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完善领导和执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的 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投稿:申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主执政
  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就是在民主的旗帜下成熟起来和不断进步的,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正如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焕发建设国家的强大创造力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作风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科学执政
  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新的胜利。具体讲就是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国际经验证明,认识客观规律不容易,驾驭客观规律更不容易。一定要特别重视已经获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经验: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六个必须”就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依法执政
  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关系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科学执政是治国理政的目标和要求, 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的基础,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的保证。能否做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质的提升的根本标志。
  意义
  1,有利于党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有利于党集中精力抓方向性 全局性 战略性 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3有利于党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4有利于切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改革和 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用什么方式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问题。所谓党的领导方式,就是党采用什么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问题,它是党实施对国家政权、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领导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而党的执政方式,就是党为了履行执政职能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的是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实践证明,改革和 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提出 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时,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
  (一)改革和 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和 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是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三)改革和 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实事求是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新时期党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建设上,要健全理论体系。思想建设是基础。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建设和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大部分党员干部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使之能够较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和崇高的社会理想。
  2、在组织建设上,要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组织建设是关键。把各类领导班子、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作为重点,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3、在制度建设上,要健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是突破口。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要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4、在作风建设上,要常抓不懈。作风建设是核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
  ‍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因此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的建设,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建设。狭义的党的建设,主要指的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广义的党的建设,包括狭义的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党的纲领的制定,包括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的确立,等等。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一以贯之的要求。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基石。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接受新考验的要求。首先,60年长期执政产生执政危机的可能性,对我党的执政指挥、执政胆魄、执政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当新旧矛盾交织,“左”和“右”的倾向同时干扰,阶段性和长期性问题一起存在,对我党肩负历史重任的能力,提出了非常的要求。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进程中,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如何继续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我党建设中绕不过去的难题。第四,从“人口大国”到“影响大国”的变化,要求我党要学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拓宽世界视野,以符合世界趋势,以顺应时代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面对新队伍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要把握机遇,接受新挑战。要带好这样一支7500万成员、结构大幅度更新的执政党队伍,我党在思想政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纪党纲教育等方面还有很繁重的任务。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决定》中提到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六大严重问题,说明了急需加强管党治党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学会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逐步走向法治成熟国家的执政党,“学会善于”以适应新时期执政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紧迫性任务。
  关于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表述上,先后有过几个变化,比较重要的有四个文件。
  第一个出自199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个出自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第三个出自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四个出自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七大关于党建工程的战略布局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和十四个字:“改革创新精神”、“两条主线”和“五大建设”。
  “改革创新精神”
  就是指党必须具有自我变革和与时俱进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必须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就是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主线的意思是强调要将这两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五大建设”
  第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第二,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第三,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第四、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第五,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调要把教育、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着重从源头上防治,着力在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上多下功夫。
  新时期党的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严治党:
  2.加强党内监督,防止党的队伍腐化:
  3.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
  4.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5.以人为本:
  6.提高执政能力:
  高校也应响应党的号召,加强自身党建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也在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