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被冤枉就说自己是窦娥,这是怎样一个典故? “窦娥冤,六月飞雪”是个怎样的典故?

作者&投稿:雍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楚州山阳县女子窦娥无罪有冤,被判死刑。这一千古奇冤代流传,令人感叹!

窦娥冤屈而死,感天地动情。

窦娥家居山阳县,知书达礼,孝顺父母。她的父亲窦天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才学,时运不济,屡试不中,不幸又死去妻子,留下年幼的女儿窦娥,父女相依为命,饥一顿饱一顿艰难度日。邻舍有位蔡婆,年轻守寡,有个独子叫蔡昌宗,母子俩有丈夫留下的产业,靠放债取息过日子。窦天章手头拮据,常向蔡婆借贷,到期无力偿还,蔡婆并不深究,因为她很喜欢窦娥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能善解人意,看着她常与昌宗一起玩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蔡婆早已有意聘她为媳。

又逢春试大比之年,窦天章有心进京应试,赚个好前程,却又无处安置女儿,蔡婆赶过来劝慰窦天章放心进京,自己想收养窦娥为媳,从此窦天章所欠债息一笔勾销。窦天章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蔡家是世代书香,为人本分忠厚,女儿住在她家有吃有穿,有人疼爱,日后长大又有了好女婿,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也就答应下来。蔡婆立即取过他的债据送还,又赠他银两一路花用,窦天章接过债据收下银两,心如刀割,从此就要与女儿长别,为了前途,他也顾不了许多了。

窦天章离开楚州后,杳无音讯,小窦娥在蔡家帮助佣妇洗衣扫地,烧饭做菜,每日做过细活做粗活,勤劳能干,深得蔡婆喜欢。十年寒暑过去,窦娥出落成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女,蔡婆择吉日为一双儿女完婚。

婚后,蔡昌宗每日寒窗苦读,窦娥操持家务,一家人日子过得平静和顺。

又逢京城大比之年,蔡昌宗要去京城应试,蔡婆不放心儿子独去,请帮佣张妈的儿子张驴儿护送蔡公子进京应考。

张驴儿自小不知长进,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张妈原也是奸刁之妇,对儿子纵容娇宠,不加约束。乎日张驴儿常去蔡家做些闲工,因为声名狼藉,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龄,无人敢把女儿许他为妻,他对女色更加垂涎。因他去蔡家可以随便出入内宅,常有机会看见窦娥,每逢见到这位美丽善良的少奶奶,两眼直勾勾的六神无主,百爪挠心,恨不能让蔡昌宗暴病身亡,将窦娥变成自家媳妇。

这日张妈将护送蔡公子进京的差事告诉给张驴儿,张驴儿喜出望外,蔡公子自幼文弱,人情世故,诸事不懂,这次离家赴京,一切还不听任他的摆布?若在半路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害死,回来急报凶信儿将蔡婆急死,只剩下一个既无娘家又无婆家的窦娥,还不是由着他娘儿俩任意摆布?他将这害人的诡计说给妈听,张妈不加阻拦,反而十分赞同,这下子儿子的媳妇总算有了着落,外带还有一份不少的家业,心中甚喜,悄声叮嘱儿子,事情一定要办得严密。

蔡婆送儿子启程离家,备吃、备穿,忙了几日,上路时候,婆媳二人千叮咛万嘱咐张驴儿仔细小心伺候公子,不得有丝毫马虎大意。张驴儿诺诺连声,一路上殷勤伺候公子,公子住店,吃饭都不用操心。晓行夜宿,不觉主仆已来到淮河岸边,赤日炎炎,两人走得汗流浃背,河面上凉风习习,顿觉十分凉爽,张驴儿挑着行李连嚷又热又累歇歇再走。只见淮河两岸花红柳绿,河里游鱼悠游自在,张驴儿伺候公子下马,蔡公子毫不留意,走在河边悠然自在,欣赏乡野景致。张驴儿看看周围静悄悄无一人影儿,正是时机,他挥拳朝公子头部击去,公子站立不稳,乘势又将公子推入河里,水势湍急,公子未及喊叫,早被河水冲卷而走。

天上红日高照,淮河岸边依旧凉风习习,这样神鬼不知,张驴儿将一个大活人生生害死。一切顺利,他愈发从容大胆,将驮人的牲口卖掉,得了银钱,又将盘缠据为己有,得意洋洋,转回山阳报告凶信儿。

自丈夫走后,窦娥常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张驴儿为人不善,丈夫又是不曾出过门的书生,两人同行,似有不吉。果然这一天,张妈带着神色慌张的儿子跑来报凶:“蔡相公赴考途中,贪恋游逛淮河景色,不小心自己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了!”

窦娥听罢如五雷轰顶,不能自持,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婆婆,蔡婆一辈子的希望都在儿子身上,不想他才离开家门便意外身亡,急火攻心,口吐鲜血,从此卧病不起。雪上加霜的窦娥,强忍悲痛,经心调治婆母病体,日夜不离左右。

这日蔡婆精神略好,想吃一碗新鲜羊肚儿汤,张妈命儿子速去集市上买来,服侍病人,张驴儿又是一阵高兴,老天爷再赐良机!他在热腾腾的羊肚儿汤中,撒了一包耗子药,递给他妈,嘱咐她赶紧催促蔡老太太趁热喝下。

蔡婆端起羊肚儿汤,猛觉腥膻难闻,连连作呕,挥挥手要张妈快快端走喝掉,张妈闻着羊汤香喷喷的,汤面上飘浮着几片鲜嫩的香菜叶儿,口咽馋涎,心想:“这么新鲜的美味,都难进口,看来是病人膏盲,离死不远啦!”张妈想入非非地就将羊汤喝个净光,顿时腹内疼痛如绞,天旋地转地倒地身亡,只见她五官扭曲;七窍流血。对这意外的事故,蔡婆与窦娥惊吓得不知所措,家门不幸又遭祸事,窦娥忙把张驴儿唤进,张驴儿根本没走远,听见屋内乱成一团,赶来观看,意外的是母亲喝了毒汤,替蔡婆丢了性命!这个无赖本无人性,也只是干嚎两下,转脸就揪着蔡婆索命赔命,蔡婆胆小怕事,又遇上这个人命关天的塌天大祸,早已惊吓得魂魄出窍,不知所措。张驴儿有意张扬,不依不饶地嚷给街坊四邻知晓:“你们为什么下毒药害死我娘?她伺候你们家多年,何以下毒手将她害死?你们太没良心啦!”

蔡婆急忙求他不要张扬,眼见蔡婆已经就范,张驴儿提出要挟条件,问蔡婆愿意私了,还是愿意公了,蔡婆不知何意,张驴儿说:“您要是愿意公了,我就告到官府,说您投毒害死我妈,您起码是个砍头的罪过!”

蔡婆吓得连连摆手。

“私了,就好办了!咱们草草埋掉就得!”

“当然是这私了好哇!”

“那您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你慢慢讲来。”

“我要做您的亲生儿子!”

蔡婆答应。

“您要为我娶个好媳妇!”

“你已老大不小的了,早该成家!”

“别人我都看不中,我既是您儿子,那窦娥就得给我当老婆!”

说着,张驴儿就对窦娥动起手脚。窦娥平时是个不多言不多语的驯良之人,但是绝不甘心受人欺凌,对张驴儿的无赖下流,她早已厌恶并有所警惕,此时无赖竟要娶她为妻,她抬手狠狠地扇了他一个耳光,蔡婆也胆壮起来:“大胆的奴才,你这是借尸图诈啊!”

张驴儿既撕破了脸,越发嚣张无赖:“明告诉你吧!这个家里不但窦娥是我的!所有的家当儿也都是我的,你不答应也行,咱们就去衙门打官司!”说着,拖起重病的蔡婆,往县衙赶去。

张驴儿的险恶用心,窦娥已是明镜般地清楚,婆母病弱之躯,前去公堂,胆小怕事愈发令她放心不下,她拜托四边邻居照应门户,随后也跟去公堂。

山阳县县令是个贪赃枉法的赃官、昏官,办事糊涂,作风武断,认钱不讲理。他的做官诀窍也很简单:“我做官来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来清查,在家装病不出门!”

张驴儿是个三天两头上衙门打官司的泼皮,熟悉县官,也熟悉打官司的套路,他谎话连篇地编造了一番蔡婆如何谋害他母亲的经过,竟将县官说动。那县官既不细致询问,也不做调查研究,只认一个理儿,死了人就要有人偿命,命左右衙役动大刑逼供蔡婆招认。危急中,窦娥一路喊冤赶来,恳请县太爷手下留情。张驴儿看见窦娥出面打官司,越发来了精神儿,索性大闹公堂:“诸位哥儿们,给我照死里打啊!青天大老爷,您要是不逼不供,我妈算是白死啦!”

县官也只有逼、供、信一条妙招儿,不理窦娥跪求,行刑的打手个个膀大腰圆,凶神恶煞般的就要动手,婆母危在旦夕,情势紧急中,窦娥跪地开脱婆母,将一切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

“害死张妈妈一事,我婆母连日病重卧床岂会知情!所有一切乃是犯妇一人所为!”

窦娥招供,张驴儿傻了眼,着急地喊道:“青天大老爷,您别听她的,她有疯病!”

县官也说:“窦娥!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要是画供认罪,可就再也不能更改啦!”

“实是犯妇所为,情甘认罪,万死不辞!”

有人认罪画供结案,命案有了人命顶替,县官自然不再深究,命左右伺候犯妇画供,窦娥提出先给婆婆松绑放回家去,她才能伏法认罪,蔡婆哭倒在地,死去了儿子,只剩下一个贤孝的儿媳,如今又被冤枉治罪,叫她今后依靠何人?她哀哀哭诉,媳妇仁义本分,怎么会有杀人的罪过!她们婆媳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良善妇道,请大人明镜高悬,查出真正凶手……县官早已不耐烦了,两个不谙世事的妇道喊冤叫屈,搅扰公堂,再说小小的草民冤死几个,对他前程有何妨害?命人速将蔡婆拖出公堂,犯妇窦娥收监待命,本案结束,宣告退堂。

窦娥一案震动了山阳县。蔡氏一家,儿子意外身亡,佣妇无故被毒,窦娥冤屈招供,使左右邻舍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作祟。就在这时,山阳县轰动传开,京城皇帝亲派八府巡按到楚州地方体察民情,众人长途跋涉拦轿喊冤。

这位钦命八府巡按不是别人,正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那年离开女儿赴京赶考,一举及第,随后便留在京城为官。他曾派人去山阳县寻找女儿,蔡氏一家搬迁另住,失去联系,始终没有找到女儿下落,十几年过去,终日愁怅,小小的女儿给人家做的是童养媳,在人家过得可还安好?夫妻是否和顺?他日夜悬念在心。窦天章做官勤恳公正,廉明忠顺,颇得皇帝信任,赐他上方宝剑,命他到江南巡查,严惩贪官污吏,安抚地方民众。这次衣锦还乡,窦天章也是意在寻找女儿。当官轿进人楚州地界,轿前尘埃中跪了一片百姓高喊冤枉,窦天章命住轿,众人呈上状纸,状纸上写着蔡氏窦娥一家遇到冤屈,窦天章吃惊不小,带状纸回府细细审阅,又好言抚慰众人散去,三日后他必然会赶到山阳县。

窦娥屈打成招收监听候发落,家中只剩孤寡病重的婆婆,令她十分挂念。她身无分文,无法贿赂监中禁婆、禁卒,受尽欺凌侮辱。老天啊!老天!你既给了人间光明和温暖,为何不给人间公正和清明!可叹丈夫新亡,婆婆病重,自己又犯人命官司。爹,啊,爹爹!您在哪里?如果您健在人世,高官得做,您可知女儿有着天大的冤屈,就要命赴黄泉!

只听门外禁婆高呼窦娥的名姓,上司回文已到,明晨五鼓就要将她游街问斩。窦娥一夜无眠。天色微明,三通催命鼓声轰隆隆响起,两个手执大刀的彪形大汉将窦娥押赴刑场。

街市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百姓为窦娥送行,窦娥收住脚步向两位刽子手拜求:“请二位行个方便,千万不要过大街行走,免得重的婆婆看见我伤心落泪。”

刽子手被孝心所感,依她绕小道而行。

蔡婆去街市上未等到媳妇,跌跌撞撞赶到行刑法场,婆媳俩生离死别,哀情感天,媳妇说:“婆婆啊!我死后,再也无人照顾您了,您自己要多加保重!”

婆婆泣不成声。

“天啊!地啊!想我一家人被张驴儿害得好苦,天地神灵何时降我公正,将奸人处死!”

婆婆说:“儿啊!要是你爹爹回来,问起女儿何故身死,我何以答对?”

“您就说媳妇暴病而亡,无药救治。”

街市围观百姓,唏嘘悲哭,感天动地。

处斩时辰已到。县官喝退蔡婆,问窦娥还有何留言,窦娥仰天大声呼喊:“天啊天!想我窦娥遭此不白之冤,难道我今日就屈死刀下么?”
她要一领干净芦席铺置地下,一丈二尺白布悬挂于旗杆。

“你们斩了我的头,我的满腔热血将一齐喷在白布上,不让一滴流在地面,以证明我的冤枉!”

“我窦娥今日冤屈死去,不要任何人收尸掩埋,我要让六月天,天降三尺厚雪掩盖我的尸首,以证明我的清白;我还要山阳地方干旱三年,颗粒无收,证明你们这些贪官没有公正王法,叫百姓有口难言!天地神灵啊!请让我窦娥的三桩誓言,一齐实现!”

窦娥悲愤地呼号于天地鬼神,突然山阳县天空阴云密布,天色骤暗,一阵冷风袭向人间,六月骄阳隐去,天空中抖抖擞擞飘落下片片鹅毛大雪。县官被这无常的变化吓得心惊胆寒,命人立即行刑,刀过之处,人头落地,窦娥一腔热血,果真直直喷上高高悬起的白布,没有半滴落地。落雪三尺静静掩埋了窦娥尸首。

群众惊呼天地异常。

县官惊恐慌张,匆忙离开刑场。

三天后,窦天章赶来山阳县,窦娥已冤死刀下。八府巡按悲痛万分,高悬明镜,差人带来张驴儿、蔡婆、山阳县县令及众位邻舍,一审,再审,调查研究,取证口供,终于将羊肚儿汤一案审理清楚。

害死窦娥、蔡昌宗和张妈的张驴儿处以剐刑,立即执行。山阳县县令杖责百棍,永远不得录用。年老无助的蔡婆由窦天章收留抚养。

感天动地窦娥冤一案,终于真相大白。

三年之中,山阳县境内果然大旱无雨。

窦娥冤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这就是那个六月飞雪的故事,被认为是冤案的先兆,所以后人说到冤的时候,自比窦娥!以示其冤,是否苟同?其实意义不大!

《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源自元朝的戏曲名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并产生了成语六月飞霜,表示冤气冲天,连上天也能感应到,在六月的夏天也下雪进行回应.

很多人被冤枉了,都会说"我比窦娥还冤"那谁知道这句话的典故?~

典故出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儿汤,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里,蔡婆因呕让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扩展资料: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屈打成招,临刑前发什么毒誓,全部应验,有的却被百姓唾骂?
答:然后毒死了。于是张驴儿就恶人先告状,说是窦娥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窦娥被送进了监狱,被屈打成招,在死前,她就发了三个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被杀死了,血全部溅在了白布上,天下下起了雪,自那一天以后,三年之内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如此一来,可真是苦了百姓。

"窦娥"的典故?
答:一天,蔡婆婆生病,窦娥迫于生计要出去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就嘱咐邻居张妈(张驴儿母亲)来照看一下婆婆,张驴儿见时机已到,偷偷买回砒霜,趁母亲给蔡婆婆送饭之机下毒,然而事有凑巧,张驴儿放药的那碗饭反被他自己的母亲端错碗误吃了。欲害蔡婆婆不成反而把自己的妈妈毒死了,这时张驴儿仍...

窦娥到底为什么冤呀?
答: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总是有人说“我比窦娥还冤”,窦娥到底受了什么冤屈?
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了冤枉,总是会说一句:“我比窦娥还冤”,为什么我们受到了冤枉会说这句话呢?这就要从窦娥是如何受冤而死的故事讲起了。窦娥是元朝著名的大师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在《窦娥冤》中,窦娥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但是命运却十分的坎坷,父亲...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死前为何发下这些誓?
答:所以张驴儿想要杀死蔡婆,好为所欲为。没想到张驴儿却阴差阳错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害怕被官府惩罚,所以将这罪名诬陷到窦娥的身上。窦娥非常的憋屈,但是却没有人相信她说的话,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她害死了张驴儿的父亲。窦娥百口莫辩,在死的那一刻,只能借由毒誓来表达自己的委屈。

窦娥临死前为何要发三个毒誓,第三个毒誓为何还要牵扯无辜百姓?
答:因为窦娥是被冤枉的,她发的毒誓也只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大旱三年”是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冤屈,连上天都受不了了,用大旱三年来替窦娥申冤。当一个人受了很大的委屈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比窦娥还要冤枉得多,所以很多人习惯用窦娥来形容自己百口莫辩。有点常识的人知道,窦娥这是几千年来第...

《窦娥冤》中窦娥到底冤不冤枉,为什么?
答: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果然三个誓言一一应验。窦娥不仅冤,还很命苦。她没有倾城的容貌,也没有家世背景,幼年就被卖作童养媳,成婚后丈夫早夭,后来又被地痞流氓陷害、任由官府颠倒是非。这个形象浓缩了那个时期大部分的普通人。整部剧也是元代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窦娥喊冤是什么一个故事
答: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

很多人被冤枉了,都会说"我比窦娥还冤"那谁知道这句话的典故?
答:典故出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