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宝鼎简介

作者&投稿:晋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纪宝鼎"
寓意"世界和平 人类繁荣昌盛".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一、教材说明
本课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课文开头介绍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品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接着具体说明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
然后概括说明宝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最后,说明中国人民铸赠宝鼎的深刻寓意。
课文内容重点,是对“世纪宝鼎”样子的介绍和对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说明。因为作为艺术珍品的介绍,必须使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知道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所以这两部分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整体结构由鼎座和鼎身组成,具体说明它们的高度及象征意义;再写鼎的艺术造型:“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再写鼎座和鼎内的雕饰铭文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评价它的艺术特点“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采用概括说明的方法,也写得层次分明。先简略说明鼎作为礼器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再概括说明在传统文化中它象征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最后,概括评价“世纪宝鼎”的工艺成就和艺术价值:“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课文插图是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草坪上的“世纪宝鼎”照片。“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的造型历历在目,纹饰浮雕依稀可辨。
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有些专业性的词语和结构较复杂的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小学生对此接触很少。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布置预习时,应特别强调查一查字典或词典,弄明白“鼎”是什么,“鼎”字有几种意思,搜集一些与鼎有关的词语,也可以查一查关于鼎的资料。
2.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后“思考·练习”,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导入新课之后,首先让学生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难词难句的疏通,力求使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逐段熟读,理解内容,了解说明的层次。在学生掌握两段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按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要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模拟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并进行介绍。最后,按“思考·练习”第三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相互交流。
3.本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读、说实践活动为主。“思考·练习”第二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使学生能从具体语境出发,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得体地介绍“世纪宝鼎”的艺术造型和象征意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是必须反复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段,最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熟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介绍,你准备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选取课文重点部分的有关内容,并把有的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的话语,还应该做到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为使这项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可先让学生在小组说,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说。全班说的时候,应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这道题,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去读书,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去吸收课文的营养。着眼点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并不是要教师概括出几种表达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从遣词造句上认为“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这个句子写得很好;有的学生从说明方法上认为本课用的一些数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从结构上认为介绍鼎的造型的一段,按照从鼎座到鼎身,从造型到纹饰,从外到内的顺序,层次清楚;有的……只要是从表达的角度讲的,点点滴滴的体会都应予肯定。切不可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也不要让学生记诵什么表达方法。
5.“思考·练习”第四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加强词句的积累。由于本文介绍的是文化艺术含量极高的艺术珍品,必然用到专业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术语,例如,“浮雕、铭文、艺术造型、纹饰配制”“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等词句。鉴于小学生的水平,理解这些词句主要的办法是熟读课文,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大意,有的词语可以抓住关键字查字典理解,有的可看图或联系实际理解,切不可让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死记词语解释。抄写词句要由学生自己选择,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选抄的理由,增强主动积累词句的目的性。
6.要在课内安排较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并加强指导。本课的朗读,要注意说明文的特点,速度适中,平稳,但要读出层次,要注意句间、段落间的停顿以至一句话中两层意思之间的小停顿,在平和的基调中语调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略有起伏。该突出的重点句、收尾句要适当放慢。一般少用齐读。难读的地方可适当领读。下举两例:
(1)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两个分句都是前半句说数据,后半句说它的象征意义,因而前半句读得平一些,后半句语调略微升高。“鼎座”“鼎身”只用词语间的短暂停顿稍加区别,而“50周年”和“21世纪”应以重音突出。
(2)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前句是对鼎的外形、纹饰的一般介绍,读得平一些,后句突出底座上龙的纹饰的象征意义,与结尾段“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相照应。语调略升高,重音突出“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7.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生字中,“铸、湛”是翘舌音,要读准。“鼎”字要指导书写,笔顺是:鼎

下列词语解释供备课时参考。
商周纹饰:纹饰,指器物上绘成或铸成的图案、花纹。商周,指商朝和周朝。商周纹饰,文中指宝鼎上铸有商周时代风格的图案、花纹。
铭文:铭,在器物上刻字。课文指在宝鼎上铸的纪念文字。
浮雕:在平面上雕刻出来的凸起的形象。
造型古朴:创造的物体形象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工艺精湛:制造的技艺精深。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个鼎,形容说话分量特别重。
鼎志昌盛:志,记、记录。课文指“世纪宝鼎”记载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兴旺。
龙兆吉祥:兆,预示。课文指宝鼎上龙的图案预示着联合国和新世纪人类的幸运和吉利。
礼器:举行重要仪式时用的器具。

世纪宝鼎的宝鼎概况~

世纪宝鼎详细资料:总高:2.6米鼎高:2.1米鼎座高:0.5米口径:1.5米座:2米×2米×0.5米总重量:1.5吨敬立日期:1995年10月

纪翰淋主要经历
答:邪谱》系列·中文名:纪翰淋别名:纪涛职业:非专业作家代表作品:《邪谱》系列个人简介“纪翰淋”本名纪涛,北京宣武人,非专业作家,原是网络公司职员,曾做过网络推广、软件编程、等诸多行业。2006开始写作,他开始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并由此写出《邪谱》系列.作品列表《邪.谱—金华宝鼎》

宝鼎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两汉·班固《宝鼎诗》 宝鼎诗 岳修贡兮川效珍。 吐金景兮歊浮云。 宝鼎见兮色纷缊。 焕其炳兮被龙文。 登祖庙兮享圣神。 昭灵德兮弥亿年。班固(建武八年32年-...

《史记·五帝本纪》翻译
答: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

司马迁为什么将汉武帝本纪写得乱象丛生?
答:还有那个“元封”年号,也是得到了宝鼎以后,很多方士官员鼓噪说是天大的祥瑞,借封禅泰山之机改元而得。 怪异的是,这些年份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资治通鉴》里就有很多记载,《史记·孝武本纪》里除了这些记载,剩下的基本都是寻仙祭神。作为一个史学家的典范,被称之为“史圣”的人这样来写,难道不是一件怪象吗...

广安旅游景点介绍湟龙虾
答:广安旅游景点介绍广安旅游景点介绍:1、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神龙山巴人石头城,史称“蛇龙山-巴人石头城”位于广安市新城南郊,充分体现了广安、川东渝北的历巴人石头城史,展现了巴人文化与宗教珠联璧合,演绎战争与和平的千古绝唱,乃举世无双之历史文化遗产。神龙山巴人石头城占地200余顷,高81米,为城区最高点,距市中心仅...

《史记·五帝本纪》翻译
答:《索隐》据《封禅书》有“黄帝得宝鼎神策”和“于是推策迎日”二句,认为神策即神蓍(shī,师),用以占卜的蓍草。这两句意思就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又《正义》:“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历(即黄帝历)是也。” ⑧举:提拔任用。 ⑨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

五帝本纪第一白话文
答:获得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案:此句译文参考《大戴礼·五帝德》篇)、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百谷草木,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有土德的瑞征,所以称...

五帝本纪的黄帝纪
答:获宝鼎,迎日推筴34。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35以治民。顺天地之纪36,幽明之占37,死生之说38,存亡之难39。时播百谷草木40,淳化鸟兽虫蛾41,旁罗日月星辰水波42土石金玉43,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44。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45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46黄帝居轩辕之丘47,而娶于西陵之女48,是为...

《北史》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3)
答: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宝鼎卒,复诏国子博士邢峙侍讲。太子虽富于春秋,而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太子手笔措问,在坐莫不叹美。九年,文宣在晋阳,太子监国,集诸儒讲《孝经》。令杨愔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

《史记卷十二》的内容
答: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