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用工荒”和“就业难” 请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谈谈大学生怎样应对用工荒和就业难

作者&投稿:谷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存在的原因》
第一、 企业方面: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概念,大多需求的是熟练技工,希望招到的工人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所以将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挡在了门外。
第二、 高校方面:高校的教育机制和课程安排并没有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人才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不对口。
第三、 国家政策方面:现在国家颁布了许多惠及农民的农业政策,那些返乡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所以不愿意再回到城里工作,这对企业招工影响很大。
第四:大学生本省没有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失业状态。
《反思》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背后凸显的是工资机制不健全,让技术工人纷纷离岗;凸显的是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的人才供应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脱节严重;也反映出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们融入城市的脚步,迫使他们回乡另谋出路。
《解决措施》
所以,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至少应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 企业方面为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会储备人才。并且要善待关爱企业员工,给他们提供应有的保障和关怀。
二、 高校方面应该展开调查,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合理使用的专业,加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作业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 大学生本身应该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从低做起,不断地锻炼自己,赶超自己、
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和健全工资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这样才能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的尴尬处境

如何正确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用工荒就像“狼来了”的预言,已经喊了多年。但今年春节过后,这只狼似乎真的来了。有媒体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就不得不放下身段,由过去坐等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求职的农民工,变为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但是即便诚意如此,不少企业忙活半天,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
  一边是大批东部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那么,为啥就业难与用工荒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到底是紧张还是过剩?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就业压力还是首位的,而用工荒是结构性的,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因此新一轮被冠之以“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东部沿海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拉开序幕。加工业这只腾出去的“旧鸟”不少飞向了中西部。比如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公司的北上和西进,就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一大结果就是,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正像一些地方打出的“打工不用去远方,省内就业建家乡”的口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类企业,用工荒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没有显现出来的危机可能远比用工问题大。因此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靠提高工资待遇、靠善待农民工等来解决招工难问题,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东部沿海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只有进入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才能有实力去吸引高端人才,实现“腾笼换鸟”。而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们,正是农民工回流之后的接续人才。这样,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难题才能同时破解,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从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首先,我觉得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有很大区别的,基本的本质在于用工荒,荒的是普通工人,也就是一线的没有技术的工人,而就业难大论就指有技术或者有知识的人群,他们不会去做普通工人。
我觉得从人生价值观来评论的话,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因为什么东西都要我们去幸苦的付出才有回报,人不会被困在没有工作就没有条件生活的瓶子里,自己有能力什么地方什么企业都有你的工作,即使没有工作,难道我们就不可以自己创造工作吗?

民营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答: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不是民营企业单独解决的了的问题。这是整体经济环境所造成的,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正确分析形势,转变思维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拥有更多利润,就可能给员工发放更多的福利,这样用工荒就极易解决。

用工真的很荒吗
答:安徽蚌埠的李师傅想给17岁的儿子找个当学徒的工作,他最看重厂子的安全和吃住等环境,希望儿子能学到一技之长。 节后,许多企业都在喊“用工荒”,但同时也有不少地方和企业成功化解了“招工难”。 春节一过,江苏省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赴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抢人挖人”。 扬州市...

珠三角用工荒调查:用工歧视成重要原因
答:遭遇金融危机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不可接受的。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能带来多少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还应考虑能带来多少高质量、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员工社会保障、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

【浅议集宿区建设对解决企业用工荒的贡献】企业用工荒
答:摘要:对外来民工集宿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集宿区建设与管理可以有效破解企业用工荒这个难题,同时探讨了集宿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集宿区 企业用工荒 安居乐业 管理成本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在产业转移中大显身手,一些地区为了留住...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会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答: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现在用工荒严重的时代,人才显得尤为珍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深化人本管理。深化人本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把人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研究论文
答:人力资源管理,始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即指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对于其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的管理、协调与配置等活动的总称。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能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键要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绩效管理、员工薪酬福利管理与劳动关系管理等...

就业难,用工荒 论文?
答:张红武则指出,由于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享受不了平等的国民待遇,相对于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缺乏可比性,往往大学生一旦到民营企业就业,就基本上不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流动到社会保障好的领域从业了。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社会上能够出现发挥大学毕业生作用且不影响未来发展的工作岗位。他建议,首先是改革...

“用工荒”再袭面料业 纺企“抢人”
答:浙江一家面料企业通过一家中介公司直接短信群发,写明招聘工种和待遇,并承担到公司的交通费用。更多的纺织公司高层已经开始实施“全民招兵”战略:将已经开工的生产部工人抽调一部分出来,让营销人员放弃本职工作投入招聘当中,还将正在结算工资的人事部工作人员也投入工人招聘之中。“用工荒”的本质是“技工...

中国酒店人力资源数据解读与展望(上篇)
答:酒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工荒”,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一边人工成本只升不降,而另一边经营创收难上加难,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性产业,却反而由于人的因素举步维艰。下一步酒店人工将路向何方?即日起,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将陆续推出《中国酒店人力资源数据解读与展望》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该系列文章,解读酒店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业的应用的一些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答:现代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酒店人力 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才能实 现酒店的目标经营管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中国酒店业的“用工荒” 笔者在调查了解了几家酒店,与他们的人力资源经理交谈后,从...