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需要背哪些经典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要注意些什么呢

作者&投稿:月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祝贺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应该背过的篇目:小学+中学+一些中小学课本未选、但比较著名的篇目。比如:诗经《七月》、庄子《逍遥游》、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石渠记》等等。
  应该熟读的篇目,不再一一列举了,给你一个书目: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0:58

  --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1:50

  -- 三 宋元明清书目

  小畜集 四部丛刊本
  小畜外集 四部丛刊本
  河东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
  珠玉词 晏殊 宋六十名家词本
  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
  乐章集 宋六十名家词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苏学士文集 四部备要本
  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
  欧阳文忠全集 四部备要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 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
  六一词 欧阳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
  司马文正集 司马光 四部备要本
  元丰类稿 曾巩 四部备要本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点本
  王荆公诗文沈氏注 沈钦韩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排印本
  王荆公诗笺注 李璧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
  王安石 邓广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施注苏诗 施元之 四库全书著录
  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 查慎行 乾隆间刻本
  苏诗合注 冯应榴 光绪九年刻本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 嘉庆间刻本、光绪间刻本
  苏诗补注 翁方纲
  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 商务印书馆1958年
  苏轼评传 曾枣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栾城集 苏辙 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
  山谷诗集注 四部备要本
  豫章黄先生词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中华书局1978年版
  淮海居士长短句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淮海词笺注 杨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光年增注 中国书店1985年版
  晁氏琴趣外编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济北晁生鸡肋集 四部丛刊本
  后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后山诗注 任渊 四部丛刊本
  后山诗注补笺 冒广生 商务印书馆1936年
  张右史文集 张耒 四部丛刊本
  柯山词 龙榆生校 中华书局1957年
  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 强村丛书本
  清真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山词

最起码 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 琵琶行 长恨歌 其余较常见名人诗词 对了,还有离骚 建安七子作品等,多多益善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山海经》、《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祝贺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有何具体体现?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5学时)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基础。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空气;社会发展对史书体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甲骨文、金文为古代散文体制的起源;《周易》为占卜之书,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尚书》为最早的记言体的史书;《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历史大事记。
3、《左传》。《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与内容;《左传》的艺术:《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它叙事注重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长于写战争,特别是城濮之战、鞌之战、肴之战、长勺之战,都记述得脉胳连贯,首尾完整而又变化多端,有声有色。《左传》尤其善于写行人辞令。
4、《国语》。《国语》的体例及内容;《国语》的艺术:《国语》的成就远不如《左传》,不过其中也有写得对话风趣、故事生动、人物性格刻划得较为细致的出色篇章。
5、《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战国策》的成书过程;《战国策》的内容与艺术:《战国策》所反映的是战国纵横家的思想,所刻划的策士形象活跃生动,书中对政客及策士的权谋、谲诈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也记载和歌颂了某些有政治远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动事迹。《战国策》在艺术上喜用夸张、比喻、寓言的手段,人物形象及故事均饶有风趣;语言风格纵横恣肆,善用排比句,造成语言强势,再加上辞采绚丽,生动传神,语言能力比起以前的历史散文,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
思考题:1、试分析《左传》在描写战争方面的成就。
2、试分析《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5学时)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思考题:1、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2、试析《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10学时)
1、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楚国社会政治背景;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民歌俗乐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楚地巫系文化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2、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的真伪。早年得志,任楚怀王左徒,与楚国贵族旧势力的矛盾,夺稿、被谗、流落汉北,再放江南,自沉汩罗。屈原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25篇,其中某些恐为伪作。
3、心灵的回旋曲——《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长篇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全诗深刻表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与楚国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倾吐了他的心理痛苦与傍徨,他对故土的热恋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成为气壮山河的人间正气。《离骚》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情绪激昂、格调高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他还善于娴熟地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驰骋想像,其中天界的巡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此类描写的经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对后世的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产生巨大的影响。
4、流亡漂泊组曲——《九章》。《九章》的编辑与得名;《九章》的内容;《九章》分篇解析;《九章》的艺术。
5、祭神组曲——《九歌》。《九歌》的内容;《九歌》的艺术。
6、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影响。《天问》、《招魂》及其他。
7、楚辞的流变及其他作家。宋玉及其《九辩》、《风赋》等;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思考题:1、楚辞这一新诗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楚辞有何独特的风格?如何表现?
3、《离骚》与《九歌》艺术风格之异同。


第二编 秦汉文学(24学时)

概况(1学时)
1、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中国,但不到十五年就覆灭。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
2、汉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物产最丰富、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但统治者的奢侈,对外的扩张,使人民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两汉王朝后期的社会矛盾均异常激烈,各地起义暴乱不断。这个时代背景对汉文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两汉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两汉散文、汉赋、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3、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两汉史传文的代表作。特别《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的鼻祖,是中国文学最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两汉的政论文也相当发达,汉初的贾谊、晁错,宣帝时桓宽,东汉时的王充、仲长统都写出的政论文。
4、汉赋是一种新的文体。它主要从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形式以主客问答为特点,韵散间用,善于铺叙。汉赋虽在内容上多为汉帝国歌功颂德,但也不乏讽谏意义。在文体上汉赋对六朝文学影响颇大。
5、两汉的乐府诗主要是底层人民的作品,多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格质朴,长于叙事,其五言的形式对文人五言诗产生巨大影响。
6、东汉以后五言诗渐趋成熟,在诗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思考题:1、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散文和辞赋(3学时)
1、秦代文学。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吕氏春秋》的体例;《吕氏春秋》的寓言艺术;《谏逐客书》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贾谊和汉初散文。贾谊的生平;贾谊散文的三种类型;晁错的散文。
2、西汉的赋作家。赋体源流;骚体赋——以贾谊赋为对象;散体大赋的奠基者——枚乘及其《七发》;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上林赋》;西汉的其他赋家——东方朔、杨雄。
思考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2、如何评价散体大赋?

第二章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6学时)

1、司马迁的生平。他出生在一个历史学家的家庭,少年有家学渊源,诵古文及《尚书》、《春秋》等;青、中年时期的三次漫游增广了他的见闻,他也借机搜集了不少有关的遗事传闻,对他写作《史记》有直接帮助;开始写作《史记》“草创未就”之时遭李陵之祸,进而发愤著书,并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2、关于《史记》其书。《史记》的体例;《史记》写作的目的;《史记》的历史观。
3、《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史记》如何选择传主;《史记》如何写传主;《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倾向性。
4、《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
5、《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叙事生动传神,描写富于形象性。在史实的基础上,常能通过取舍剪裁材料,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章气势磅礴,又富于抒情色彩。并往往在书中借史事以舒写愤懑,倾注入自己的感慨。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的关系如何?
2、简论司马迁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3、《史记》的论赞法和互见法如何表现

第三章 东汉的散文和辞赋(2学时)
1、班固和《汉书》。《汉书》的体例;《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史》、《汉》比较。
2、东汉的散文。
3、东汉的辞赋。
思考题:1、如何评价《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2、东汉时期有何著名的散文作家及作品?
3、东汉辞赋的概况如何?

第三章 汉乐府民歌(8学时)
1、关于乐府。乐府的机构及任务;乐府涵义的变迁。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①表现富有阶层生活的作品;②反战作品;③表现农民与市民生活的作品;④表现爱情与家庭生活的作品。乐府民歌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作者大多身份地位不高,所以颇具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特征。诗中无论是写上层人的奢华,还是写下层人的窘况,均能以歌者本身的眼光去看,所以体现出鲜明的平民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题材多取资典型事件或某些场景;叙事诗的体制,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具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诗体形式自由,整散不拘,五言为主,夹以杂言;语言风格朴素自然。
思考题:1、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有何体现?
2、简论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3、乐府民歌在诗体发展史上的意义如何?

第三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4学时)
1、五言诗的起源。首先在汉代民歌中出现,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张衡、秦嘉、赵壹等都有五言诗作。五言诗比四言诗在言志状物方面更有优势,也更易于再现诗体韵律的抑扬顿挫之美。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士人的离别相思之苦与仕途失意的苦闷感伤。它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善于用平淡而优雅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
思考题:1、简述先秦两汉诗体的发展概况及《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的价

1、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打开上方的“硕士专业目录”,选择省份以及学科即可了解该省市有哪些学校招生。所以建议先选地方。
2、选择学校类型和层次,偏好综合大学还是专业院校(如师范),打算考985、211还是一般学校。相对来说名校的竞争肯定大一些。
3、选定学校后就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指定参考书、往年复试分数线等信息。
4、不管选定什么学校,都要相信自己,全力备考。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报考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要读哪些书,考哪些科目?
答:2015年南京大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答: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方向: 01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02唐宋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04古代文体学 05文学与书法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6文学综合(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④816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参考书目: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

考古代文学的研究生需要那些辅导材料
答: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报考的是哪一所学校,学校不同,指定的参考书目是不一样的。当你决定了学校之后,可以去该校的研究生网看一下历年的指定参考书,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最近一年的作为标准,二是要看看最近几年的指定书目有没有变化。其次,找一个你所在学校的考上或考过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师哥或...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考试科目有: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文史知识,古籍校读。复习准备: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

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买哪些书
答:专业一716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专业二828 中国古代文学史 1、《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科生上课用的书就是:《中国古代...

准备考长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您好!准备考长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根据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的官网,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该考试涵盖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您可以参考该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好不好考?
答:首先,考试难度取决于考生的专业背景和个人能力。对于有一定古代文学基础和研究兴趣的考生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的考试可能不太难,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并且有强烈的动力去深入研究。然而,对于没有接触过古代文学或者对研究没有太多兴趣的考生来说,考试可能较难,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型及参考书目
答:同学你好,对于你的问题,我们提供如下建议,仅供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的初试考试科目为:613中国文学基础、820汉语言基础,各150分。由于人民大学自2009年考研起不在指定参考书目,故从其官方网站上不能查询到相关信息。根据内部信息,参照以往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为:(1)《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问题
答: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学校如下: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都考那些科目?
答: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4、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有: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