叶挺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新组建了一个特别大队和一个补充营,进一步加强了战斗力。8月19日,独立开始攻打平江。当时,敌人以重兵一万多人防守平江,在平江、汨罗江南岸一带高地构筑坚固工事,由吴佩孚的心腹在平江设指挥部统一指挥。张发奎“令团长叶(挺)统帅第一、二营向平江前进,与第三十六团联合,立刻破灭在平江城的敌军,并指派一部越过平江从后面的云山及天狗山进攻”。(据张发奎交战情况报告,载《北伐战争》,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独立团接受命令后,即从小路迅速渡过汨罗江到达北岸,绕到敌人后侧,协同兄弟部队以突然动作攻破平江城,又迅速渡回汨罗江南岸,从侧后向据守在天岳山等阵地的敌人攻击,使敌军全线崩溃。

中伙铺战役。北伐军到达通城后,立即召开军事临时会议。会议决定以第十师全部从右面包抄汀泗桥之右,第十二师和独立团由正面向中火铺直出火车站进攻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到了中伙铺,敌人约有一个团的兵力驻扎,还不知道北伐军到来,独立团第二营分路直入,冲到火车站,敌人败不成军。北伐军俘虏敌团长一名及敌人二百多人,其余的退到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取得了中伙铺战斗的胜利。

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由湖南进入湖北武汉的第一道门户,桥东面为崇山峻岭,西、南北三面环水,南北只有一座百余米的铁路桥可以通过,素有天险之称。当时吴佩孚有四个旅守卫汀泗桥。8月,北伐军由正面进攻汀泗桥,从清晨激战到黄昏,没有什么进展。叶挺到附近农村向群众调查,得知东面大山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汀泗桥。于是,独立团一部分将士同兄弟部队由南面向正面敌人进攻。叶挺派独立团另一部分将士从东面大山上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进行袭击,出其不意地夺取了最高峰上的敌人阵地。独立团将士用猛烈的火力向汀泗桥附近敌人的阵地射击。经过日夜战斗,8月27日下午占领汀泗桥后,独立团团长叶挺率队猛追败退之敌,进迫贺胜桥。汀泗桥战役,对挫败吴佩孚的气焰,动摇孙传芳的军心,振奋北伐军的士气,起着重大的作用。

贺胜桥战役。贺胜桥地势岗陵起伏,茶树丛生。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梁子湖,河流交错。时值水涨,低洼地区已被水淹没,粤汉铁路纵贯南北,为鄂南第二门户要冲。吴佩孚集中兵力两万多人,在险要地带设置三道防线,构成纵深5公里的防御体系。吴佩孚为防北伐军绕到背后袭击,他还命令在每个山头的构筑环形工事。叶挺独立团和第十二师为攻击队,于8月29日黄昏进出黄石桥,30日拂晓向贺胜桥攻击前进。各部队炮兵集中统归第四军参谋长邓演存统一指挥,位置于新家桥附近,独立团为右翼队沿铁路进出桃林铺附近。粤汉铁路工人组织的交通破坏队,奋勇接近火线拆开铁路钢轨,协助北伐军前进,防止敌人装甲火车的袭击。8月30日拂晓开始总攻。在这次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战争打响后,叶挺指挥独立团战士,以迅猛的动作,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向纵深展开。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共产党员)胸部负伤,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指挥,顶住敌人的反攻,一直等到友军赶路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吴佩孚苦心经营的三道防线,全部崩溃。北伐军在贺胜桥胜利后,即派第十师日夜兼程,沿粤汉铁路向溃退之敌追击,越过纸坊,一直追到武昌城郊。

武昌战役。武汉是武昌、汉口的总称。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汉口位于长江北岸,汉阳位于汉水和长江的汇口两岸。武昌素为湖北省政治中心,坚固城墙,周围约达六十华里,城高约二丈有余。城内有蛇山横贯其间,居高俯瞰全城。城北靠近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地势平坦。武昌是华中地区交通枢纽,形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古城,为军事上必争之地。

吴佩孚逃回武汉后,即行重新部署,调集全部有生力量,加筑防御工事,策划固守武汉三镇,企图依赖长江天险和武昌的高墙深沟,孤注一掷,作最后挣扎。1926年9月1日,北伐军进抵武昌城下,并包围了该城。3日和5日发起两次攻城战斗,均未奏效。叶挺独立团参加了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独立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叶挺独立团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0页)。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10月1日,通湘门之敌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叶挺独立团防地发动突袭,夺去掩护工兵发掘坑道的铁甲车,并占领通湘门车站及梅家山高地。叶挺独立团集中火力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个小时,夺回阵地和铁甲车。10月3日,敌人再次突围,亦未得逞。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军在城内投诚部队作内应配合下,再度攻城。叶挺独立团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北伐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叶挺独立团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它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军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彪炳千秋。

您好,铁军的来源: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 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是?
答: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是“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开路先锋,先后参加了攻占攸县、醴陵、平江、中秋辅车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打败北洋军阀武装。从此铸就了铁军的称号。

在北伐中,___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___,___,打败了吴佩 ...
答:叶挺 汀泗桥 贺胜桥

在北伐战争中率第四军独立团攻克贺胜桥的著名将领是
答: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叶挺独立团,团长就是叶挺,独立团成立于1925年11月,全团总兵力约2100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北伐战争时期,团长叶挺率领该团屡立战功,获得“铁军”美誉。

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期间获得了铁军的称号,为什么?
答: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期间表现出色,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这支队伍成立于1925年11月21日,以叶挺为团长,最初称为叶挺独立团,后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该团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

在北伐战争中率第四军独立团攻克丁四桥和贺胜桥的著名将领是谁_百度...
答:即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全团有2100多人。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攻克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团长叶挺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8月1日,叶挺独立团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后,部队编成28团,成为红四军主力团,也是后来红一军团主力。

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期间获得了铁军的称号,为什么?
答: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 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

在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屡立战功的北伐名将是 [ ] A、朱德 B...
答:B

北伐军的先锋是谁
答:真正的北伐先锋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钟祖培旅首先由广西入湖南支援第八军唐生智,之后李宗仁才去广州促成北伐!

什么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答: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C.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取得什么什么和什么的胜利
答: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独立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叶挺独立团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0页)。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